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如蓝,下周六,我们将在广州举办第112期现场,共8位讲者,欢迎你来。
以下是关键信息:
活动时间:3月25日(周六)
活动地点:广州 正佳大剧院
购票时间:现在
演讲顺序请以现场为准
……………………………………………………
本场讲者
01.
大乾艺术、青云文社研究所负责人
高歌城市发展的声音过于强大,会掩盖很多地方风物的微妙变化,乃至于容易忽视同样鲜活的其他面向。
十几年来,陈东一直在挖掘珠江三角洲的地域文化与历史,也不断思考影像与城市变迁的关系。
2019年,他与伙伴们发起了青云龙舟田野,并逐渐拓展为“河流计划”。在“寻龙”过程中,他们走访了珠三角的龙舟制造厂与龙头雕刻师。现在龙舟制造渐渐工业化,坤甸木正在被玻璃钢替代、传统手法被3D建模介入。陈东和龙江坦东造船厂厂主成为莫逆之交,记录下了那些古朴工具与传统技艺。
西江沿岸现在仍保留着大大小小的龙母庙和村民组织的仪式,陈东总记得龙舟赛期间偶遇一位清洁工,丢下三轮车喊着加油跟龙舟一起跑。与龙舟有关的信仰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自发的凝聚力。
……………………………………………………
02.
陈碧
坏人总是希望从人们的愚蠢之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如果你是侦探小说的忠实粉丝,那你一定对在犯罪现场找证据不会陌生。陈碧的研究方向是证据学,在无数个血腥、混乱的犯罪现场,他们的角色是负责搜查对破案有帮助的证据,从而帮助法官判案。
“物证不说话,但是物证也不说谎。”通过几起真实案件,陈碧将运用证据学教会普通人如何判断事实的真相,如何走出认识的陷阱,更清醒地生活。
03.
李晨
文化遗产记录者,旅行地图设计师
这个窑洞虽然简朴,细节还是有的。
2016年起,李晨开始调研传统民居。十几年间,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传统民居建筑成为消失最快的一类物质遗产,曾经遍布北方各地的窑洞又是首当其冲。
李晨和伙伴一起在黄土高原上走访了十五个区县,五十多个村镇,测绘了一百多个窑院,采访了几十位老住户,记录了窑洞建筑的风貌与发展规律,也探寻了人们的往昔岁月和生存现状。
也许窑洞这种建筑形式有一天注定会离我们远去,与传统居住环境相伴而生的传统仪式、技艺、美术也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李晨觉得面对这一切我们都无法置身事外,有可能的话,就多看多画一点点,多记录一点点快要消失在摩登时代的那些属于过去的美好。
04.
不是话说得越多越好。
Vyan从2001年开始接触HIP-HOP音乐,组建过粤语说唱组合“讲者”,也创立了广东音乐厂牌CHILLGUN MUSIC。
他手拿蒲扇,身着T恤衫,脚穿人字拖,给人第一印象是与世无争,但当你听到他强有力的声线、极具冲击力的歌词和多元的音乐风格,才会发现这个“扫地僧”的真面目。
疫情终于告一段落,今年他又开始计划新的音乐旅程了。
……………………………………………………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
露宿者缺乏的不只是物质,要改变,最重要的还是要对自己有要求,还有别人的信心。
二十年前,香港社区组织协会的社工吴卫东萌生了一个想法,建立一个由“无家者”组成的足球队,让足球这项运动帮助露宿街头的人们重新找到目标、信心和尊重。
就这样,曙光足球队诞生了。2005年,他们还代表香港参加了“无家者世界杯”,一个专为无家者而设的国际足球比赛。
二十年来,吴卫东见证了许多因为足球运动而改变的人生。许多球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学习与人合作,找到新的方向,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然而,曙光足球队也无需被神化。在赛场上的高光时刻过后,许多球员还是要面对生活的一团乱麻,比如在反复的戒毒、戒赌中挣扎。
但至少,看到了一丝曙光。
露宿街头常常被贴上“失败者”“不努力”的标签,然而大部分无家者是在经历了巨大打击或者身陷时代困境后才无奈选择露宿街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有可能变成无家者,社会也需要对无家者提供更多的支援。
设计师,绘本作家
中国房子都是有生命的,它们也承载着我的生命。我想像孩子一样画,讲述它们的故事。
从读中学起,许鉴就拿着一台胶卷相机拍摄了上海近百处传统样式的老房子。之后的几十年,从荒无人烟的乡野到鸟兽绝迹的深山,许鉴几乎走遍了国内最重要的早期建筑遗存。
旅德十年,学习和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工作。回国后成立工作室,做商业项目,为品牌服务。许鉴似乎一直在等待某个契机,重新和自己热爱的古建筑建立联系。
一直到2016年年底,在给女儿读绘本时,他恍然:文字简练、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的绘本,不恰恰是设计追求的境界吗?放下习气,像孩子一样稚拙地望向世界,不正是自己不可企及的状态吗?既然市面上没有传统建筑的启蒙绘本,为什么不放手去做呢?
▲ 滑动查看《中国房子》内页
如果大家在美好的音乐里真正相遇过,大概率彼此不会冷漠地伤害。
Arian Abbas 1983年出生于叙利亚东北部城市卡米什利的库尔德家庭,从小热爱音乐,14岁那年,他在乌德琴和足球之间郑重地选择了前者。从那之后,他就和这个被称之为“中东乐器之王”的弹拨乐器相伴到现在。
2011年战争爆发后,Arian只带着一把乌德琴来到土耳其。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第一次成立了难民代表团,Arian受邀为代表团谱写《难民之歌》。乌德琴原本是一个古老而又美妙的乐器,但如今它却常常被用来演奏控诉战争残酷的歌曲。
Arian有时候会觉得,也许在战争面前,音乐毫无用处,因为在战争废墟的照片上,经常会有破碎的娃娃、残缺的乐器和纷飞的乐谱。但音乐也如同孩子手中的娃娃一样,即使破碎,还是可以治愈人们的心灵,鼓励人们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去面对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也许音乐是传达“人类应该尊重且相爱”这条信息的最佳语言,并且这门语言不需要翻译。
演讲语言为阿拉伯语,配有简明汉语和英语翻译
饮食人类学研究者,大学教师
槟榔扶留,可以忘忧。
今天我们熟悉的槟榔,大多是街头巷尾小卖店售卖的包装干制槟榔。2005年前后,这种来自湖南湘潭的特色产品进入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视野。为什么在远离槟榔产地海南的湘潭会有嚼食槟榔的习俗?短短数十年间,这种原本只流行于湖南的物产快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背后有哪些因素在驱动?
约3500年前,南亚次大陆上就已经有人嚼食槟榔了。自汉武帝时期以来,槟榔伴随中国人也有约2200年的时间。可是同为“成瘾品”,为什么烟草、咖啡、茶叶得以行销全球,而槟榔却失败了?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原因?
透过槟榔这颗小小的岭南异果,我们或许会发现,在历史悠远长河的岔口,人类自身的选择机会多么微小,又多么值得被讲述。
3月25日 12:0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