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对“努力”过敏

GQ实验室 2023-09-19 16:13

大家好,我是 Rocco,一个每天和年轻人泡在一起的中年人。

 

这几年我和年轻同事交流,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努力”,这个我们小时候还是一种美好品德的词,最近已经快速贬值了。

 

95后喜欢的词:灵气、天才、松弛。

95后害怕的词:努力、雕琢、打磨。

 

尤其是“努力”,他们听了就像被烫伤一样缩回手。毕竟努力又不能升职加薪,做出来的东西还多一分匠气。

 

匠气!多可怕的词,听着就有种扑面而来的苦味。

 

作为一个有点老派的中年人,我想为“匠气”说两句。





  

前几天,我收到这么一条微信:

 

“老板,我觉得我可能不适合这里。”

 

我习惯性打出了一个“?”,还好我立马改了。

 

“咋啦?”

 

这是位我很信赖的同事,她踏实、细致,有着这个略显浮躁的圈子里难得一见的一板一眼。不过在她眼里,“一板一眼”似乎不是褒义词。

 

“我觉得自己没有灵气,太一板一眼了。每次选题会我都压力很大,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我很羡慕那种脑子很活的同事,每次在选题会上看着他们脑子转得飞快,可以蹦出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又让我很灰心。”

 

“我写文章很费力气,感受不到那种文思的流淌,总是在用笨方法,匠气太重了。”

 

很遗憾又很不像话的是,我那天因为急着要面对我的老板,没能好好回复她,只留下一句“没事儿,我觉得你很不错,别想太多”,同事以一个“好的”回复,就没了下文。

 

但她说的这件事,我琢磨了好几天,尤其是“匠气”这个词。

 

中文真是博大精深,同样都是描述工匠,“匠气”、“匠人”、“匠心”却有截然不同的情感指向:“匠人”意味着对细节的专注,“匠心”意味着对细节的构思,可“匠气”却指向了笨拙、缺乏浑然天成的艺术感。

 

可顶尖的艺术真的是浑然天成的吗?恐怕很难这么说。

 

我有一本很喜欢的书,叫《Genius》,中文叫《天才的编辑》(是不是对书名有点自我代入?我脸皮也挺不薄的),主角铂金斯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重要的编辑,发掘过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以及托马斯·伍尔夫。

 
 

这位伍尔夫就很像我那位同事口中永远文思泉涌的“发散狂魔”。他的才华之大,在珀金斯看来,一本书或者一辈子都无法承载。

 

但最大麻烦也正在于此。伍尔夫试图把每个场景原原本本地再现出来,哪怕是几段次要人物的对话,伍尔夫也能写到八万字。

 

无疑托马斯·伍尔夫是一个巨大的天才:他无法克制、收容自己,像一个没有河岸的河流一样到处流淌。可直到遇到了珀金斯,他那些灿烂又泛滥的才情,才终于汇入了某条河道。

 

我想说的是,珀金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如何用自己的“匠气”帮助作家留下传世之作。这种修剪,这种对“天然”的打磨,是长久以来艺术内部的平衡之所在。

 

我前阵子去上海,Chris 也聊起了这件事。哦对了,Chris 是 IWC 的 CEO,一位有儿点“诗人”气质的理工男。IWC 以工程师精神著称,佩戴者也大都是利落的务实派人士。

 

我当时提问 Chris,“IWC 有一套很明确的视觉语言,明朗而简练,非常不像传统制表品牌,他们可能喜欢更奢华的视觉传达。为什么 IWC 选择了这种方式?”

 

Chris 的回答是,这和 IWC 的创始历史有关。

 

“我们的创始人是美国人,他是一位工程师,一位实业家,他把美国的工业理念带进了沙夫豪森。这种崭新的组合,让工艺技术更脚踏实地。

 

我们利用这种平衡功能和设计形式的方法,努力去芜存菁,让设计做到少而精。得到的结果就是可持续、可流传的美:它今天很美,明天也美,可以持续延续几代人,这就是 IWC 的方法论。”

 
 

而在谈到“如何保证设计图和最终产品保持一致”时,Chris 的关键短语,一是“秩序”,二是“控制全局”。

 

“要实现一致,我认为有两点。其一,我们在设计中内化方面非常严格。我们非常有秩序,有一个非常小的团队来控制全局。这是一致性的一个关键。另一件事是,根据 IWC 的整体设计,来测试你的新想法。”

 

和天马行空的才情相比,“秩序”和“控制”总显得不够浪漫。但天马行空有时也意味着没有章法的混乱,这时就需要一板一眼的“匠气”,来对“天马行空”做一些修剪,找到散漫中的永恒秩序。

 

至于那些看起来“浑然天成”的天才之作,背后都是“匠气”下的功夫。就像每个看起来自然流露的脱口秀专场,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的打磨,对着镜子练了几千遍。

 

所以,如果我有机会,好好回复一下开头的那位年轻同事,我或许会说:

 

“没事儿,我觉得你很不错,你说的匠气和笨功夫,在我看来是一种勤勉。”

 

“我有时也会反思我们平时是不是太强调灵感和灵气了,但有灵气和留下好的作品,中间都是靠你所说的匠气。”

 

“以及,我的一个中年人感慨是:咱不用把自己的里子和别人的外在比。你说的那位在开会时发言毫不费力的同事,说不定也是在家偷偷练习了好久,在发言的时候,说不定也会担心被人抓包呢。”

 

我想把我在上海和 Chris 的对话放在最后,这是一场和“匠人”的对话,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Rocco

你看前两天的苹果发布会了吗?

 

 Chris

哈哈蛮有趣的!然后我感觉把技术与设计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创造力!

 

尤其对我们来说:将所有的功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二者达到完美的平衡,既没有乏味的功能,也没有无用的设计,而是将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工程与艺术之间,在技术与趣味之间,才能够真正创造出经久不衰的产品。

 

 Rocco

你指的经久不衰是...?



 Chris

像 INGENIEUR 系列,它就延续了杰罗·尊达一体式精钢运动腕表的原稿设计。它适合那些不追求“大 logo”的人——他们不需要别人的交口称赞,他们欣赏形式、技术和工程;他们是真正的创造者,他们追随自己的热情,而非追随别人眼中应当追求之物。

 

这就是个性。

 

 Rocco

哇哦!那真很好奇你的第一块表是什么?

 

 Chris

实际上在加入 IWC 之前,我没什么机会买表。

 

但我父亲喜欢表,他在80年代就买了自己的第一只机械表,正是这个契机让我接触到机械表并能够从他身上学习。后来,我被工业设计所表现出的简约性深深吸引了。

 

所以我喜欢2004年那阵子的工具表,那是一款真正的工具表。我不喜欢两分钟就能理解的东西,我喜欢多层次——你能享受它的结局、它的本质、它的无数细节。

 

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激励了我。我戴了它很久,可惜它不在了。

 

 Rocco

你把它弄丢了?

 

 Chris

它当时被我抵押了,后来有人就把它拿走了。直到现在我还很苦恼,真的很想把它要回来。

 

 Rocco

想继续听听你自己的故事,蛮有趣的。

 

 Chris

哈哈我在 IWC 待了16年了,有很多的。

 

 Rocco

16年!你不会累吗?

 

 Chris

也会累。但我的团队每天让我精力充沛,而且能看到那么多人真的喜欢我们的产品,这个成就感非常大。

 

我跟你讲,有次我在德国遇到了一位员工,大概六十出头。刚刚开始在 IWC 工作,在负责表盘的部门。他说,“这么多年里,我一直梦想着在这个行业工作,而现在我得到了我梦想的工作。”

 

我跟你说 Rocco,我真的被深深激励了,有这么多人正在做他们热爱的事情,并且做得很好,可以制造出为世界带来幸福的产品。这真的应该推动我们不断创新,激发出更多创造力,加倍努力。

 

 Rocco

你是什么星座来着?

 

 Chris

双鱼座。

 

 Rocco

怪不得,我也是。那 MBTI 呢?

 

 Chris

什么是 MBTI ?

 

 Rocco

哈哈哈哈哈哈!





透过那块小小的腕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精密的技术,还是绵延的时间,甚至——还有一代代工程师卓越精神的沁润。


👈 左右滑动 👉


Christoph Grainger-Herr 和我们分享到,沙夫豪森不止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它还存续着几代人的记忆,这些人日复一日地在制造中迭代。而工程精神究竟能为更广阔的时间带来什么,这正是 IWC 需要思考的。

 

2023年9月,一年一度的“钟表与奇迹”上海高级钟表展顺利开幕,沙夫豪森 IWC 万国表全新工程师自动腕表40值此之际登陆 IWC 万国表的展台,重新演绎了杰罗·尊达在20世纪70年代的前瞻性设计,并将其与21世纪运动腕表的人体工学设计、高水平的细节处理和多功能性相结合。可谓:形可依,技可循。



对 IWC 万国表来说,设计一枚腕表的魅力,在于那些钟表时计重新被赋予生命力和精神力。不仅是精密机械的有形运转、还有“工程精神”润物细无声的传承。



这块小小一体式表链奢华精钢运动手表何尝不是一位“天才的编辑”,它虔诚地藏在时间背后,克制、精妙地还原那汹涌、澎湃的时间。





  

创意广告策划:GQ实验室

撰文:Rocco

编辑:赛赛、Arry、朱旭

视觉:阿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