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弱爆了!25年前的这部片,才是真的禁忌!

从小,父母为得到生二胎的指标,让她装瘸子,扮残疾。
她被寄养在姑妈家,被表哥当沙包打,被姑父偷看洗澡。
考大学的时候,爸妈偷改了她的报考志愿,而她大学四年没拿过家里一分钱。
现在的她成了一个护士,准备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美好的未来触手可得。尽管她和弟弟从无感情基础,尽管她仅仅只有24岁,尽管抚养弟弟就意味着把大好前途断送。电影《我的姐姐》给出的结局是,女孩最终抚养了弟弟。
电影题材很好,直白的把女性所遭遇的不公铺在荧屏上。但是这个结局,让“不公”失了力度,让“原谅”太过轻巧,好像所有的控诉都变成了笑话。
借着这个话题,河马哥想来好好聊聊,在大多数中国家庭,“姐姐”二字意味着什么。而河马哥想聊的这部25年前的纪录片,力度可要比《我的姐姐》大了不少。这部纪录片最初播放是在《东方时空》,虽然时长仅有20分钟,但是上过教材,拿过大奖。爸爸是一名警察,妈妈在家照顾一对双胞胎,蕊蕊和峰峰。因为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全家人开家庭会议,一致认为女孩可以照顾男孩,便让她成为了“姐姐”。因为峰峰多走了一步,蕊蕊不愿意和他玩儿了,峰峰还想继续玩儿,就找来了妈妈评理。
蕊蕊还在生气,没搭话,妈妈看女儿这样子,先是生气:“蕊蕊怎么回事啊?”然后是责怪她不懂事:“你爸爸又不在家,妈妈又得做饭又得洗衣服,蕊蕊你懂点事行吧?”女儿说出这句话来,可以想象心里有多在意妈妈喜不喜欢自己。
可是,当妈的听到这句话后不仅没有反驳,反而沉默了,说自己要做饭离开了。妈妈对蕊蕊说:“那你就少数服从多数吧,我和你弟弟都看球赛。”但是坐在一边的妈妈没有任何制止,反而怪蕊蕊不懂事,非要闹矛盾。爸爸来了之后,也是哄女儿少数服从多数,“先看评球行吗?”少数服从多数,听起来好像很民主,可是爸妈真的在乎看什么吗?还不是为了顺着儿子看球赛。
她一反平时被妈妈训了之后的沉默,有个小孩儿的样子,在地上打起了滚,表达自己的不满。因为你是姐姐,所以你要照顾弟弟。因为你是女孩,所以你要更加懂事。她的委屈已经堆积了一天,在父亲在家的晚上,全家吃饭的时候,终于爆发了出来。
可是,在她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全家人的反应是什么呢?
妈妈说,“好不容易一家人吃顿饭了,你还在那儿闹腾”“你这样我永远不喜欢你”。弟弟说,“你这样爸爸也不喜欢你,我也不喜欢你,全家人都不喜欢你。”而弟弟挨着妈妈,俩人依旧在吃饭,当听到蕊蕊说自己总和儿子说悄悄话的时候,妈妈甚至大笑了起来。她怪蕊蕊疑心太大,说蕊蕊不懂事让自己操心,但一丁点都没有去反思自己到底做了什么,惹得蕊蕊那么委屈。
爸爸作为蕊蕊在这个家中最后的依仗,比妈妈看起来更公平点。
“你和弟弟一样都是爸妈的孩子,怎么会不喜欢你呢?但你弟弟错比你少,这是事实。”在爸爸说“蕊蕊也有优点,舞蹈跳得好,画画也很认真,脾气得改”时,蕊蕊算是勉强得到了认可。在蕊蕊被爸爸逼着给妈妈认错的时候,妈妈终于抱住了蕊蕊。
尽管,她在抱住蕊蕊的时候,依旧在埋怨自己忙,自己累,自己教育不了蕊蕊,怪蕊蕊太任性,破坏了全家一起吃饭的时间。刚开始,她沉默不说话来表达抗议,后来她在地上打滚来表达不满,之后她以不说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特别委屈。但当她被迫向妈妈道歉,被妈妈抱住的时候,她大哭了起来。她的一通闹什么都没有解决,妈妈依旧没有夸她一句,爸爸依旧认为她不懂事,至于她为什么闹,更是没人问一句。
桩桩件件,都和弟弟相关,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去指出弟弟的错,弟弟没有受到任何批评。只盯着女儿闹脾气,对儿子的所有做法都接受,这样下去,当然会觉得是女儿不懂事。
一方面是女孩比男孩身体发育的更早,另一方面,不被宠爱的孩子总是会过早懂事。
儿子所有错事爸妈都看不到,女儿受了委屈反被骂不懂事。时间久了,儿子只会越来越任性,女儿只会越来越懂事。但即便如此,河马哥敢把话撂这儿,若干年后,在爸妈心中懂事的依旧是儿子,而不是女儿。但每当有这类新闻或者影视题材出现,河马哥总是能看到有人说,“仿佛看到了自己”。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苦,说这话的,什么年龄段的女性都有。20岁女子跳河轻生,因为她的父母离异,她十几岁就出来打工养活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而就在这样的悲剧一次次上演的时候,在母婴类APP的论坛中,河马哥依旧能看到,许许多多孕妇拿着B超单求人看是男是女,许许多多孕妇在接好孕,求男孩。女性,什么时候才能不被绑架?什么时候才能不绑架别人?什么时候才能不绑架自己?

可以一起喝一杯奶茶吗?
我们之间的关系最近不甜了
“双击”下方,每天好片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