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他的人生故事
破解歼-7续航难题
他对自己的事业有了初步认识
1962年,25岁的刘大响
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
被分配到位于辽宁沈阳的
三年后
他奉命带队到空军某师“蹲点”
提供技术支持并进行调研
在那里,刘大响接触到了
自己工作生涯中的第一款战机
——歼-7
当时,飞行员们向他反映
歼-7战机在不开加力时
存在推力不足、续航时间短的情况
最终,刘大响和同事们
通过改进涡轮叶片破解了难题
我国由此成为
世界上第三个能自主研制
这次在部队“蹲点”的经历
让刘大响对自己未来的事业
有了第一次清晰的认识
“发动机为什么这么重要
任何一个螺钉、螺帽出了问题都要出事
要走自己的道路
艰苦环境下
他投身建造高空台
刘大响与所里300多位技术骨干
被送往川西北山区松花岭
此行,他们肩负一项艰巨使命——
性能数据就被他们全拿走了”
△高空台是在地面上对飞机发动机进行各种飞行状态模拟试验的设备群,是研制新型航空发动机不可或缺的设备。
虽然条件艰苦
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使命感
最初,因没有任何借鉴
也要学习英国人高空台是怎么搞的
同时也抓住了学习的机会
“当时大家每天都要去带个小本
有什么想法就记下来
晚上回来互相对笔记”
到回国时,刘大响一行人
重要的参考依据
面对困难他带头表态
“不搞出高空台就永不离开山沟”
高空台二期工程被列为“缓建项目”
经费锐减,工程陷于停顿
不少科技骨干流失,形势十分严峻
身为核心成员的刘大响召开动员大会
率先表态
“如果不搞出高空台,就永远不离开山沟
刘大响说高空台是国家需要
为了国家强盛
任何人来都要做个人牺牲
经历了无数次突发状况
不断排除故障和险情
1995年,刘大响主持完成了
高空台总体联合调试
交付国家验收
我国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
世界上第五个
推进C919成功首飞
“我们一定要把国产发动机干出来”
一架编号为B-919A的C919大型客机
出现在浦东机场的滑行跑道
开启从浦东到虹桥的旅程
这是C919交付后的首飞
飞行时间虽然短暂
但这段路代表了
鲜少有人知道
刘大响院士正是国产大飞机工程的
主要倡议者和推进者之一
2001年2月
关于“要不要建造国产大飞机”
专家们曾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最终专家达成一致意见:
中国要搞自己的大飞机
2007年2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2017年5月5日
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成功首飞
刘大响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这是中国人盼望一辈子的事,
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实力!”
采访中,刘大响表示:
“中国的发动机一定
要自己把路子走出来
我们一定能把国产航空发动机干出来”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吾家吾国》
更多新闻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