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有人在知乎提了一个问题:“有哪些适合父母的App?”
问题描述中,这位网友提到一个细节:刚买iPad的时候他们玩星星消除玩上瘾,不过玩了大半年也厌倦了。我现在不知道父母这一辈流行玩什么App,求大家指教。
注意问题的题眼——流行。
这个问题收获了15个回答,回答的第一个人是在2015年,分别推荐的是打车类App、微信、教做菜的App以及各大视频App。
2019年的答案中分别推荐了:旅游翻译类App、打车类App、旅游资讯类App和视频剪辑类App。
2020年以后,因为疫情的缘故,老年人的手机使用需求大幅增加,推荐名单里多了购物类、外卖类、短视频类以及医疗提醒类。
综合以上回答来看,大家眼中的中老年人没有所谓的“圈层流行”App,和年轻人用的也没什么区别,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好不好用”“老年人会不会用”上。
到了2021年左右,类似的知乎、百度问答中,终于有了一款“中老年人爆款App”——糖豆,AppStore上它定位自己为:全民广场舞视频社区。
记得2020年我写了一篇文章《3个月激增6100万中老年网民,互联网也懵了》
里面提到,1997年,50岁以上网民占比4.8%,而2007年,50岁以上网民的占比为4.7%,十年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再十年后,2017年,50岁以上网民人数占比破10%,相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提升。
截至2020年6月,50岁以上的网民占比猛然激增到22.8%,占中国网民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但变化如此之大的这十多年来,除了糖豆以外,我们很难再找到一款App,是可以被牢牢打上“中老年人”标签的。
一些小程序反而从微信的生态中跑了出来,比如“小年糕”(电子相册制作工具),但还有其他吗?如果有朋友知道,希望也能在评论区提供素材。
我们发现,几乎每份报告都看好银发经济的市场潜力,但现实是,市场上为银发投入的资源却总显得力不从心。
也正因如此,这时候谁往这个蓝海发力,谁就能获得先发优势。
2018年开始,抖音和快手开始把事情做垂,在继续搞城市下沉的同时,也搞起了圈层下沉——盯住了这4亿中老年网民。
当时来自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抖音短视频新安装用户里,46岁以上占比14.5%,而上年同期的数字为13.0%。
公众号“AgeClub”在文章《怎样打造中老年网红?爆款抖音老年网红的发展模式、现状与机会》中认为:
中老年用户流量向短视频平台转移还有一个更直接的证据,就是自2018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大量老年网红在抖音平台诞生……在已入场的网红中,个人网红14个,MCN机构打造的网红16个。
如果你看到你的父母在沉迷抖音、快手,那没什么好奇怪的,人是懦弱的动物,会提防恶意,但往往很难拒绝友善。这种友善可以解读为“更便宜”,可以解读为“更让他们觉得好看”,中老年人进入这个世界不久,陌生而紧张,这时候谁向他们热情招手,他们就会去往哪方。
更何况,大部分的年轻人也都没能躲过“15秒”的诱惑。
但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不在于针锋相对的“说教”。
沉迷的本质是匮乏。
互联网世界是一个需要被畅游的地方,但如果中老年人能走的路很窄很少,针对他们的“功能歧视”越多(如很烂的适老化体验,只满足年轻人观感的资讯,没有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社交平台),刻板印象越重(他们的爱好只有广场舞、旅游、修图等),沉迷就不可避免会发生,且只会越来越严重。
到时候你还是别骂父母了,也别骂平台(他们是在乎你的父母的),骂一骂哪些懒得动脑的创业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