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今天的智能制造的第一站走进湖南长沙,记者探访了湖南三一集团的重卡智能工厂。
记者坐在一辆无人驾驶的大卡车上,这辆卡车就是在湖南三一重卡的超级工厂里诞生的,已经实现了超过10000公里的测试。这个工厂面积相当于31个足球场的大小。整个工厂的智能化水平非常高,可以实现“钢板进,整车出”,最快4分钟就可以下线一辆重型卡车。
卡车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呢?进入工厂,自动化冲压生产线把一块块的钢板塑造成各种形状,即车头的零部件。AGV小车是工厂的搬运工,它们串联起生产的各个环节,每天把10万个零部件送到指定位置。
接下来是焊接,大小不一的零部件,会在一条长达196米的焊接线上,由184个机器人接续作业,环环相扣,经过4500个焊点的淬炼,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驾驶室车头。
下一个环节是涂装。车头会被送入涂装车间,29个机械臂正在工作,有的负责自动擦身,有的负责开门,有的负责喷涂。大约十个小时作业之后,车身换上不同颜色的外衣,就会来到内饰车间,仪表盘、方向盘等都在这里完成安装。
这些看起来顺畅的操作,背后都离不开智慧大脑的控制,也就是一块智慧大屏,它是一个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系统。从大屏上可以看到所有的生产流程,让一切制造尽在掌握。
要完成一台整车的下线,还需要经过最后的组装生产线。整个生产线支持柔性定制,完全按照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生产。目前,这个生产线已经下线了400多种不同的车,其中超过三分之一都是新能源的重型卡车。
可以说,从这个智能工厂里走出的每一辆卡车,奔跑在全国各地的公路网络,都在感知着中国经济的呼吸与脉搏。而这背后,是中国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型与升级。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在记者右后方,是整台盾构机最核心的一个部件——刀盘,正是依靠刀盘不断转动,盾构机才能切削地下的岩土,实现不断前进。而记者旁边的一块屏幕上,显示的就是这台盾构机“数字孪生”系统的实时画面。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这几年,湖南提出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湖南有哪些好的经验?还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财经频道记者对湖南省副省长陈飞进行了专访。
在不久前发布的2021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名单中,中联重科等4家湖南工程机械企业上榜。去年,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800多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连续12年居全国之首。这份成绩,离不开智能制造带来的效率提升。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党组成员 陈飞:中联智慧城是我们正在建设运行中的最先进的生产线,它从下料、焊接、机加工、涂装、装配和调试六个环节全部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近几年,湖南的多家龙头企业投资建设了多个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项目,一批无人工厂、黑灯产线成为行业标杆。2021年,湖南省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增速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2个百分点。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党组成员 陈飞:数字化的改造最主要是依靠企业投资,我们去年出台了先进制造业的促进条例,这在全国是第一个。
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这部条例,从融资、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支持企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的数字化转型。
记者 张伟杰:在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过程中,湖南的制造业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短板?如何来补齐短板?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党组成员 陈飞:我们的制造业要迈向中高端,真正成为制造强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包括工程机械行业的很多材料都依赖进口。
为此,湖南省与中国工程院联合组建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创新资源,开展技术研发攻坚。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