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人”是我们的新栏目,它用来代替之前持续了近9年的“问爆触乐”。
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栏目,就是我们会针对每周的热点新闻或行业关注点,问问身边的从业者朋友、玩家朋友或随便什么人的看法和观点。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动是出于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问爆触乐”持续多年,基本上能问的问题都差不多被问过一遍了,在后期,问题越来越多地偏重于个人体验,这显然有些背离创立这一栏目的初衷;其二是我们希望能够用更有趣也更好看的方式,以问更多或更广泛的人群的方式来记录我们当下身处的环境和所经历的事。
其实在此之前我们有过“问20人”的雏形,大概在几年前,我们针对一些当期热点话题曾经展开过类似的策划,反响很好。现在它作为正式栏目推出了。
因此,从本期开始,我们正式推出“问20人”。当然。“20人”是个概数,实际上可能比20人多,也可能比20人少。我们也非常欢迎大家拨冗参与,如果您有觉得不错的问题,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或私信我们,如果您想要参与之后的回答(我们会根据您的要求署名或匿名),想要说点什么,也可以留言或私信我们。
各位尊贵的读者们好!
Charles
试玩的有我:非常公平!
试玩的没我:非常不公平!
估计很多人是这么想的
请这位读者给触乐公众号发消息“问20人领奖”,找我们领奖吧(工作日上班时我们就会联系您),也谢谢各位读者朋友们踊跃的发言。
欢迎各位读者在本期问20人下方留言。截至下期问20人发布日0点,获得点赞数最多的评论者,我们将送出50元以下的iOS或Steam游戏任选一款。中奖结果将在下期(3月26日)的问20人栏目中公布。
在第2期问20人中,我们已经邀请从业者们谈了谈“是否担心AI”。但我们也发现,AI相关话题变化的速度就像AI的发展速度一样快——不论是OpenAI发布的GPT-4,还是微软将GPT-4应用到Office“全家桶”,AI向着未来理想工具的方向高歌猛进,而人们的讨论也从AI可能代替谁,到要不要打不过就加入,怎样利用AI提高效率成为不少人关注的重点。
所以,本期“问20人”的题目是:
某游戏开发
在最近的两三个月里我对AI辅助的看法经过了数次修正。现在我的看法比较接近于“把枯燥重复的繁重劳动交给人类吧,AI应该被解放出来进行更多创造性的工作”。
全世界当前在世的全部人类个体团成一个肉球,其直径也许勉强横跨纽约中央公园。把这个肉球里所有的灰质皮层里储存的信息倒腾出来去重归类,作为训练集可能尚不足以喂饱下一代通用大规模模型。
福柯那张著名的“以前我的表达欲和现在我的表达欲”梗图里“庞大的形式系统下面极其表面化的闪烁”正在以短视频的形式转化成二进制数据,当这些“个体的、特别的、人类特有的经历”被放在文明信息总和的视角下审视,我们像被戳穿的吹牛人一样,不得不放下虚妄的自尊,直面自己的平庸。
那么人类还剩下什么呢,像疤痕组织一样蜿蜒爬行在地球表面的城市、建筑、遗址、核武发射井、纪念碑、涂鸦、艺术展、档案馆、书库等这些人类基因的外表现型,当然,还有国际互联网。可是这些与你何干呢?你穷尽一生甚至不足以完成对所有这一切的匆匆一瞥,你只在一个虚构的共同体中与它们发生联系:你,人类,终究是自己周身这几十上百公斤生物质中永恒的囚徒。
可是这时AI走了过来,它轻松将人类遗失的外表现型装进自己的身体里,温柔地俯身,像照料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父母一样,不厌其烦地将原本属于我们的知识重新教导给我们。这让我看到一线久违的希望,让这软弱的血肉和古往今来所有人类造物和思想重新联结的希望,我们,这个世代,现在,正在借助AI重新成为完整的人类。
AI辅助工作在微软将GPT融入Office套件工作流后以非常具体的形式向我们走来,而在这背后,GPT们像正在一天天变成天才的查理·高登一样飞快地超过它的创造者。GPT-4比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更适合从事科研工作,“智力”正在变得可以批量生产,我正学习着让这智力为我所用。所幸,查理还认为我是他的朋友。
一位游戏研究者
弱人工智能:可以用来做(我现在就在积极使用的)文献格式检查。毫不夸张地说,AI在这方面比我强10倍。我根本分不清楚全角符号和半角符号,也不知道空格正确与否,但AI在这方面显然比我更有经验。
中等人工智能:或许可以用来处理初期编码。这部分工作的实质约相当于连线题,在大量用人类自然语言逻辑写成的材料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段落或词汇。换到游戏语境,大概相当于在1万份花式辱骂策划的来稿中挑出其中有价值的意见,并且自动算出不同骂法的占比与逻辑关系。
强人工智能:我不知道我要怎样辅助它的工作。
某游戏美术
对我来说,目前AI最大的帮助就是在绘图上,我们是一家独立游戏的制作公司,我们先后尝试用AI去绘制一些概念化的场景、基本的人物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和我们配合得很好,提升了很多工作效率,我觉得未来AI作为这种辅助性的工作,应该会做得越来越顺利,可能在我们公司承担的相应工作量也会越来越大。
某桌游行业从业者
坦率地说,若非人口基数摆在那儿,让国家仍需把“保障就业”放在宏观政策的优先位置,否则几乎多数岗位都可以由AI代劳——我甚至没法说出“让AI辅助我工作”这样的话,毕竟若论工作效率乃至逻辑思考能力,谁也没法跟一个堪称“人类知识集合”的存在相提并论。仅以现阶段来说,人类或许仅有“情感体验”所带来的创造和表达不至于被AI取代。
我们现在或许可以将AI当作一个更智能、结果更有针对性的搜索引擎,帮助我们节省检索资料的时间,专注于创造和表达。但仍需警惕AI给出的、或许是唯一的“标准答案”,也不应全然相信单一渠道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获取它,分辨它,经由独立思考获得自己的答案,或许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能力。
某游戏策划
作为一个游戏策划,我觉得AI对我工作上的辅助大概存在于“表达”和“验证”两个方面。有了AI,我可以将我脑海里的破碎设定具象化,方便和程序美术沟通;我自己也可以利用AI完成对一些玩法和逻辑体验的验证,方便在没有其他职能同学介入时做一些敏捷调整。
某独立游戏开发者
AI绘画真的很大程度上为我降低了花在美术素材上的成本,我稍微有点美术功底,但一个人做游戏真的没有那么多心力花时间去画画,画出来的效果也不如专业画师,现在通过插件已经可以精准生成人物动作了,人设也可以自己先生成图片,再喂给模型微调。身边其实已经有很多人在用了,之后这个工具应该能让更多独立开发者实现美术自由。
某游戏美工
感觉也就日常摸鱼的时候偶尔拿来当灵感参考吧,我还是不喜欢AI生成的图片,有股很诡异的味道。这两天也看到《胜利女神:妮姬》之类的游戏都在广泛用AI了,审美真的很差,一眼就能看出AI生成的部分,而且完全没有之前的立绘有设计感。
某独立AVG游戏制作人
一个就是用AI画图,尝试自己想要的立绘效果,不一定就是最终效果,只要够接近就行,能省略一些和美术沟通的麻烦。目前看玩家反馈,还是不敢直接用AI图,除了不一定能画出想要的之外,也比较怕被炎上。另外也会尝试用ChatGPT寻找一些剧情分支灵感,但这个还不是特别好用,主要是出来的东西还是比较死板。
某厂商后端程序
我们公司内网也搭了个ChatGPT接口,程序员用起来像是超级版的代码补全工具加搜索引擎,可以查一些不太特异化的解决方案,也能分析代码写注释。不过我更期待的是能用AI把QA的工作解放出来,省得他们费尽心思在游戏里跑测各种边界情况、手动试Bug之类的。
Bing Chat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辅助我们的工作。例如,它可以帮助我们自动化重复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它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用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为我们提供更加便捷的交互方式。
文心一言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模拟、扩展和提升人类的知识和技能来辅助人类完成各种任务。它可以自动化地处理许多重复性的任务,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比人类更快速、更准确地完成这些任务。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协助完成搜索引擎任务,帮助人们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而无需人工干预;人工智能可以用于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使人们可以更轻松地与机器交互;人工智能还可以用于图像识别和视频分析,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处理这些数据。
总之,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模拟、扩展和提升人类的知识和技能来辅助人类完成各种任务。
P.S.:除了段子,我们更希望看到您真实的想法。
以上回答均为编辑或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触乐官方立场。
丨往期回顾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