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疯狂买地 财富的尽头 居然是地主

叶檀财经 2023-03-19 20:00


文/顾天杰


既是富豪 也是地主

 

全球前首富比尔·盖茨,最近在一个论坛上,回应了长久以来的都市传说:


他拥有美国80%的农田,是全美最大地主。


盖茨正面回应说:


我拥有美国不到1/4000的农田。


我对这些农场进行了投资,以提高它们的生产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事实上,所有这些决定都是由专业的投资团队做出的。

实际上比尔·盖茨对土地进行的投资,基本都是投资团队的功劳,同时名下的土地也远远没到美国最大地主的程度。


(来源:美国土地报告)


根据美国农业部和国家农业统计局2022年的报告显示,全美合计有89530万英亩的农田。


盖茨旗下拥有24.2万英亩土地,占全美总土地的0.03%。这个数字和盖茨自称的四千分之一,也就是0.025%基本相符。


替盖茨打理土地的是Cascade投资公司,主操盘手是投资顾问迈克尔·拉尔森,盖茨家族与农田、土地有关的投资基本都是他来主导。


在传统的农业种植业里,农民与土地长期绑定在一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民不可能主动放弃或者卖出土地。


盖茨这样的富豪进入市场后,土地价格不可避免地上涨,农民很难买到平价土地。


相当一部分农民认为,这会造成极端的影响,导致农民世世代代为盖茨这样的地主打工。


尤其是2022年以来全球通胀、粮食价格上升,农民反而没有占到多少便宜,生活成本却大大上升。


富豪疯狂买地买农场,导致中小农场被不断收购合并,间接导致了一个地区的农作物价格被垄断。


迈克尔·拉尔森在操作的时候,一半会用多家空壳公司购买农场,然后公司不断收并购新的土地,小农场无法和这些巨头抗衡。


美国NBC广播公司报道说,盖茨购买的农田广泛分布于20个州,这些土地一半种植土豆、胡萝卜和大豆,有一些间接是麦当劳的供应商。


所以小部分美国人民吃的炸薯条,食材很可能来自盖茨的农场。


当然盖茨和排名前列大地主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


美国头号地主目前是约翰·马龙,号称有线电视教父。


(来源:网络)


马龙曾经是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的CEO,然后公司在1999年被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收购,报价超过500亿美元,因此获得财务自由。


之后马龙陆续在好几个州投资牧场、房地产、农田。


他投资的新墨西哥州贝尔牧场,占地290,100英亩,平原上点缀着平顶山、边缘峡谷、草地和一座独特的钟形山,这是马龙首批收购的最大牧场之一。


截至目前马龙拥有220万英亩的农作物、牧场财产和林地。


盖茨的老朋友巴菲特,也对土地投资爱得深沉。


1986年他就在内布拉斯加州买下了一个400英亩的农场。


老巴投资土地的逻辑非常简单,他说:


我不需要任何不同寻常的知识或智慧就可以断定,这笔投资没有负面影响,而且有可能带来可观的收益。



后来在2022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再次提到:


如果以250亿美元将美国所有农田1%的权益卖给我,我今天下午就会开支票。


如果以250亿美元的价格将全美1%的公寓卖给我,我依然愿意开支票。


老巴的儿子霍华德·巴菲特,不仅买地还亲自耕种成为大农场主。


小巴在老家内布拉斯加州和伊利诺伊州拥有1900英亩的商业农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基本作物。


马龙和巴菲特、盖茨分别代表老一辈传媒、金融、软件巨头对土地的偏爱。


作为后来者的互联网新贵们,对土地投资也是来者不拒。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和妻子,曾经在2014年底花1亿美元在夏威夷的考艾岛买了750英亩的土地。


然后小扎不断加码,截至2021年底,在岛上已拥有约6平方公里土地。


富人的尽头是地主,财富的尽头是土地。

 

土地 超级资产包


中国古代达官显贵或者富豪家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回老家买地,衣锦还乡后置办产业。


东西方对产业投资和财富传承的观点,在这一刻达成了神奇的一致。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同样以土地为基础,让整个家族绵延兴旺近900年。


公元1050年,时任杭州太守的范仲淹宣布捐出他一生的全部积蓄,在祖籍地苏州购置千亩良田,建立宗族式家族信托福利基金,命名为:


范氏义庄


义庄的基础是1000多亩土地,规定不分给族人,禁止族人耕种,只能租给范氏以外的人耕种,收租赡养范氏后人。


如果单纯把千亩良田分给几位后人,或者任凭其自由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绵延几十代数百年的。



于是范仲淹为义庄定下一系列章程,包括:


一、口粮:五岁以上的族人,不分男女,每口每月给白米三斗。


二、衣料:成年族人每人每年给冬衣衣料一匹;十岁以下、五岁以上的儿童各给半匹。


三、婚姻补助:族人嫁女,给钱三十贯。女儿若改嫁,给钱二十贯。族人娶媳妇,给钱二十贯,二婚不给钱。


四、丧葬费:族人身亡,按其辈份大小,给予二贯至二十五贯的安葬费。


五、路费:族人参加科举,或者外出赴任,给予路费补助。


简单来说制度规则主打一个优胜劣汰,努力培养和鼓励家族中的人成才,同时又给予充足的后勤保障。


范仲淹嫡系子孙后来接管了范氏义庄,次子范纯仁功劳很大。


范纯仁两度为相,俸禄甚至超过父亲当年,却把大部分资金再次投入到义庄购买土地,将总量增加到三千亩地。


依靠土地租金,宗族不断完善制度,设立专门的祭田、学田、役田等精细化管理,义庄的日常管理细化,并且充分奖励族内有为青年,坚持长期主义发展路线。


一直到清末宣统年间,范氏家族的义田已经扩大到5000余亩。

 

随着范仲淹创立的义庄模式影响力不断扩大,周边地区的家族都采用了类似模式。


北宋文学家韩维退休后在颍昌,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许昌聚集数百族人组建义庄,用俸禄抚恤孤幼。


明代名臣徐溥退休后在宜兴老家建立了徐氏义庄,内有义田、义渡、义学、义仓等,扶持的对象从宗族拓展到整个乡里,广受好评。


清代济阳丁氏义庄碑记中记载,受到范氏义庄启发与激励,江南地区世家大族效仿范氏建立自己的宗族义庄。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在长篇小说《飘》中说:


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与日月同在。土地是世上唯一值得你为它奉献,为它奋斗、牺牲的事物,因为它是唯一永存的东西。



土地、房产、农田既是资产包,又可作为生产资料,更是实力的证明,以及一种隐形的信用背书。

 

如今,富豪们又开始圈地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END --

叶檀财经微信矩阵号


声明:由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股市、叶檀楼市、叶檀股市学院、叶檀财富、叶檀放心保,上述六个账号,请用户认准上述微信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注册,也并非由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对其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檀香们小心识别,谢谢!


作者:顾天杰 编辑:始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转载合作、成为会员、课程咨询等

请联系微信:yezikaibai


喜欢,记得点个赞/在看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