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份,就有朋友催我开团粽子了。
不得不感慨,你们是真馋,那会做粽子的酱油还在酿,土猪还在跑,咸蛋黄还在腌······你们再想吃,我也没辙。
没错,为了做粽子,我去乡下找农户预定土猪了。

作为糯食爱好者,每年最期待的节日肯定是端午。
一提到端午,鼻头就会自动飘来艾草束清苦的辟邪的香,还有煮在大灶里的粽子,新鲜箬叶被煮熟的香。

这香味伴随着外婆忙碌的身影。
糯米是村头婶婶家去年收的;猪肉是邻居家养的,早早预定的十几斤花肉······
到动手当天,领着全家人花一早上包百十条粽子,再花一下午用柴火熬3/5小时,终于在日头西斜时,才吃上刚出炉的手工粽子。

图源《风味人间》
那时候的粽子很简单,吃的是食材本身的味道,米香、叶香、肉香,朴实无华,却紧紧牵起了乡愁这头的我们。
让人即使背井离乡,只要吃到一口手工粽,便觉得心头一暖。

如今粽子容易吃到,花样百出,海味山珍统统往里放,勾人眼球,赚足噱头,吃着挺新奇,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更让人忧心的是另一种粽子,便宜得不像话,食材语焉不详。
放了3/5年的陈米,糯度和香气都没有了,只能靠黑科技去改良;
大宗进口的冷冻猪肉,合法,能吃,但说不清用了什么成分遮盖;
咸蛋黄只放1/4个,也大力宣传是蛋黄粽;
甚至包粽的叶子,都是放了几年的陈箬叶;
······

这样的粽子拿去给年轻孩子们吃,传统节日的意义恐怕都要被败光了。
所以每年端午,我都要分享一遍手工粽子的食谱,食物简单,情感深重。
点击可查看今年的【咸蛋黄肉粽】菜谱
当然,始终没有学会包粽子的朋友,要给亲朋好友送端午祝福的,也不急,传统好吃、足以媲美家乡味的手工粽子,我已经找粽娘们包好。
投入1095天酿造的酱油,找农户预定的土猪肉,江南的新糯米,新采的箬叶、南烛叶。
一句话总结,比自家包粽子还舍得用料。

用了两个多月做调味升级,再由我们的老朋友、上过舌尖的美食大师童菊英监制,并由她亲自筛选出30年以上手艺的粽娘包制。

多重光环加持,最终成品,我可以自信说一句:
定制第七年,我们做过最好吃的粽子,出现了。
内含
手工粽子6只
毛毡手提袋1个
口味
双蛋黄鲜肉粽*2
梅干菜鲜肉粽*2
陈皮桂花洗沙乌米粽*2
首发优惠
买两份减20元
点击图片下单

今年的包装也花了一点心思(但没花多少钱,所以定价还是很便宜),选了箬叶绿的毛毡手提包。
端午是一年中的至阳之日,要吃温性的糯米,凉性的箬叶,就连日常手提的包包,也必须如山泉箬叶林一样,翠绿,清凉,降温。

下单就送,可作便当包、野餐包、通勤包、学生包、DIY毛毡包,绝不闲置。
缺点是粽娘们紧赶慢赶只做了2000份粽子,也只有2000只手提包,售完无补,建议你们直接买两份,更划算,送亲友也都喜欢。
点击图片下单

对了,助理菜小妞那边也给大家准备了福利,扫码添加菜小妞参与活动,抽8个幸运儿免费送粽子,欧皇们速速参加↓
扫码抢福利

包粽前,糯米需先用酱油浸泡入味,赋予它独特的酱香,这是广东、浙江一带都有的做法。只是这酱油,大多会选便宜的老抽,上个色就算了;但菜菜吃了这么多年,深知粽子好吃,除了猪肉的肥润,酱油给糯米的香,也能好吃加成好几倍。1095天,足足三年酿造!0勾兑,0调味,100%原液直出!真正原香浓醇的土酱油,是超市酱油无法复刻的老底子的味道。做成粽子后,不需要什么品鉴技巧,每个同事都能轻易吃出差别:更香!更鲜!不吃馅料,光吃糯米就让人停不下嘴!再跟大家透个底,三年酿的酱油真的贵,我们日常售价都要19.9元/200ml,包粽时上百斤不要钱似的往里倒,也就是自己定制,才这么豪奢。我们的粽子取名“鲜肉粽”,可见选料标准之高:只用新鲜猪肉,而且是浙江本地的土猪肉!当天宰杀的新鲜猪肉,切成肥瘦大小均匀的肉块,加入古法酱油提前腌制入味再裹粽。三肥七瘦往糯米上一放,饱满新鲜,已经能想象到蒸熟后的丰腴香气了。对了,三分肥肉一蒸,都润化到粒粒糯米之中,你们吃的时候可能见不到肥肉,但它的肥润在你咬的每一口糯米里,润物了无痕。蛋黄粽是每年的保留味道,因为无论如何我也没办法舍弃用高邮咸鸭蛋做的蛋黄肉粽呀!从前课文里,汪曾祺老人家写高邮咸鸭蛋,“筷子头一砸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相比广东的本地咸鸭蛋,高邮鸭蛋黄更为香润、沙糯、流油。好料就要放肆吃,直接砸了两个完整的咸蛋黄!比亲妈做的还舍得下重本。(别家可能只放1/2甚至1/4)糯米包裹着绵糯的肉、酥沙的蛋黄,每一口都是美味交响乐,好吃得摇头晃脑。*咸蛋黄经高温杀菌会有些许发干,收到后微波/蒸熟口感偏干,水煮更油润哦~今年新增了一个甜粽,光看名字就让人生出缱绻的食欲,迫不及待想带你们尝尝。最特别的一点,是它的糯米用南烛叶(乌饭树)榨汁染色(全都是自己染的),做成乌米饭。林洪在《山家清供》说,青精饭(乌米饭)“久服益颜延年”,杜甫也说“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民间还有“吃了乌饭糕,蚊子不会咬”的说法。这乌米粽,是为你们准备入夏的金钟罩,吃了它便能安心度夏。洗沙(红豆沙)是红豆和糖熬得绵绵密密的,宛如冰淇淋一般丝滑。桂花的蜜香太具有侵略性,即使是咬一口粽子的边边角角,那清甜淡雅的桂花香都无处躲藏,味蕾愉悦。陈皮酸香,南烛叶也有一股独特的涩香,十分清爽,恰好中和桂花的浓、洗沙的甜,让它达到甜点的理想境界:不太甜。风味清爽不腻,每一口都有凉夏清风在口舌间流转,清雅无比。包粽子确实是个技术活,没个3/5年经验,都包不好。今年我们稳扎稳打,还是由舌尖顾问童老师和她的粽娘们为我们操刀。两张箬叶交错叠放,旋转对折,成漏斗状,铺上糯米、腌制好的猪肉、咸蛋黄,再覆盖一层糯米,盖上粽叶,用棉线缠绕。
这样粽子下锅沸腾烹煮时,米粒才会糯而不烂,保留馅料风味,带有粽叶清香。三角粽要包得好看精巧,很费一番功夫,再熟练的粽娘一天也只能包400多只。包好的粽子下锅,慢煮4小时,再经过2小时高温高压灭菌,真空包装送到你们手里。朴实得像妈妈从老家给我寄的手工粽子,五色线掉了色,可缠着的情感仍紧实。端午节假,有些食物是用来送礼的,需要体面模样;有些则风味朴实真诚,适合泡上一壶茶,和家人慢慢享受。真不夸张,礼品粽多贵不说了,咱们土猪肉、老酱油、新糯米,放之市面都要百元起步,但菜菜定价,便宜得工厂看了都直呼亏本。这还不止,我们还设置了首发优惠,两份再减20元,到手低至69/份,还都送毛毡手提袋:“端阳节,正为嘴头忙。香粽剥开三面绿,浓茶斟得一杯黄,两碟白洋糖。”
今年端午,希望你们都带上两份菜菜家手工粽子,与家人一起,学一学郑板桥,有滋有味,夏日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