解决销售难题,传播管理智慧 快来关注我吧!
销售
观点
洞察
案例
职场
各位亲,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是按时间顺序推送文章,而是根据权重推送。
如果您还希望能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建议给销售与管理添加一个“星标”哦。
你没看错,这不是在高档的五星级饭店,也不是什么豪华大餐,仅仅是日常中最普通的蔬菜馒头,但是西贝却把它们卖出了让人望而却步的价格。
从过去的一个街边小吃店,到如今全国几百家门店,年营收超过50亿的中国最大西北菜餐饮连锁企业,贾国龙领导下的西贝一步步做大做强,闯出了一片天地。
不过随着名气的增长,曾经那个广受好评的的西贝似乎已经不复存在,如今的西贝却是麻烦不断,而每一次的争议,基本都是跟它的价格有关。
1
陈年旧账被翻出,月薪5千不配吃西贝?
这条微博表达的内容是“95%网友月收入在5000以下”。
其实如果这位学友哥,只是一个普通用户,那么他的这番转发也许不会有什么人关注,但关键是他当时的身份是西贝的副总裁,这就有意思了。
这么说吧,谁都可以转发那条内容,唯独西贝人不行,尤其还是个管理层。
可以说,因为价格的问题,西贝被吐槽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那么到底是顾客不识货还是西贝性价比低呢?
2
为何西贝屡屡因为价格的事情挨骂?
其实,翻看一下过往网友们对西贝的评论,大多数的吐槽都是关于其定价的问题,什么“白菜炖豆腐53元,人均200感觉还没吃饱……”,此类评价不绝于耳。
而针对这一点,西贝的回应也是一再强调,贵是因为运输成本高、食材好、还有房租人工等损耗,甚至贾国龙亲自下场表态:“卖这个价,我的良心不会痛!”
虽然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句老话流传多年,但是把自己所有的成本全部要在消费者身上讨回来,这样真的好吗?结账的时候贾老板的心不会痛,但顾客的心会痛!
一盘青菜它的品质再好,那也只是一盘青菜,有一个适度的价值,如果你非要把它卖出龙虾的价格,那就不对了。
顾客一般说“贵”,我们要深层次分析是因“价格”还是“价值”,“价格”因素是顾客消费水平没有达到而说贵;“价值”因素是顾客不认可你的产品值这个钱。
作为普通消费者,大家心里都有杆秤,谁也不是傻乎乎的冤大头。西贝所谓的好食材好品质,并没有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己这份钱花得值。
对于西贝的定价贵,子成也是深有体会。之前和朋友去吃过一次,35元一碗的手工汤面,里面就是几片绿叶子,我发誓不会再去第二次,真是感觉不值得。
所以在我看来,不是顾客不识货,就是你西贝的定价过高了。有人说海底捞也贵,但人家用服务能抵消,还是可选范围。你西贝主打的是家常菜,服务也一般,有何自信定那么高的价格。
而且近几年西贝网络口碑的恶化,也体现了其定价的错位。服务跟不上,菜品还涨价,就别怪消费者用脚投票。
3
挨骂的西贝,一点也不冤
随着从银行得到了大量的贷款,西贝也开始从疫情中挺过来了。故事到这里,还是一片祥和气息。但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刚恢复过来的西贝,居然开始涨价了…
对于西贝这一系列操作,网友们骂声一片。疫情过后,国家要刺激消费,并且拉了你一把,你反手就是一个涨价,还有比这更无耻的吗?
这样的操作,活该你挨骂!
2、强制收取茶水费被通报
继第一次疫情期间报复性涨价而受到网友谴责后,西贝再一次上热搜却是强制收取茶水费。
2020年6月,有网友在微博上反映,深圳西贝莜面村涉嫌强制收取茶水费,标价为“茶位5元/位”,该事件受到深圳市监管局的关注后进行了调查核实,之后发布通报,不得强制收取茶位费。
客观来讲,疫情期间餐饮业确实不好过,但这个损失是所有餐饮行业必须承担的代价,不是你西贝一家。你可以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来进行适当的涨价,这也是对冲损失的一种方式,但前提是要合情合理,像这种增加不合理收费的方式来赚钱,不应该是西贝这家西北最大连锁餐饮品牌该干的事情。
当然,除了价格之外,西贝上热搜被骂,有时候跟老板也是脱不了干系。
3、陷入“715”舆论漩涡
前一段时间,当全网都在声讨“996”时,贾老板一句,“‘996’算个啥,我们是‘715(每周上7天,每天15个工作小时)’又把西贝拉入了舆论漩涡。
介绍
◆这些年,建设高质量的医院成为众多医院管理者的共识和目标,医院品牌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本书融合严谨的理论与鲜活的案例,从品牌的要素组合、格局战略、操盘路径、创新技巧、表现手法、传播规则、危机应对、文化培植八大方面入手,全面解读医院品牌的运营思路及方法,助力医院品牌建设走向科学化、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