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一部国产片,拍出了这群人
这部新片就做了典范,寥寥数笔,就呈现了外卖员这一群像。每天,我们都能看见无数的外卖骑手,穿梭在大街小巷。这部纪录片,分为三集,《藏地骑士》《海陆人生》和《暖城》。分别选取了国内三个城市,通过三组不同的骑手日常,铺陈开来他们的生活图景。看这部片之前,鱼叔很难想象,在海拔3600米之上的高原送外卖是怎样一种状态。
山路、小巷还算好的,面对庙里高耸的阶梯,只能下车徒步攀登。尖参才让为了尽快将氧气瓶送到客人手中,一路狂奔冲向旅馆。得知没有电梯,马不停蹄地爬上5楼,将氧气瓶送给客人。
老叶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自由和改变并非遥不可及的梦。冬天最低气温跌破零下50度,在这儿算不上什么新鲜事。
这里外卖员的装备也不是我们常见的双轮电瓶车,而是四轮车。和大多数年轻夫妻一样,他们也要面对贷款等一系列的现实压力。
纪录片的形式,最大程度上捕捉了他们的生活细节,还原了他们身上动人的烟火气。
两个主人公,既不避讳自己的「穷」,也不顾忌自己的「出糗」。为了给媳妇鼓足希望,冬生定下了目标:每天跑100单。《我在祖国送外卖》针对不同的故事,选择不同的讲述方式。尽可能拉近观众与被记录者的关系,找到每个段落独有的镜头语言。就拿《暖城》来说,冬生和晓梅关系中的「暖」是故事的核心表达。在具有电影质感的大前提下,创作者差异化的色调选择,是其突出主题的重要手段。
这种冷暖变化的反差感,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影片情绪上的变化。到了《海陆人生》,影片则是就老叶的双重身份整起花活。全片以三个篇章呈现,从站长视角到徒弟视角,最终落回主人公视角。视角的转换伴随着信息补全,逐渐向观众呈现出完整且真实的老叶。老叶打开护目镜,是他取餐、送餐以及在生活中的状态。不同于常见的纪录片表现手法,创作者偶尔会在拍摄上带一点意识流。尖参才让在电瓶车没电的情况下,坚持要将外卖送到客人手中。
顷刻间,孤身送外卖的情景,充满了一种神圣的仪式感。
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导演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充满信仰的人。记录下真实生活的同时,也让观众能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回过头想想,却发现自己似乎越来越难以找到生活的热情。
作为当下社会最忙碌、艰辛的群体之一,无论对待生活还是工作,他们都表现出极强的韧性。做了一年多的外卖员,超时订单的数量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让平凡的他们得以在镜头前展现出别样的生活,也能让观众从中汲取积极的生活态度。近年来,经济形势严峻,导致传统产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只要愿意付出,就能参与其中,在获得报酬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