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某医院,正在做精子卵子配对,观测成活状况。图:视觉中国
以“试管婴儿”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正越发受到关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提案建议:“可以考虑先予生育力保存,待生育的其他条件满足后,再按程序完成辅助生殖技术。”
此前不久,在答复有关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时,国家医保局表示,将逐步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在政策鼓励背后,是正在攀升的不孕不育率与由正转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2019年发布的《中国妇幼健康事业进展与展望报告》曾指出,中国的不孕不育率高达10%-15%。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一般而言,不到20%的不孕不育患者需要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那么,辅助生殖技术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
辅助生殖技术亦称医学助孕,是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技术(A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两类,其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试管婴儿”技术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进行早期胚胎发育后,再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婴儿的技术。
一个完整的试管婴儿治疗周期包括促排卵、取卵、受精、移植、妊娠测试等流程。
目前,试管婴儿技术已发展至第三代,以适应不同不孕不育夫妇的治疗需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此前在接受财新采访时称,听起来似乎“一代更比一代强”,但事实确是医学上并无此类说法,所谓一、二、三代不过针对的是有不同病症的人、适合哪些患者应用。
图文未完,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获取完整内容
《乌克兰历史漫游》连载完毕,长按图片可研习乌克兰两千年历史。
特别声明 财新mini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mini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