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卸货工人到艺术大师,这位“文字雕塑家”,你必须了解!

时尚芭莎艺术 2023-05-27 14:02


劳伦斯·韦纳 ©艺术家,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Matthew Tamaro拍摄



作为上世纪60年代观念艺术的开拓者,劳伦斯·韦纳(Lawrence Weiner)也是最早一批使用文字为媒介创作的艺术家。其用语言建构雕塑的理念,彻底重塑了观众、艺术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5月27日-10月14日,里森画廊正举办韦纳在中国空间的首次个展,追溯他50余年的创作生涯。




01

惊 雷


1960年,正值美国艺术界的“美好时代”,群英荟萃、卧虎藏龙。


波普艺术向荣发展,32岁的安迪·沃霍尔开始使用丝网印刷创作,即将完成其经典之作《金宝汤罐头》。而极简主义艺术家们仍在“卧薪尝胆”: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当夜间接待员,丹·弗莱文(Dan Flavin)、罗伯特·莱曼(Robert Ryman)则在MoMA做保安……


劳伦斯·韦纳在其作品《A BIT OF MATTER AND A LITTLE BIT MORE》前,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2021 Lawrence Weiner/Artists Riohts Societv(ARS) New York


如果人们把视线转向加州,一连串爆炸声如惊雷般拉开了劳伦斯·韦纳(Lawrence Weiner)的艺术生涯,也预示着十年内即将到来的观念艺术变革。


当时,韦纳年仅19岁。他于加州马里昂县(Marion County)的一块空地四角同时点燃炸弹,将爆炸后的坑洞称作“雕塑”,并把作品命名为《成坑之物》(Cratering Piece, 1960)。这一作品也被他视作自己的第一次个展。


劳伦斯·韦纳《WHAT IS SET UPON THE TABLE SITS UPON THE TABLE》,石灰岩、木头、钉子,约1962年 ©Lawrence Weiner/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今天来看,这件作品处于偶发、观念、大地艺术以及雕塑的交汇地带,堪称“石破天惊”。而在此前,韦纳并未接受过专业艺术教育。他于1942年出生于纽约曼哈顿,父母开着一家糖果店。高中毕业后,16岁的他曾做过油轮船员、铁路卸货工人等体力活;后进入亨特学院(Hunter College)学习哲学与文学,并很快辍学,开始了穷游美国北部和欧洲的时光。


劳伦斯·韦纳《Yellow Wheel with Orange Border》,合成聚合物涂料、报纸、纸板,16.8×15.2cm,1963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2023 Lawrence Weiner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一边旅行,一边爆破,韦纳也出人意料地开始画画,并尝试了自古以来所有的绘画方法和媒介——厚涂、喷绘、拼贴、剪纸……其早期作品《螺旋桨绘画系列》(Propeller Paintings)描绘了电视机休眠时的无信号图案,颇有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波普式“国旗”的意味。“我当时在创作一些最古怪的画。”韦纳曾如此形容。而“古怪”的量变即将迎来质变。

劳伦斯·韦纳《Title Unknown》,合成聚合物涂料、锯木屑、布面,55.9×62.2cm,196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2023 Lawrence Weiner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02

意图的陈述

1968年,韦纳的作品与艺术家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罗伯特·巴里(Robert Barry)在美国温德姆学院(Windham College)展出,他于室外草坪上用木桩和绳子围成一个个方格,却引发了学生们的不满。为“夺回”足球场地,他们将绳子割断,破坏了这件作品。韦纳起初并不高兴,但很快他意识到,该作即使只存在于文本中,也可达到理想状态。


劳伦斯·韦纳在温德姆学院展出的作品《A SERIES OF STAKES SET IN THE GROUND AT REGULAR INTERVALS TO FORM A RECTANGLE TWINE STRUNG FROM STAKE TO STAKE TO DEMARK A GRID A RECTANGLE REMOVED FROM THIS RECTANGLE》,1968年 ©Lawrence Weiner/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自此,韦纳停止了绘画,并发展出一套贯穿其50多年职业生涯的观念艺术理念——《意图的陈述》(DECLARATION OF INTENT)。文中,他阐释其作品展示的条件:



1. 艺术家可以构建作品

2. 作品可以被制造

3. 作品无须被实现


每件作品都是平等的,

并符合艺术家的期许;

作品的状态由观者在接收到作品时自行决定。


同一时期,索尔·勒维特的《观念艺术短评》(Paragraphs on Conceptual Art)、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哲学之后的艺术》(Art after Philosophy)相继发表,观念艺术的鼎盛时期来临。韦纳则与这些同时代艺术家一起被视作“后极简主义观念艺术”的领军人物。


这一阶段,韦纳创作了多件行为作品,以实践其“意图的陈述”,其中就包括《一支被扔进大海的标准染色剂》(ONE STANDARD DYE MARKER THROWN INTO THE SEA)。这件作品简单得就如同其标题所言:韦纳在大海里扔了一支染色剂。


劳伦斯·韦纳《一支被扔进大海的标准染色剂》,静帧,1969年 ©Lawrence Weiner.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表演结束后,他表示:“这个行为本身与艺术无关,你也可以扔它,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这样做,该行为和艺术的关系其实是我在承担将其称作艺术的责任——将其指定为艺术,它因此也就成为了艺术。


劳伦斯·韦纳与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电视台的采访,1969年4月。韦纳在采访前完成了作品《 一支被扔进大海的标准染色剂》。


换句话说,与传统的绘画、雕塑不同,这一切无关抛掷的技巧、位置与目的,它也无法持久,连相关图片或也没有留存。但今天人们再提及这一动作时,即使再不愿承认,它作为韦纳的艺术实践已成既定事实。正如他所言:“关键在于,我的艺术不是要创造一个所谓独特的实体物件。”


劳伦斯·韦纳参与群展“生活在你的头脑中——当态度变成形式”,呈现了作品《A 36" × 36" REMOVAL TO THE LATHING OR SUPPORT WALL OF PLASTER OR WALLBOARD FROM A WALL》,瑞士伯尔尼美术馆,1969年 Photo: Shunk Kender

劳伦斯·韦纳《几项声明》书籍封面,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60年代末,韦纳的艺术创作不仅实现重大转折,也迎来爆发期。其第一本以书籍为形式的代表作《几项声明》(STATEMENTS)出版;他参与了国际顶尖策展人哈拉德·塞曼(Harald Szeemann)的重磅群展“生活在你的头脑中——当态度变成形式”;并被“画坛教父”利奥·卡斯蒂里(Leo Castelli)发掘、代理,成为纽约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伦斯·韦纳个展在相对形式的领域内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 ©劳伦斯·韦纳,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03

语言构建雕塑


通常而言,文本是观念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科苏斯的《一把和三把椅子》中呈现了“椅子”在词典里的解释文字。韦纳则更进一步,他直接将“语言+所指的材料”作为雕塑的媒介,并自视为雕塑家。

作为最早使用文字作为媒介的当代艺术家之一,韦纳无疑独树一帜。《纽约时报》首席艺评家罗伯塔·史密斯(Roberta Smith)称其“集俄国构成主义平面设计师、苏格拉底式哲学家、达达-激流派玩世不恭者、麦迪逊大道广告主管和具象诗人于一身,对符号学和公共展示拥有敏锐的感觉。

劳伦斯·韦纳大型回顾展“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2008年 photo by Sheldan C. Collins, New Jersey


从内容上,不同于埃德·拉斯查(Ed Ruscha)的消费主义式词语、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的社会性呐喊、翠西·艾敏(Tracey Emin)的爱恨悱恻,韦纳的文字通常不带隐喻,有的以词语短句出现,如同诗歌的零散片段,再加上“&”“+”等符号和图形,更具有丰富的解读性。


劳伦斯·韦纳《A BIT OF MATTER AND A LITTLE BIT MORE》,语言+所指的材料,尺寸可变,197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2023 Lawrence Weiner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从形式上,他独创了一种细长、卡通风的“Margaret Seaworthy Gothic”字体,并全部大写,不过分加粗,也不用霓虹灯、投影等媒介。其作品可能出现在书籍、墙面、塔身、车上等公共领域,无论色彩明快还是低调不起眼,都让所有人有机会看到。


劳伦斯·韦纳创作的公共艺术,由多伦多发电厂委托,2009年 ©艺术家,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劳伦斯·韦纳创作的公共艺术,由格拉斯哥现代艺术美术馆委托制作,2014年,图源:格拉斯哥现代艺术美术馆


不仅如此,其作品每次在不同地点展出时,都会同时以当地语言和英语来呈现。韦纳曾说:“我希望就像开一场演唱会,当演出结束,人们走出来时,都能哼唱点什么。”这种让艺术触及更多人、去除等级与精英化的理念也反映了他对“收藏”的重新诠释——人们只要看见了其作品,有所启发,就等于拥有这件作品。


劳伦斯·韦纳《A TRANSLATION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由The Rose F. Kennedy Greenway Conservancy与MIT List Visual Arts Center委托制作,2015年,图源:MIT List Visual Arts Center


在本次展览中,四件文本雕塑也都以英文原版与中文翻译版本呈现。其中,最早创作的《禁锢之前滚动过……》(HAVING ROLLED BEFORE INCARCERATION..., 1972)响应了当时意大利都灵一家印刷厂发生的工人罢工,作品名有暗指印刷机器运作的意味,表达了曾为“打工人”的他对工人权利的共鸣与共情。而文字有所隐喻,在其作品中也颇为罕见。


劳伦斯·韦纳个展“在相对形式的领域内”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 ©劳伦斯·韦纳,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同时,为了能让所有人都“拥有”其作品,韦纳的一件大型互动式作品也成为画廊周北京公共单元的一部分,于798艺术区的爱马思广场地面展出。该作以游戏“跳房子”方格为主要视觉元素,格子两侧和周围的文字以中英文呈现,让每位观众都可结合自身经历去感受韦纳的标志性文本。而他也希望自己的艺术能“帮助观众更好地认知自己与所处世界的关系,那就应该是艺术存在的意义。


劳伦斯·韦纳《一为多收益 / 二为表演好 / 三下准备齐 & 四就朝前跑》,画廊周北京公共单元现场,北京798艺术区爱马思广场,2023年5月26日-6月4日 ©劳伦斯·韦纳,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除此之外,本次展览中一部时长18分钟的影像《沉或泳》(SINK OR SWIM, 2003)融合了实景片段、动态绘图、文本和图案,与水和天空有关的视觉及语言符号反复,更加天马行空。与其文字雕塑相似,它们也没有含义与意图上的指涉。


正如艺术家在描述该作品时表示:“没有意义的事情完全有意义。”又如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写道:“在艺术中很难做到的是:有所言说,又等于什么都不说。”韦纳的作品让人想到唐纳德·贾徳(Donald Judd)的一个个木头或金属盒子——冷淡、克制,去除一切幻想与隐喻。而从另个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他的作品实际上可隐喻一切,主动权则在观众手中。


劳伦斯·韦纳《沉或泳》(SINK OR SWIM),彩色有声动画录像(18分钟),静帧,2003年 ©Lawrence Weiner.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劳伦斯·韦纳《沉或泳》(SINK OR SWIM),展览“在相对形式的领域内”现场图,里森画廊,北京 ©劳伦斯·韦纳,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由杨灏拍摄


几十年来,韦纳始终如一,从未偏离自己的准则,就像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大胡子形象。1969年,在《一支被扔进大海的标准染色剂》表演完后,韦纳在接受CBC电视台访谈时,有如下一段对话:



CBC:你认为你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吗?


韦纳: 如果我不认为我做的事值得去做的话,我就不会用花一辈子的时间去做这件事了。这是常识。


CBC:你有生财之道或能吸引到关注度的方法吗?


韦纳:赚不到什么钱。


CBC:那关注度呢?


韦纳:极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注意到我。


CBC:你能靠这个谋生吗?


韦纳:这并不相关。


你如何理解韦纳的作品?欢迎留言分享。


▲▲▲ 正在展出 ▲▲▲


览:劳伦斯·韦纳:在相对形式的领域内

时间:2023年5月27日-10月14日

地址:里森画廊

北京市顺义区金航东路3号院D7楼4层



精彩回顾:
经济下行,买什么艺术品最保值?
多=贵????????
独家专访挪威国立博物馆:在争议中壮大
















编辑、文  张剑蕾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