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热衷于获得问题的答案,但却忽视一个重要的事情:「一个好问题的价值更大」。
比如,几乎所有人都想知道:「有什么方法才能挣更多的钱?」,但很少有人问自己:「我一生到底需要多少钱?」其实第二个问题更值得花时间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不探索清楚,在「赚钱」这件事上,我们就会陷入迷茫,也缺乏实实在在动力。
「你的一生需要赚多少钱」这个问题,我在过去几年,在很多场合,向不同的人提出过。有时是和朋友喝咖啡的时候探讨,有时是在做战略相关的培训时。我问过不下二三百人,真正能做出明确回答的人,在我的记忆中,大约是5个人左右。这5个朋友不约而同都用表格软件做过清晰的计算。
管中窥豹,我认为人群中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占比可能不足2% ——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依然可能高估,因为被我问到的这些人,也属于统计意义上社会精英群体。看到这里,大家不妨自问自答:「我是否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并且有明确的答案」。
其实这个问题的计算过程并不麻烦,就是对自己的预期寿命做一个评估,同时把自己家庭的衣食住行、教育、养老、买房买车、养房养车、旅行等基本开支做一个测算,并且考虑一个公允的通货膨胀率。快一些的人,稍加提示,10分钟之内就能用Excel算出来。慢一些的人,20-30分钟时间也是足够的。
我统计了一下大家计算后的答案,大家算出来的平均值有点超出大多数人预期,特别是会超过几乎所有人现在的挣钱能力。但是,因为数字的背后代表着实实在在的生活需求,所以这个数字从理论上而言代表着我们这一生赚钱的目标,这个目标源于未来生活的必要性,而非我们的欲望或者当下能力的延伸。因此,这个目标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有了具体目标,再去思考具体的赚钱方法,就会变得更加通达、坚定。
这就是「好问题的价值」。
除了上述案例,还有很多类似的「好问题」。比如,关于找工作而言,太多人关注的是「下一份工作职级是什么?能涨多少工资?」但更好的问题是:「下一份工作能否让我靠近财富自由?」或者「什么样的工作会有助于我实现财务自由?」
对第二个问题的思考,能让你在不同工作机会之间做出非常明智的选择 —— 因为好的工作机会往往不拿顶薪吸引人。举个例子,Apple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但Apple的薪酬政策却不是提供业界顶薪,它会提供一个相对有竞争力的薪酬,但薪酬的很大部分由股票构成,分若干年「兑现」。Apple通过这样的薪酬设计,来吸引那些「愿意长期和Apple一起,共同成长的专家」—— 因为这样的人,更在意的是这项工作的成就感和成长性,也有足够的耐心等待Apple股价上涨带来的长期回报(作为参考:Apple的股价从2011年到2023年增长超过10倍,而Apple有不少员工的「司龄」远超10年)。
与此相反,有一些「问题公司」却热衷于提供顶薪和高职级,而如果在意短期回报,很容易被这样的公司所吸引。但惨痛的事实一再上演,这样的公司很难维持长久的繁荣,往往熬不过3年就会「暴雷」。而在这些公司的工作经历也会成为个人履历上不光彩的部分 —— 原因是这样的工作选择会让下一个雇主产生疑问:「为什么候选人会在工作大事上做出不理智的选择?」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所以,在人生要事上,提出好问题,并且深入地探索答案,要比匆忙回答一个错误的问题,或者关注不那么重要的问题,要更为关键。
之前有辉友在知识星球上提问,他希望了解:「如何提升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他觉得「自己的文章深度不够,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目前主要以自己看过的书,自己做过的事情,比如运动,早睡早起,一些自己的践行感悟为主去写相关的文章。」
对此,我的回答是: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问题驱动」的,能提出好问题,能遇到好问题,思考的深度自然会变深。
大家可以做一个实验,把自己头脑中能想到的问题都一一列出来,有多少列多少,可以是10个、20个、甚至是100个。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划掉其中一些问题,这些标准称为「过滤器」。我能想到如下的过滤器:
1、这个问题是不是已经有人解决过?已经有人解决的划掉;
2、这个问题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问题?暂时的,阶段性的问题划掉;
3、这个问题只是我个人的,还是普遍的?如果只是我个人的具体问题,划掉;
4、这个问题困扰我多久?如果才经历一两个月,划掉;
……
按照上述的过滤原则,把刚才列出的问题一一做判断,最后留下的问题,再排序,留下Top 3,尝试去寻找这Top 3 问题的答案,可以去看书,也可以与高人探讨。可能暂时没有完整的解决方案,没关系,有一点点突破性的想法也可以,把这种思考记录下来。过几天再次审视自己的回答,看看是否有说服力。
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会找到相对而言更难的问题,也会实现一些思想上的突破。把这些文字写下来、发出来,会比较有趣,也对读者更有吸引力。
所以,寻找好问题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选择带来彻底的改变,也能提升我们的思维深度,让我们的写作能力上一个明显的台阶 —— 这就是好问题的价值。顺便说一句,我自己人生的转折也明显受益于少量的高质量问题 —— 相关的故事和案例在知识星球的语音中也多次分享过。
希望大家在看完本文之后,尝试写下自己内心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追问自己:关于这个领域,有没有更好的问题?
相关文章:财务自由与精神自由
上一篇:40+,如何面对职场重大选择时的纠结?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文中提及的「一生要赚多少钱?」
几乎所有人都想知道赚钱的方法,但很少有人问自己:「我一生到底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如果不探索清楚,在「赚钱」这件事上,就会陷入迷茫,也缺乏实实在在的动力。
我们99%的痛苦都与财富有关,但大部分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逃避思考财富相关的问题。所以,我一直鼓励大家找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静下心来,认真计算一下此生中需要的财富金额。假设你的预期寿命是100岁,请计算你需要多少财富来让自己过好此生,而且需要考虑通货膨胀。
这篇语音中,我会引导大家来计算自己一生需要的财富,并且会给出大家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需要提醒的是,结果取决于我们的「认知X行动」,而你开始尝试计算此生要赚多少钱,就是一种行动。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