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系浪浪。
近期有两则很刺激的消息,叠加起来阅读让人心情澎湃。
第一则消息,是官媒《半月谈》发文提到:
我们即将引来史上最大的一波“退休潮”,在未来十年间,大概每年会有2000万人进入退休生活。
这批退休潮,实际上就是我国的第一批婴儿潮,指的是在1962年-1971年间出生的人群,当时每年出生的人口都在2500万左右,人口增长喷井式爆发。
可以说,他们是我们的初代人口红利。
而现在,这批人口从代表红利的婴儿潮,变成了退休潮,也就意味着每年大概会有2000万人不再缴纳社保、并且开始逐月领取养老金。
对比之下,现在每年新增参加工作、开始缴纳社保的,只有1500万人左右。
这笔帐可以这么算,养老金的缴纳人数每年减少2000万,同时养老金的领取人数每年增加2000万,而前端缴纳养老金的人,每年新增1500万。
等于缴纳养老金的人,一年就少了500万。
而领取养老金的人,一年还多了2000万。
十年下来,缴纳养老金的人就减少了5000万,领取养老金的人反而多了2个亿。
可想而知,社保养老金的压力有多大了。
看懂了这组数据,你就明白为什么养老不能指望退休金、为什么国家要大力提倡个人配置商业养老金、为什么要搞延迟退休。
说到底,养老要靠自己。
第二则消息,是国家卫健委在杂志中提到:
随着人口增长放缓,“十四五” 期间人口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这是官方首次表态,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了。
而最近在一组全国27省2021年出生人口的数据里,大家统计了一下,发现一共有11个省出现了人口自然负增长,新生儿的数量在暴跌…
(数据来源于第一财经记者统计)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主要有3方面的影响:
1. 消费人口减少;
2. 劳动人口减少;
3. 养老问题。
很多人说,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劳动人口减少,也就是人口红利没了。
但这点其实我觉得还好。
按照目前智能生产设备的迭代速度,将来绝大多数低端劳动,都会被A.I.和机器人所取代。
比如说,一个工厂的流水线以前需要几十个工人协作,现在只需要一两个工人在现场看着,就能维持生产了。
在全面智能化的大环境之下,理论上来讲,一切标准化的服务和劳动,都能被替代,现在我们也在加速这个过程,就是为了对抗一部分人口红利衰退的问题。
但是机器人领不了工资、提供不了消费,不用买房、也不用交养老金,从长远来看,人口负增长的问题,对内需消费和养老问题的影响巨大。
尤其是养老问题。
大家知道,我们的社保养老金是“代际供养”的方式,即是当前在交养老金的年轻人,供养已经退休的老年人。
按照最新的数据,目前的抚养比大概是3:1。
也就是3个年轻人,在养一个退休的老年人。
而按照目前30岁,将来65岁退休来算,现在出生的这一批人口,正好是将来要给我们供养养老金的青年人。
但是按照这个出生数据,以后能拿到手的退休金,emmm... 估计很少了。
从数据上看也是,我们的养老金替代率,从最开始的70%直线下滑到了40%,而这还只是当前的养老金替代率,长期来看,这个数据还会继续下降。
什么叫养老金替代率呢?就是退休之后的养老金,占退休前的工资比。
一般国际认为,养老金替代率要到70%,比如说退休前月薪1万,退休后月薪7千,这样才能过上一个较为安逸的老年。
而如果养老金替代率太低的话,就很容易出现钱不够花的情况,那咋办呢?
要么做好终身工作的准备,要么趁年轻开始攒养老金;
要么就,多生几个孩子吧…
这么一想,居然还刺激生育了...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