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黄经为 135°,进入立秋,
隶属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又称“交秋”,
“交代”了秋天的来临,
然而正值三伏天之“末伏”,
虽然暑气渐散,但依然天气酷热,
因此古人将立秋至秋分的这段日子叫做“长夏”。
—
『 立 秋 食 历 』
夏秋交替时节,草木结果孕子,禾谷渐次熟黄,亦是“春华秋实”之际。夏日步入终曲,万物迎来丰硕。
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在这个季节吃些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秋天刚收成的茄子被称为“秋茄”,带有独特的清香,口感细嫩,风味比普通茄子更胜一筹。
▲ 秋茄。图片来源于@杂_质铺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吃西瓜,防止秋燥,久而久之,成为习俗;但此时西瓜也不能像夏天那样“肆无忌惮”的吃了,西瓜湿重,会使人受寒,使人抵抗力下降易生病。
▲ “立秋啃秋瓜”。图片来源于@小白funny
宜
茄子、凉糕、桃子、赤豆
荸荠、莲藕、龙眼、豆腐
忌(少食)
胡吃海喝、油腻辛辣
—
『 立 秋 养 身 』
秋天主“收”。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此时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当以“阴平阳秘”为准则,注重饮食起居的阴阳调摄,以平为期,重点护肺。
肺气虚的话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秋季进行自我调养时要遵循“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避肃杀之气,以保生机元气。由此,我们在精神上要注意自我调,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尤其在进行自我疏导、调养之时,需维持心性的平稳。
/早睡早起/
夏季酷热散去后,人的身体也随之进入夏季消耗后的休整而易感“秋乏”。不妨试着在起居上早卧早起。早卧可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使肺气得以舒展,从而让身体内外的环境达到平衡。早起时在床上放松四肢闭目养神一会再起床,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精心以“养收”/
八月的气候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加之气候逐渐由湿热向燥热过度,故有“秋老虎”之说。与气候变化相同,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也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八月的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使志安宁,静心入秋。
/平补得当/
此时也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抵御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然而此时进补也应该“得当”,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最好,比如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该多摄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例如芝麻、蜂蜜、银耳、百合、乳品等。
—
夏正长,立秋赏荷正当时
『 立 秋 之 美 』
秋天的花,一半在时光里盛放,一半在季节里凋零,更是别有意味。正值立秋,风清月明,青草白露,清新而蓬勃——秋荷正当时。
荷花,在最后的伏天里依旧灿烂。此时莲蓬结出花果同时、绽放到极致的荷花亦、枯落到荷叶上的花瓣......在秋日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另一番美。摄影师画鸢就捕捉到了这抹立秋的荷。
立秋日,荷韵浓。此时盛放的荷花淋漓尽致地绽放,展现生命的绝美,用它的生命和绚烂隔绝着夏与秋。“山云漠漠树苍苍,风荐池荷满意香。独据绳床眠未得,一檐风雨夜初凉“,便是描写立秋荷塘的繁荣实景。
进入立秋昼夜温差变大,黄昏时容易形成对流的风,有湖水的地方还有湖风。若此时去到池塘赏荷,就仿佛是在空调房里看荷花落晖,舒适而绚烂,唯有那几棵褪去花瓣化作了杯盏莲蓬的荷花在风中摇曳,提醒你已经到了秋日的光景。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立秋的荷花池,说是秋天,却没有一点落叶梧桐的感觉。这哪里有萧瑟的秋天,“荷花正好,夏正长”!
◐ 文:部分文字源自《二十四节气志》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