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戚:听说小米上周去参加了一个演讲比赛,还得了二等奖。每当这种时候,我嘴上虽然“谦虚”,但心中总充满了窃喜。情绪也变得极为不稳定,动不动就在屋子里掉眼泪、一发呆就是一个小时。每次我跟她说话,她都爱答不理的,实在烦了就冲我大喊:“你有完没完!”看着之前极为优秀的女儿变成这样,我实在坐不住了,便带女儿去看了心理医生。后来,带着诸多困惑,在请教了不少次心理医生,研究了许多教育类书籍后,我才终于明白:养废女儿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我们家里充满了“家庭内耗”。毁掉了孩子的安全感
一直以来,因为老公的工作性质就是经常出差不在家,所以教育女儿的重任不可避免的落在了我身上。我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接孩子、做饭、做家务,看着女儿写作业......说实话,真的特别心累。长期下来,我的脾气也越来越差。回家看到女儿不但没写作业,还在吃零食,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吼道:“你有什么资格吃零食?作业写完了吗?一点不让人省心!”想起畅销书《热锅上的家庭》中,女主人卡罗琳总为一些小事,对家人大发脾气。有一次,她在家准备晚餐时,突然觉得被繁冗的家务压得透不过气,便大声喊人来帮忙摆餐具。丈夫和儿子忙着玩游戏没听到,只有女儿过来摆好了一家人的碗筷。可她不但没夸女儿,反而生气地质问道:“你就做了这点?你只会偷懒!”丈夫听不下去,走过来帮女儿辩解,她又将丈夫视作出气筒:“都怪你太惯着她!”最后,女儿带着怒气离家出走,她和丈夫、儿子的关系也越来越僵硬。当父母情绪不稳定,驾驭了这匹疯马时,受到伤害的,首当其冲就是自己的孩子。”你的每一次大吼大叫、每一场愤怒失控,都会像慢性毒药一样流入孩子的身体,日积月累之下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就像我的女儿,因为我常常对她发脾气,情绪传递之下,她也变得极度不安、情绪不稳定。只有父母情绪平和稳定,孩子才能有安全感,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
她考了第二,满心欢喜地报喜,妈妈却皱着眉头说:“怎么不考第一。”好不容易考了第一,妈妈又会说:“你这数学,怎么就不能再仔细一点?”一次,小如鼓起勇气参加歌唱比赛,最后遗憾落选,妈妈没安慰反而嘲笑她:“就你这公鸭嗓,报名等于浪费钱。”在妈妈长期地讽刺和挖苦之下,她对自己越来越没自信,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情绪低落。看完之后,我非常的惭愧,这不就是我和女儿的真实写照吗?女儿数学好不容易得了全班第一,满脸开心,我却泼她冷水:“有什么好高兴的,英语才得了这点分,好意思吗?”女儿过生日,想买一条漂亮的裙子,我却冷嘲热讽:“你穿啥都一个样,有那心思不如放在学习上!”“中国的多数父母,食指太发达,动不动就指着孩子挑缺点。”那些伤人的话还会变成利刃,砍掉了孩子的自尊和勇气,成为孩子一生的阴影。想要养出自信阳光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打压。只有经常肯定和赞赏,才能在孩子心里埋下爱、自信和希望的种子。是孩子最沉重的枷锁
一直以来,我都试图掌控女儿的生活,要求女儿事事听从于我。每次我都以“妈都是为了你好,听我的准没错”为由,对女儿处处干涉。比如女儿不爱吃韭菜馅的饺子,我偏要让她吃,说这样营养均衡;女儿有段时间喜欢弹奏尤克里里,我却总是以耽误学习为由不许她弹琴。一开始,女儿还经常反抗,后来她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乖巧。我在后来的学习中发现,心理学家武志红,提出过一个“浆糊逻辑”。简单来说,就是家庭中没有边界感,一方总想掌控另一方。她从5岁开始就被妈妈逼着学钢琴,无论寒冬酷暑,每天都要练习10个小时以上。有时候没弹好,妈妈就在边上一遍遍叫着重来,不弹好就不让吃饭。从小到大,她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交什么朋友,妈妈都要过问。甚至强行找出她可能藏有少女心事的日记本,在客人面前读出来。妈妈的强势,压得蒋静喘不过气来,她不仅患上了暴食症,还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儿童长期受父母控制,会造成终生的伤害,长大后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无论在哪个阶段,幸福指数都更低。原来,女儿乖巧懂事的表象下面,早就如同蒋静一般,毫无价值感和幸福感,甚至想要逃离我。原来,我的控制欲就像一种催化剂,让爱变质,给女儿系上了最沉重的枷锁。让孩子“心理残疾”
我和老公都是出身农村,我深刻地明白,能过上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努力读书、认真学习得来的。所以,从小我们就对她的成绩要求特别严格,每个周末都在不停地上补习班。每天吃完晚饭,我就立马催女儿去写作业,生怕她浪费一分一秒。每次她成绩下降,我都要专门找她谈话,苦口婆心地说一大堆大道理。可是我却忘了,在当今愈发内卷的教育环境下,当成绩成了衡量孩子唯一的指标时,她很难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紧绷的父母,焦虑的氛围,很容易造就“心理残疾”的孩子。心理咨询师与我分享了《解放日报》中一个因为抑郁症休学的男孩。他每次发病,就跑去超市的儿童玩具柜台,因为这是他童年时期中唯一的快乐记忆。自从父亲接管教育大权后,嘴边就只有一句话:“考不上清华北大,就是社会渣滓。”直到中考前一个月,男孩彻底崩溃了,哭着向母亲求救:“如果爸爸再看着我做数学题,我一个字也写不下去了……”在父母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孩子压力越来越大,内心充满痛苦又无处遁逃;想要养出阳光、健康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放下焦虑,学会给孩子松绑。一个孩子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不断进步,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一个家庭要想往上走,最大的阻碍不是贫穷,而是家庭中的内耗。这些年,由于我们制造出的种种“家庭内耗”,几乎把最爱的女儿养废了。但幸运的是,在我们的反思和改进下,女儿的情况已经在慢慢好转。父母不焦虑不内卷,孩子才能轻松上阵,真正绽放光芒。声明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主流教育媒体 深度影响教育生活
商务合作/投稿荐文
加微信号咨询:xiaodou1067
觉得文章不错
关注公众号,精彩教育内容每天呈现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