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玩店老板,新世代的普罗米修斯

不,我说的不是某款游戏里的角色,而是生活在现实里的英雄化身——他们是盗火者,是所有实体玩家的牧者,是将游戏光碟式样的“火”传递到我们手中的中国好人,“凡是对玩家有用的,能够使人满意和幸福的,祂都带给玩家”,他们就这样冒着触犯天条的风险生活在我们之间。微薄的利润、时不时被举报的风险、宛如夕阳般的线下经营,这一切都喻示着游戏零售业并非是一个有多大利可图的行当。但即便如此,这仍无法阻止他们对“传火”的决意与执着。2018年,我在海淀读大学。那时我刚熬过被通识课塞满的大一,便买了台PS4接便携显示器准备在宿舍猛打游戏。有了游戏机便要买游戏,但只要你在淘宝上一搜,就会发现绝大部分有名的电玩店都被贴吧老哥们列入了“黑店”清单,想找到家能放心买的店铺并不容易。而在朋友的口口相传下,自由人就这样映入了我的眼帘。估计北京的不少玩家朋友都知道,北京电玩店最密集的地方是鼓楼,往东大街走或者沿着中轴线南行都能见到许多店铺——自世纪初起,这块便有了“鼓楼电玩一条街”“中国秋叶原”之类的名号。但在我刚开始打机时,鼓楼游戏业已经迎来了彻底的“黑铁时代”。由于旅游业的冲击,享受不到景区红利还被涨了房租的鼓楼电玩店死得死、润得润,只有少数店铺仍坚守在此,自由人便是其中硕果仅存的一家。其实自由人在不久之后也搬到朝阳门了,但龙翔、晨光应该还屹立于此对正在预购实体游戏的玩家而言,评定店铺好坏的标准很简单:不砍单、不加价、发货快。由于游戏预购的价格通常偏低,一些奸商便会在热门作临发售前的价格炒上去时整点手段,就比如最平常的“压预购货不发”,趁着价格高时优先去卖高价现货,前几年还会出现店家让预购玩家“补差价”才发货的情况。最极端的,便是上海林克电玩近期的“集体砍单”事件,直接整麻了大批玩家。相比之下,自由人电玩的优势十分明显:虽说它的定价相对偏高,但我从未听说过它砍单,发货比起同行也算得上快。其次是我跑过去自提只用坐半小时地铁,快递通常也是当日达,试想一下,当快递小哥在游戏发售的当天将游戏传递给你的那一瞬间——你大概就是整条街,不,整个中国的玩家里最幸福的那个。光是2019年,我就在这儿买了二十来盘游戏——虽说我也经常在其他店淘一些便宜的二手盘,不过但凡期待已久的大作的基本还是选择这里,毕竟你也搞不准哪家店铺会压住你的订单,而自由人已经是相对最“稳”的一家。就这样,我对这家店铺的痴迷一直维持到了2021年——噩耗传来,自由人电玩突然被查封,另一知名的二手盘店铺宁波老猎人的商品也全部被下架。当时有消息声称他们是受了上层渠道商的影响,几家大店自然难免遭到波及。一段时间后,老猎人成功转型成了二手中介平台,但我却始终再未能见到自由人的复出。而我唯一能确信的是,我的心已经被它夺走了,今生或许再无悲喜。在这之后,我也只能试着习惯在其他陌生的店铺购买游戏的日子,说实话是真没少踩雷。就比如去年的《艾尔登法环》,我预购的光碟足足被压了快半个月才发货,在看到朋友们纷纷表示拿到盘了时,我的心情可谓是惆怅至极,但除了在网上怒喷一顿店铺之外也别无他法。我去年给朋友推荐的两家店后来也被网友列成黑店了,令人唏嘘——直到上个月,我才再次见到了关于自由人电玩的新闻,只不过,这次是在报纸的法制栏目上。由于涉嫌海关走私,自由人电玩的创始人们在2021年就被立案侦查,直到去年底审判结束,三名创始人被分别判予了五年至六年的刑期,这起案件还被列为了2022年北京市的十大“扫黄打非”案之一。曾活跃在店里的三位和蔼可亲的创始人老哥,也在法庭上变成了犯罪嫌疑人景某、张某与刘某。游戏零售业,一个被诅咒的行业,每一位决定踏上这条曲折道路的普罗米修斯预备役,都注定了要在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据统计,通常连锁商店及便利店的毛利润在18-25%之间,像一些快消商品的毛利润甚至能轻松超过50%。但对游戏店来说,这却是无法想象的利润,卖一张售价300多块的游戏光碟毛利连十块钱都赚不到,可能并非虚言。此前Polygon针对美国游戏连锁店Gamestop过一篇报道,一款售价60刀的游戏,他们的进货价通常在50-55美元左右,在刨除各种开店成本之外,其总收益可谓极其有限。也正因于此,几乎每逢某款大作的发售日,你都能见到Gamestop员工们嫌工资低又忙直接撂担子跑路的情况。前两天,英国布莱顿的一家Gamestop门店员工就因为《王国之泪》发售后太忙集体润了而在国内,一款游戏的利润更是少得可怜,且不说找不到进货渠道的新游戏店可能根本入不了局,就连那些广为人知的大店,其利润相比海外也更加有限,一张盘的净利润只有三五块钱是常有的事。而且由于国内并没有合法的卡带与光盘进口渠道,商家想要大量拿到光盘现货,就难以规避一些法律风险。当然,这绝非是在为违法行为辩护,但在自由人与老猎人倒下的那段时间里,想要玩到一款平价新作确实相当困难。相较于做“新货”生意,不少店铺只乐意搞稳定的二手盘交易由于当时整个行业都面临着运输问题,玩家们的游戏购买渠道也变窄了不少,紧随而来的便是商家转型二手贩子、游戏盘集体涨价、价格本来快追平国行的水货PS5立马多出近一千块的溢价。一面是等不到光盘的玩家,另一面是有苦难言的店主。而劝退他们的不只有微薄的利润与难熬的海关,还有更残酷的举报事件。就像B站Up主“从零开始的梦梦”的遭遇,由于目前电玩店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行业规定,因此他自开店以来就遭到了五六次举报,极大地影响了店铺的正常经营。还有前段时间的“偷盘哥”事件,有人以《生化危机4重制版》未过审与走私为由威胁店家想要白嫖游戏,搞得整个游戏圈的店家都人人自危。诚然,“电玩店主”这一群体并非纯洁无暇,前文提到过的砍单压货现象比比皆是。像我们的主编亚恩老师,还曾在实体店里被店员力荐花原价买了《教团:1886》这种网上价格早已崩盘的光碟。但那些坚守着节操的店主们同样不在少数,而继续支撑他们从事这个不挣钱行当的究竟是什么?是一张碟寥寥的利润吗?是天生就喜欢吃举报吗?就像“偷盘哥”事件里受损害的电玩店老板娘所说的那样,我觉得真正让他们走下去的,还是对电子游戏的理想与爱。目前国内的游戏市场,仍然相对混沌,提起来我也只能说句“懂得都懂”。在各种社交媒体上,你总能见到抱着一腔热血入行却亏得血本无归的电玩店老板们。相较于卖游戏这点微薄的利润,开个电玩店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盈利可能都不如开个剧本杀店或者便利店。而目前还活着的实体店家,基本也没法光凭卖盘这一块的收益活着,更多还是依托于一些附加的包机、餐饮等服务维持下去。但作为一个玩家,我能确信的只有在这该死的70刀时代,我已经没法随手掏出一款首发数字版游戏标价的568港币,卖的比数字版便宜还能和朋友们换着玩的实体盘,早已成了我心中仅存的光。如果没有那些店家,我们将面临的会是更窄的游戏购买渠道、更高的实体售价、以及更繁复与漫长的海淘。而那些克服艰难险阻,不砍单不跑路,坚持将“火”传递到人们手中的盗火者们,值得每一名玩家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