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战火的外国网红,正在B站痛饮酱油

游民星空 2023-03-19 23:00

“用嘴炒菜”的抽象UP主








b站Up主“向前冲罗马”,是我最近看得最多的外国网红。

说实话,这些年来中国掘金的外国人并不算少,其中长得漂亮的、有才艺的,或者创造社会价值的比比皆是,而作为一个没什么特技的普通人,罗马从这帮网红中脱颖而出的唯一特性大概就是他整的活儿实在是太“狠”了。

他的大部分视频可以归结为一种范式:在某条小河附近,罗马身穿苏联军服,一手攥着“中国的xx”,另一手攥着“俄罗斯的xx”,随后高喊“天下无双”和“绝配”,然后吨吨吨地吃了起来。

有人说他长得很像《战争雷霆》开发商Gaijin的CEO安东哥

这些“绝配”乍看只是他抓住了融合民族自豪感与中外友谊的财富密码,但如果你真点进他的视频大概又得眼前一黑,“麻婆豆腐配俄罗斯虎酒”“火龙果加伏特加”“生柠檬蘸芥末”,在罗马的那些奇怪组合面前,就连意大利人都得承认菠萝披萨是人间美味。

当然,作为一个狠活儿主播,罗马的功力还远远不止于此,真正让他出名的是用嘴炒菜——也就是成为物理意义上的“人体搅拌机”。一次在做“西红柿炒蛋”时,他先是灌下混入高度白酒的生鸡蛋,随即又吃下葱、白糖、盐、料酒等佐料,最后吃下在铁锹上用油煎熟的整颗西红柿,整个“边做边吃”的吃播流程才算完成。


在罗马大啖麻婆豆腐那期,整出的活儿甚至可以比肩老八,他每往锅(铁锹)里放一把调料之前,都要先用自己的舌头来对它们品鉴一番,而那些本应放入菜中烹饪的油、辣椒粉和花椒就这样直直地进了他的肚子。


相比“咚咚咚灌油”这种狠活,就连令四川人沉默的名料理“草莓麻婆豆腐”都显得人畜无害了起来。比起对麻婆豆腐的执念,评论里的观众显然更加关心他的身体健康。


不过这些狠活儿,正是他赖以为生的工具。

吃“麻婆豆腐”的那期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是369万,就连曾经的现象级网红伏拉夫都未曾在b站上拥有如此之高的流量,而这还只是罗马刚刚入驻b站时就达成的成绩。迄今为止不到两个月,“向前冲罗马”这个账号就已经拥有了8万名粉丝,视频的总播放量突破了800万。而在他入驻更早一点的抖音平台,他的粉丝数已经达到了20万。

继“我们中国真是太厉害了”之后,又有外国网红抓住了新的“财富密码”。




就像伏拉夫刚开始拍视频时没有患上甲亢,还是个做品酒内容的正常人一样,罗马在刚做视频时也没有掌握“用嘴炒菜”的绝活儿。


他最初发布的视频,大多以搞笑风格的土味段子为主,主要突出一个“老外”在中国社会中所碰到的文化冲击,时不时也会整些“中国有全世界最好的xx”一类的尬活儿,但对早已经历过外国网红洗礼的中国网民来说,这种落后时代三个版本的操作自然博不到什么眼球。

这份默默无闻持续到直到去年11月,罗马突发奇想地整了一个“酱油炒饭”的狠活儿,他一边“感谢袁隆平爷爷让全世界都吃上了米饭”,一边嚼着刚从碗里舀出的大米,随后又往嘴里送入了一勺猪油,并配着一口酱油咽了下去。


这个视频的流量超越了他此前发布的十来个视频的总和,也让他在抽象的道路上一去不返了起来。一周后,他开始批量产出“人体搅拌机”视频,又过了一段时间,罗马穿上了苏联军服还佩戴了中苏友好勋章,每次大啖生食时必放“喀秋莎”,这种“叠buff式”的方式给他贴上了最浅显易懂的标签,也给他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稳定流量。


但相比于镜头前,现实中的罗马大概要正常得多,很多人把他看作是“抽象版”的伏拉夫,但与人们的固有印象并不相符的是,就连显得有些疯癫的伏拉夫过去也曾是北京语言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比起短视频平台里的小丑,他真正的人设应当是一个名校里的“卷王”。罗马亦是如此,流利的汉语与体面的外表证明了他应该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其自述此前已经来华许久,因此可能也是在中国读过书的外国留学生。

而且你不得不承认,他同样是一个聪明的账号运营者,毕竟仅用半年不到的时间,罗马就依靠“叠buff”和狠活儿取得了如此之多的流量,还占据了一个几乎没有前例的生态位。


从表面来看,这是一个知晓了“财富密码”的外国人来中国捞金的故事,那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狠活儿成了罗马赚钱的方式,由于吃相有些难看,因此还伴随着一些嫌弃与骂声。

但又不止于此,在另一面,这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的“逃亡求生记”。




2022年9月20日,俄罗斯宣布乌东四州即将举行入俄公投。在此前,俄罗斯已经控制了这四州中最北部的卢甘斯克州绝大部分领土,一周后,投票结束,当地选举委员会宣布卢甘斯克选民愿意让本州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意愿为98.42%。

几天以后的9月29日,罗马在中国发表了第一个短视频“我也有中国梦”,提到“我想拿中国绿卡在国内买房,接父母来中国定居”。在很大程度上,这番话术已经成为了如今外国网红在华捞金的标配,但对罗马而言,这倒可能并非虚言,毕竟战火从未停息,而且他所居住的卢甘斯克州,正是两国所争夺的焦点。


像罗马一样在战火的阴影下选择离开家乡的人还有很多。自9月21日俄罗斯宣布部分军事动员之后,哈萨克斯坦与格鲁吉亚等国家涌入了大批逃避兵役的年轻人,而在另一侧的乌克兰,冲突已经造成了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其中一部分人成了外国难民,另一部分家乡沦为战场的平民则不得不逃到了后方。

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关于这场冲突在地缘政治领域上的争论从未停歇。但相比于抽象化的理念之争,对我冲击更强的,是那些我曾关注过的一个个“具体的人”正被卷入至纷争之中。

就比如B站上的“乌克兰厨娘加琳娜”,人如其名,这是一个专注于美食教学的Up主,我在她这里学会了烤南瓜蛋糕和皮塔饼,但由于战火的影响,加琳娜已经运营了一年多的美食频道已经停滞在了2022年。油管上,她的最后一条消息是“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去工作,我现在离家很远,但还很安全”,此后便宛如人间蒸发了一般,而她的频道也成为了两派立场不同的人相互征伐的战场。


同样受到波折的还有乌克兰的波琳娜,这是一个在B站上有着三十多万粉丝的漂亮妹子。开战后,她从基辅跑到了罗马尼亚,途中又经停德国与爱尔兰到达了英国伦敦。有人说她后来又去了土耳其,但在社交媒体上,她已经失联了近半年之久。

另一位俄罗斯的Up主莉莉丫也陷入了奔波之中,她的最后一条视频发布在2022年5月,有人发现她的IP属地一直在变动,但没人知道她在这段时间究竟都去了哪里。


目前仍在活跃的是画家娜塔莎,她是一个出生在顿涅茨克地区,经历过2014年顿巴斯冲突的俄罗斯裔。在B站上,她分享过几次前线地区居民的遭遇:平民大量死亡、供水被切断,由于遭受炮击十分频繁,因此受冲击波影响反复碎裂的窗户让屋子能不能防风都成了问题,人们不得不用刨花板或胶合板来替代玻璃。


以平民的视角来看,那些过去曾在中文互联网上活跃过的,各种各样的外国网红的生活大多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波折。

相比那些高雅的好活儿,在中国化身“人体搅拌机”的罗马或许确实多少有些低俗。他扮演着人们眼中的丑角:大啖酱油、动辄中俄“天下无双”“绝配”,但他总让我想起《七武士》里的那句“农民最狡猾,要米不给米,要麦又说没有,其实他们都有,什么都有...表面忠厚但最会说谎,不管什么他们都会说谎...但是呢,是谁让他们变成这样子的?”


自然,我们也无从求证他所展现的一切究竟是真是假,但无论如何,战火给人们带来的苦难都毋庸置疑。或许有一天,不再急于博取流量的他能不再整那些抽象至极的狠活儿,而那些人间蒸发的Up主,也能陆续回归互联网并过上正常的生活吧。

或许吧......





设置星标

观看精彩文章不迷路!

点击关注,我们想和你聊聊电子游戏和这个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