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有书Mona妈妈
来源 | 有书(ID:youshucc)
安徽阜阳,一位88岁老人在晚上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赶紧给孩子打电话。但因孩子当时家住得较远,便让亲戚先帮忙照顾,并表示“自己随后就到”。在发布的视频中,仅仅10分钟,便有10位亲人相继到家看望奶奶。一位网友说:“这个大家庭平时肯定特别和睦,老人家有福了。”的确,有这样一位高寿的奶奶在家中,是这个大家庭最大的福气。家里只要有老人在,晚辈们就会有共同的牵挂,彼此的心就是连在一起的,这种情分千金难换。生活中,我们总以为中年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殊不知,真正能维系家庭幸福的,是家里的老人。正是家里的老人,把一家老小的距离拉近,把家里的大情小事串联起来,让我们有了更温暖的后盾。不管遇到什么,只要家里老人还在,这个家就是完整鲜活的。家里有了老人,虽不能抵万金,但错综复杂的人情世故,却会被轻松简化。因为处理事情的底层逻辑,不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把家庭和睦放在了第一位。争端少了,日子自然过得通透豁达,家风和顺,自然幸福绵长。之前在网上刷到一个视频,我想是对幸福最“平凡又奢侈”的解读。视频是一个30来岁的爸爸,一人手拿自拍杆录制完成的。爷爷奶奶虽已值耄耋之年,却依然健康硬朗,爸爸妈妈更是满面红光、精神矍铄。底下有可爱的一儿一女,旁边还有心爱的老婆,全家上下其乐融融。这个男子眼神里全是喜悦的光辉,笑容里都是满满的幸福。有网友直呼:“为人子女,最大的幸福,就是上有老。”如果家庭是海,老人便是定海神针,老人可保家人安宁。家人间琐碎的日常争斗,看似小事,却如白蚁一样,会一点点腐蚀着家族的根系。家中老人若和顺安康,晚辈们往往也会一团和气,和气成财。家中若没老人坐镇,孩子们就容易为了琐事而内耗不断,最终家财败落。老人的一脉相承,把一家人维系在一起,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有了这样的后盾,再难的事,尽管道阻且长,我们都能勇敢前行。
记得姥姥在的时候,每逢大年三十,四世同堂的一大家子,必定会聚在一起,细细数来也有40多人,热闹得不行。96岁的姥姥,有7个孩子,大多也已经是爷爷奶奶,最小的也快60岁了。每年除夕,也是最热闹的日子,这一天40来口子人,会备齐各种“年货”去姥姥家一起过年。而最重要的环节,莫过于大年三十晚上,大家围在一起包饺子,一定是韭菜加虾仁陷的,一整晚都是欢声笑语。小辈们为了哄姥姥开心,还会争先恐后地给姥姥磕头拜年。姥姥大半辈子,没有工作,一直在家照看家里这7个孩子,没存下什么钱,但是留下的是与孩子们之间最真挚的感情。兄弟姐妹间似乎少了聚会的理由,再加上各自上了岁数,有了自己的家,便没再一起过除夕。渐渐地,就连日常的家庭聚会也变少了,彼此的联系也逐渐少了起来。一个家庭,大家能聚在一起,多半是因为家里老人的存在。当老人去世,家中核心凝聚力垮了,家族聚会也变得百无聊赖。“能耐心地听家里老人在身边唠叨,是中年人最奢侈的快乐。”
生活中,我们总是忙着在外面打拼,有时容易忽略家中时刻挂念自己的老人。当孩子不再麻烦你时,可能他已长大成人,开始远离你了;但老人不再麻烦你时,可能他已不在人世,永远不会回来了。老人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老人走了,家就只是冰冷的房子。没有了老人的家,家就失去了主心骨,全家人的关系便越走越远。
“人生是一个双向箭头,孩子从起点奔向终点,父母却在慢慢走向原点。”
当家里的老人岁月渐长,也会向小时候我们依赖父母一样,越来越依赖我们。百善孝为先,赡养孝敬老人,是小辈的本分和义务,也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说得是吉林双辽,一位83岁奶奶,因为患新冠住院后,一家老小23口人在医院争相伺候。其实,大家都有工作,但看到奶奶生病,大家都想尽孝心。视频中,大家正在讨论晚上谁留下陪护,老人笑着说:“抓阄吧。”接受采访时,奶奶的大女儿说,从小我接受到的观念,就是要孝顺长辈,我们是这么做的,我们的孩子也是这么做的。孝顺如流水,上代以身作则,孝顺父母,儿女也会耳濡目染,孝道得以传承,家运自然长盛不衰。孩子越长大,父母越年迈,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说不定,哪个清晨或午后,我们与最爱的人,从此阴阳两隔。尽孝要尽早,趁着时光尚好,多打几个电话,多回家看看家里的老人。- 对老人的感恩,不要一拖再拖,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一生的自责。

周国平曾说,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失去了父母,都成了孤儿。家里有老人在,心里就是暖的;家里老人走了,心里就是空的。上有老,是成年人最奢侈的幸福,是生活里最窝心的人间温暖。希望,我们都可以从自己做起,让孝顺成为可以不断传承的家风。点亮“在看”,愿家里的老人,都可以在温暖的陪伴中,绽放笑颜。*来源: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关注公众号:有书(ID:youshucc)。本文原创首发于有书,转载请联系有书君微信号:youshu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