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腾讯与古龙著作管理发展委员会达成古龙作品十年全系列、全版权的战略合作,宣布将对古龙的作品进行系统性的开发。在座的朋友有谁知道古龙吗?
2021年1月14日,以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开场,哈佛商学院市场系联席负责人Elie Ofek教授开启了当天的课程。
这意味着,《腾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商业案例被哈佛商学院收录并正式进入商学院高管教育课程。
Elie Ofek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向哈佛商学院全球校友、中国商学院教授及来自网络文学、动漫、影视等领域的行业人士进行了首次授课。
Elie Ofek教授表示: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在先进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下正在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腾讯新文创利用强大的业务生态和数字化能力,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其战略意义不但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而这也正是构成一个精彩哈佛商学院案例的基础。新文创案例将成为对于哈佛商学院,以及全球其他顶尖学院一个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和腾讯动漫董事长程武参与授课,并向在场的听众分享道:
非常荣幸腾讯新文创能入选哈佛商学院的课程案例。过去十年中,腾讯以科技+文化的独特定位,积极参与并推动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希望对中国的创作者生态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构建一个符合时代的文化生产方式、打磨好的文化作品,是一个长线的、系统的工程,也是从文化维度追求实现科技向善的必经之路,希望中国新文创能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开启更多新的可能。
哈佛商学院首次使用腾讯会议进行授课
案例是如何诞生的?
2017年,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正式提出“科技+文化”为腾讯未来战略。2018年,腾讯推出新文创战略,在数字文化内容领域加大拓展尝试,以科技助力文化生产方式的变革创新。
2019年9月,哈佛商学院在对腾讯进行了近一年的前期调研后,开始腾讯新文创战略案例的研究。
此后,哈佛商学院市场系联席负责人Elie Ofek教授与哈佛商学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曦(Dawn Lau)、研究员陈嘉辉(Billy Chan),在腾讯新文创研究院支持下,以深度访谈与业务资料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历时一年半共同完成了案例撰写。案例围绕“开创让科技能够助力文化符号生产的商业模式”这一课题,展开阐述了腾讯在文化产业的探索历程。
案例中提到了哪些项目?
案例系统阐释了腾讯新文创在数字文化内容生产方式、打造中国文化符号上的模式与实践。案例深度剖析了其中三个项目:
▌《庆余年》
该剧改编自阅文平台知名网络文学作家猫腻的小说,从小说到影视剧,这一有着十余年历史的经典IP实现了“焕新”,既符合原著精神,又符合剧本创作规律,并且巧妙融入了现代人的思想内核。《庆余年》第一季共收获超160亿次的播放量,豆瓣评分至今仍稳定在8分的高分水平。编剧王倦也荣获了第二十六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改编)大奖。
▌《王者荣耀》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活化传统文化
案例以2018年《王者荣耀》推出的“飞天”皮肤诞生的故事为例。该皮肤是腾讯与敦煌研究院战略合作的结果之一。为打造这一皮肤,腾讯集结了22名设计师,与敦煌研究院的艺术家们一起工作了6个月。该皮肤上线后,有1.1亿用户下载使用,最终用户使用量4000万,令该皮肤穿戴率历史第二高。
▌腾讯9大产品联合推动云南省省级文旅IP项目
2019年5月,腾讯与云南省政府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将整个云南省打造成新文创IP 、发展文旅。腾讯9个部门携手,在腾讯平台上推出了13种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去年推出的《QQ炫舞》的孔雀舞版是云南IP项目的一部分。在孔雀舞表演艺术家杨丽萍的指导下,游戏开发团度花了约半年时间,对16套服装设计和20个舞蹈动作原型进行了创作和完善。
在过去五年时间里,腾讯还打造了《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庆余年》等精品原创IP;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进行新文创战略合作,打造了“古画会唱歌”、“敦煌诗巾”等爆款作品;去年疫情期间推出的“云游敦煌”小程序,迄今已经突破2100万次;此外,腾讯还积极运用新文创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开放腾讯的数字内容和产业能力,助力云南、海南、成都等城市的文化、旅游及周边产业的创新发展。
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总经理兼腾讯新文创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航、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副总经理兼腾讯新文创研究院执行院长戴斌、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副总经理刘小岚等也参与了本次授课与学员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