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装腔启示录》(以下简称《装腔》)的热播,让年轻的导演李漠被更多人注意到。算上这部,他已经有连续三部都市类题材电视剧在豆瓣上超过8分。其他两部分别是《我在他乡挺好的》和《三悦有了新工作》(以下简称《他乡》和《三悦》)。
在现代剧容易陷入悬浮的年代,是什么让他能够持续打造出被观众称为具有时代和真实感的都市剧作?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和李漠聊了聊。李漠1988年出生于青岛,11岁时就离开家独自去北京求学。孤独又自由的时光里,他骑着单车在北京大街小巷里穿梭。他认为,自己对北京的了解,远远大于世界上其他任意一个城市,包括家乡青岛。这对于后来《他乡》和《装腔》的拍摄有着重要的意义。发生在北京这座城市的故事,尤其是和他一样的漂泊者在都市所产生的情感联系,是他一直在探索的命题。踏入影视行业成为导演,李漠的经历中充满插曲。从小学琴的他,在19岁那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但放弃了入学机会。2008年,他复读一年后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然而风光入学的他,却在毕业时没能拿到拍摄毕业作品和保研的机会。2012年,临近毕业的李漠曾经问导师,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当上导演。导师回复:「在这个行业待上十年。」之后的几年里,他做剪辑师、拍广告、拍宣传片、作曲、写小说,还读了一个在职硕士。而多样的经历,又被认为为他的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生活土壤。他没有放弃当导演的想法,但也不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坦言,很多时候的决定都是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终于在2018年,他争取到了一个做导演的机会,比预期的少花了4年时间。初入影视行业的他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手上的任何项目,他都尽力完成。慢慢地,才有了观众熟知的「都市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