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
回复“1”抽取精选纸质书
回复“2”获取66本豆瓣高分投资书
作者|临公子
这阵子我产假在家,加上疫情,除了带麦多打疫苗就没出过小区的门。
我原本是连续在家两天就会闷得头疼的人,说来也奇怪,现在明明每天都过得差不多,但每天好像又过得很不同。
我给你们分享几个有趣片段。
1/叫爸爸
麦多3个月了,最喜欢的人是白羊先生,看到他会裂开嘴咯咯地笑,然后嘴里“嗯嗯呀呀”总想靠近一些。
白羊先生有时就和他说,快,叫爸爸。
我赶紧在旁边符合:对对对叫爸爸,一定要先学会叫爸爸!爸~爸~
“嗯,这样以后有事就会找爸爸了。”
2/一堆名字
“麦多”这小名,我在家叫得并不多,取而代之的是一堆乱七八糟的名字,每隔几天就会有个新的代名词。
名字1:小奶娃子
带有奶味的肉香实在太好闻了!!尤其笑起来时,奶香四溢。我经常忍不住地抱着麦多、发出石矶娘娘的奸笑声:
“哇卡卡卡小!奶!娃!子!你闻起来这么好吃,让麻麻吃一口好不好呀?啊你同意了!好咧,嗷呜~~哈哈哈哈~~”
麦多最high的是洗澡后,裹上浴巾,露出半个头+黑溜溜的眼睛,笑得花枝乱颤。小奶娃子的手感也是一级棒啊,整颗软软糯糯非常好rua。
当然,也有惨况发生。
有一次给麦多洗澡,抹完沐浴露、冲洗后、擦干净水、香香地做抚触……猝不及防啊,这小子拉臭臭了!而且接二连三!
山崩地裂,人间惨剧。。。
我和白羊先生到后来,两人已经心如死灰地僵在那里,最终花了1个多小时,精疲力竭地收拾完了这个爆炸式的场面。
于是那天,我就叫了他一下午的“小屎娃子”。
名字2:小知了
婴儿哭起来有时真能让人头皮发麻,毫无顾虑,歇斯底里。
成人世界里那些有苦要往心里咽啊、男儿有泪不轻弹啊、察言观色高情商啊……没有的,统统不存在的。
哭起来还一波一波带有节奏感。
横抱他还不爽,还要竖抱。
竖抱他还不爽,还要你竖抱走动。
我只好拍着他说,小知了别叫啦,夏天还没到呢~
名字3:崽崽
讲真,我对小孩一直挺无感的,会觉得可爱,但也仅是…可爱而已。
有娃了才发现,我对人类幼崽的可爱程度一无所知。
幼崽脸上的绒毛在阳光下闪着光晕,皮肤吹弹可破,让人忍不住摸一把。亲他的时候,那口感就像蜜桃大福!QQ弹弹,丝般柔滑。
对人的表情也开始有反应。
你笑他也跟着笑,反过来,他的一颦一笑也让大人跟着模仿。肉嘟嘟的崽崽纯净如水晶,让人爱不释手,没过一会儿就忍不住想过来逗他一下。
人类幼崽传递着最简单的幸福,我感觉自己都被传染了几分天真。
3/聊天
育婴app里说,早期语言环境对孩子有决定性影响。
麦多刚出生那会儿,我抱着完全不知道该和他说啥,只会轻轻拍。
这这这…要说啥啊?
就仿佛和陌生人才第一次见面,你就要绞尽脑汁和他尬聊,而且还是单向输出,对方不会和你聊天只会直愣愣地看着你,你得一个人撑起整部默剧。
不过嘛,几个月下来,我已经摸索出一套独特的话题。
做抚触时,我边抹油边说——
“小奶娃子我给你抹油油哈,均~匀~抹~开,来~回~揉~捏,腌制5分钟后双面煎,撒上黑胡椒、芝麻、盐巴,再裹上饼皮,就可以装盘端上桌啦,肯定很好吃!”
听到外面有流浪猫叫——
“麻麻去抓只猫猫陪你好不好?有只奶牛猫超可爱哒,叫兔子,以后带你和它交朋友呀。哎呀要是兔子能帮忙带娃就好了,麻麻要不要问下它愿不愿意带你啊?”
抱着他看白羊先生洗碗——
“快看你拔拔在洗碗诶,好帅哦,明天开始你就要自己吃饭洗碗收拾了,地也要拖,衣服也要洗,洗完再帮我揉揉肩,最后自己乖乖睡觉,第二天要记得帮麻麻准备早餐,知道吗?”
4/挑妈妈
福建一个名叫朱尔的三年级学生,写了一首小诗《挑妈妈》: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孩子,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我不知道麦多以后会不会觉得运气好,但我时常觉得,母子之情是三世修来的缘分,我能遇到他,是我的运气。
白羊先生和我开玩笑。
说麦多出生以前在另外一个星球走着走着,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小金球,有个声音传来:就是你了!快来!
麦多还没反应过来就“唰”地被带来这个星球了。
有时我看着他依然感觉不太真实,好神奇啊,这居然是我生的啊。
5/二人时光
现阶段,我和白羊先生单独相处的时光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晚上11点-12点,我到那时会吃些点心,白羊先生就端个盘,放点儿花生坚果陪我吃,两人一起看些视频或随便聊聊天。
夜深人静,风平浪静,这是一天中难得的清闲时刻。
原本我们周末会靠在沙发上,用投影看会儿电影,不过有娃后似乎有点儿奢侈,怀念窝着看电影的时光啊,希望能尽快再到来。
另一个,是散步。
在小区里走个半小时,其实一大半时间都在和流浪猫玩。
小区里有一只特别温柔的猫叫“兔子”,我们看着他从小长大(毕竟他妈妈从我这蹭了不少食物),因为性格好到出奇,小区里的人都很喜欢,我每次散步都戴着一次性手套或逗猫小玩具和他玩一会。
感情的维稳,必须要二人独处时光作为奠基石。
6/一些碎碎念
很多人说,有娃第一年,是夫妻关系骤降的一年。
比如交流不足。时间像张披萨,拿一块就少一块,被孩子咬去一大块后留给伴侣的余额自然减少;
比如育儿带来焦虑。说话不用反问句似乎就进行不下去,“你难道没看到我在忙吗?”“我累了一天你知道吗?”“为什么要给小孩穿这么厚啊?!”夹枪带棒,最后两败俱伤收场。
育儿带来的新挑战确实不少。
但所幸,暴跳如雷的时刻并没出现,至少,再怎么闹别扭,我和白羊先生都愿意心平气和地坐回饭桌边,把事情摊在桌上说,说出不满、说出顾虑,哪怕问题当下无法解决也会让彼此多一些理解。
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平稳舒缓,这是家庭压舱石般的存在。
我也在适应三人世界中。
对自己要求降低了不少,原本雷打不动、时刻置顶、标红加粗的任务,开始退让几分。脑子里长期紧绷的弦,不再只会发出紧锣密鼓的催促声,有时也会播放曲调舒缓的轻音乐。
希望对自己、对伴侣、对孩子,都能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吧。
不苛求孩子,也不苛求作为父母的自己。
我俩跟着孩子继续在人间成长,看着他从一个稚嫩的幼苗,长成一颗或许平凡但对社会有用的小树。
—END—
这篇文章来自我的新号【麦多成长日志】,关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