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角落
今天港股涨得最猛的票是「51信用卡」,单日涨236%,走势如下:
年后涨了小10倍的样子,之前的市值完全就是支仙股,不到4亿港币。
然后我又好奇地去看了几家被遗忘的上市公司——小赢、拍拍贷、宜人金科、玖富、Lendingclub、乐信、360数科...
我已经好久没关注过这行了,微信上向一个还在行业里坚持的从业者打听了下情况,得到的信息是:
政策不明朗,但现在还没死的,似乎也没啥政策风险了;因为最近抱团瓦解,大家特别关心放水和流动性的情况。保经济→放水降利率→风险资产估值和价格上天→经济复苏→需求扩张→供给缺口→上游商品涨价→通胀→收水加息美国那边,大家都期待耶大妈的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
中国这边,房价控制得还不错。房地产老实,就不会有民意和舆论倒逼货币政策急转弯。流动性没有明确收紧的信号出来,抱团股瓦解的根本原因,是高估值的情况下,最新的业绩增速不匹配。
今天的金龙鱼就是个缩影,业绩快报披露2020年净利润增速11%,而且四季度业绩比三季度下滑50%,估值却高达97PE,匹配不上就跌了。此时复习招商策略张夏总结的「A股抱团历史的九点启示」非常应景——① 机构投资者永远青睐业绩增速最快的板块,而不是某一个特定板块。
② 及时识别最强业绩板块并最快速参与抱团是机构投资者最佳投资选择。
③ 抱团往往会经历一到两次假摔,但是放弃之前需进行灵魂之问:业绩趋势破坏了吗?
④ 每一次抱团假摔使得抱团更加坚定,因此抱团过程中的超额收益率是不断加速的。
⑤ 从过去四次抱团的历史看,一般一轮趋势能够持续13个季度甚至更长,因此拉长对基金管理人的考核期限,有助于提高基金业绩而不是相反。
⑥ 估值是抱团投资中不是那么关键因素,试图通过高估和低估来判断拐点多半是徒劳的,核心在于有「抱团-申购」机制的奖励存在,抱团板块的估值可以给到很高。
⑦ 不要左侧逆风买入抱团瓦解的板块,评估一个板块是不是机构投资者彻底抛弃的标准不是大家不看好,而是根本没人看。
⑧ 当一些炙手可热、朗朗上口、完美无缺的概念取代业绩-估值的基本面投资框架开始流行时,就需要特别小心了。当一个板块已经不需要研究就能赚到钱的时候,恰恰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⑨ 趋势拐点出现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和现象,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反向的。因此,当一件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物出现的时候,很可能成为趋势决定的关键变量。我一般不太看新房数据,因为新房不够市场化,很多城市都有限价调控。所以只重点关注二手房数据,一起来看看开年以来谁涨得最好?
两个非二线城市可以直接忽略,比涨幅更重要的信息是:一线城市在领涨。
这场景并不常见,真的!2016年底房住不炒+超强调控周期后,一线城市集体领涨的现象已经很少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