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真是一个奇葩的人啊!
2000年初的时候,他在新东方教英语,是新东方的一哥,一年工资五六十万。
2000年初也,一年可以挣这老多钱,多少人羡慕嫉妒恨啊,但他竟然辞职不干了,非要去创办牛博网,你说他奇葩不奇葩?
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不知道牛博网是什么东西。其实牛博网,顾名思义,就是“牛B人士的博客”。罗永浩通过运作,请来一帮文化精英和媒体精英,在牛博网上输出观点和思想。
牛博网当时非常火,因其文章非常有创见,所以深受很多人喜欢。但因为某些原因,再加上经营不善,再加上微博的兴起,牛博网很快没落了。
老罗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2008年6月,罗永浩回归老本行,创办了老罗英语培训学校,自任校长,他非常有野心,想打造另一个“新东方”。
凭借个人光环,老罗英语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学员,口碑反响也还不错,但不知是经营不善,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老罗英语就是火不起来。
老罗越搞越觉得没意思,于是就离开了“培训”。
他的第二次创业,也算以失败告终。
创业失败的老罗,其实本可以过得悠哉乐哉的,他本可以住在冯唐的四合院,没事写写微博,偶尔搞搞演讲,一年收入一两千万完全不成问题,他一场演讲门票收入484万,还可以经常去“老男人饭局”吹吹牛。
日子不要太爽,但这样的日子他竟然不要,2012年他再次出山,创办了锤子科技,做起了智能手机,你说奇葩不奇葩?
手机做了四五年,尽管老罗使出浑身解数,但无奈起步太晚,最终还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手机做不走了,老罗本可以选择让公司破产,如果选择破产清算,他只需承担1亿债务。
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觉得这样不厚道,“对不起投资人和供货商。”
他将锤子科技优质资产剥离,然后卖给了字节跳动,自己承担了6亿债务。你说他奇葩不奇葩?
将锤子科技卖了之后,紧接着,老罗开始了第四次创业,搞起了电子烟。
这一次创业,是他最不想创业的创业,他明确地说:“我搞电子烟就是为了还债。”
他在这上面花了很多精力,可以说宣传那是不遗余力,但电子烟还没正式开卖呢,国家的限制政策就出台了,老罗的第四次创业,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要是换做其他人,经历这多挫折后,可能便要摆烂了。
但老罗并没有,他稍作休息之后,便开始了第五次创业,搞起了带货直播。
这一次,他总算是成功了,直播带货非常挣钱,短短两年多时间,他就还了5亿债务。
要是换做其他人,比如我等,见直播带货如此挣钱,肯定就把“初心”抛一边去了,
“好好搞几年直播,大把大把地赚钱,然后就可以打打牌跳跳舞安享晚年了。”
但是老罗竟然不,在直播带货最赚钱的时候,他竟选择了退出,决定另起炉灶,进行第六次创业——进军AR。
关于直播带货,有人这样评价说:“老罗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但老罗完全不这么想,“我搞直播就是为了还债,如今债已经还得差不多了,我要去干我真正想干的事情了。”
明明一年可以挣几亿的工作,他说丢就丢了,要去干一个完全没谱的事情,你说他奇葩不奇葩?
罗永浩,真是一个奇葩的人啊!
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得不佩服他。
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他明明可以过得轻松松松的,他明明可以过得舒舒服服的,他明明可以过得悠哉乐哉的,为什么要如此折腾?
因为老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就是:改变世界。
他觉得这辈子来这么一趟,应该完成一件有足够影响力的事情,得为改变世界做一点什么。
所以对于他来说,钱不是重要的,改变世界才是。
很多人非常不理解,直播带货这么赚钱的事情,他怎么说丢就丢了,“都50岁的人了,好好赚几年钱,快快乐乐地养老不香吗?”
如果你真正了解老罗,你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就会明白直播带货本就是他通往理想路上的一个过路站,他带货的目的就是为了还债,所以还完就抽身而退了。
一个朋友这么评价他:“罗永浩是一个梦想的追逐者,在他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不是财富,而是某种创造对于生命的意义。”
我为什么要写老罗呢?其实就是想写三点感悟。
第一点:他活得真自由啊。
关于罗永浩,我很喜欢水木丁的一个评价:“觉得罗永浩牛逼,是觉得他做人已经到了真自由的那个格局。
无论最后创业成功不成功,但他做人是真的很成功了。这个成功不是成功学的那个成功,是自由意志的成功。”
确实如此,老罗是我所知道的人里面,极个别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活得自由的人。
我们可能都困在某种传统里,但老罗没有,他一直都在为自己而活。
爱因斯坦写过一本书,这本书叫《我的世界观》,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真正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在何种程度上、何种意义上,实现了自我解放。”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最大的成功,是自由意志的成功,是我想怎么活就怎么活的成功。
从这一点来说,屡屡失败的老罗,其实活得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成功。
别的且不说,他这一生真是一分钟也没浪费,他把一辈子活成了别人的几辈子。
从老罗身上,我得到的启发就是:衡量你的一生是否成功,归根结底不是看财富、权势、地位,而是看你是否追求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并甘之如饴地享受它。
第二点:“不作为”的悔恨。
在退出直播带货决定再次创业时,老罗说了这么一句话:“再创业可能后悔,不再创业百分之百后悔。”
确实是这样的。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托马斯,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
“在我们的人生中,会犯的错误通常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我称之为‘作为之罪’。另一种是没有去做一件本应该做的事,我称之为‘不作为之罪’。”
我们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犯以上这两种错误。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哪一种错误更糟糕?哪一种更会让我们陷入长久懊悔?
托马斯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不作为的悔恨远远超过作为的悔恨。
“做了一件事后发觉不应该做,会在当下对我们造成沉重的打击,会让我们懊恼、痛苦或是尴尬,然而这种感觉即使无比强烈,也会很快就消逝。”
第三:世界需要更多的理想主义者。
这个世界要想变得更好,需要老罗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我们这个世界,终究是由老罗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撑起来的。
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和尚从长安出发,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天竺,第一次成功从“西天”取经。
这位和尚就是比玄奘早200年的法显,“法流中夏,自法显始也。”
大约500年前,明朝一个叫万虎的人,为了研究能升空的火箭,为了能像鸟一样飞翔,他把自己绑在鞭炮上,然后被炸成了碎片,
“若有所成,死又何惧?”
1912年1月18日,斯科特率领五人团队抵达南极探险,但在返回途中死于恶劣天气。
临死前,他给妻子写信说:“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我们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法显这样的人,如果没有万虎这样的人,如果没有斯科特这样的人,如果没有罗永浩这样的人。
谁会相信人真的可以飞上天?谁会相信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谁会相信美洲和欧洲之间能够铺设电缆?谁会相信大海另一边有新大陆和新世界?
如果没有他们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人类就会止步于当下,再无任何进步。
老罗宣布再次创业后,这几天很多人嘲笑他,我想对这些嘲笑者说:“永远不要嘲笑一个理想主义者。
我们这个世界,终究是由理想主义者撑起来的。如果当初万虎不点燃那根鞭炮,如果当初布鲁诺不走向那堆大火,如果当初麦哲伦不启动那艘帆船…
我们的天空,该是多么的阴暗和萧索啊。”
关于老罗这一次创业,很多大V评论说:“一定又会失败。”
很多媒体评论说:“肯定又会失败。”
我觉得大家对于成功的定义实在太过狭隘了。很多人眼里的成功就像旅行,觉得抵达了目的地才算旅行。
其实真正的旅行,并不是尽快到达目的地再以最快速度返回,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乐趣。
所以从跨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旅行其实就已经开始了,朝着目的地进发的每个瞬间都是旅行,即使因为某些事没能到达目的地,那也并非没有旅行。
特别喜欢一句话:“但凡付出很大代价的事情,其实皆能带给人丰富的感受。
但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只盯着付出的代价看,而忽略了去体验那些丰富的感受。
所谓的智慧,不是相信要付出才会有收获,而是把一切付出皆视为收获。”
所以,如果你正在追求你想做的事情,哪怕最后没有抵达目的地,其实你也已经算是成功了。
正如旅行的目的,不在于到达一个确定的地点,而是在于旅行的过程。
朝着目的地出发,途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旅行。
——如果你觉得不错,点个转发、在看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