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无用,人到中年,只能靠实力吃饭

粥左罗 2023-09-19 20:00

这是粥左罗的第 3764 期分享


作者 l 孙娟  编辑 l 易小飒

来源 l 金刀慧见孙娟的书房(ID:JDHJSJDSF

分享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500人已加入!9月30日,这场直播,别再错过!


今天谈谈思维的转变。


我们这片土壤,盛产弱者,这不是自己选的,而是以“孝道”为中心的文化模式,造就的大规模的人格。多细节比较细微,不注意的话,很多时候意识不到。


发现自己处在“弱者思维”中,首先不是自己的错。 


但是,当已经明白了自己的状态,也了解了问题的根源,却不做出行动改变,还振振有词的为自己辩解,希望别人无止境的怜爱自己,那就不能怪环境了。


那就只能被人送一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01

为什么有些人年轻时很顺利

  人到中年突然被抛弃了?



当人处在弱者思维中,往往遇到事情自己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不敢有自己的思考,完全跟着别人的想法走。


走得不适合自己,又把大量精力花在抱怨他人,迎合讨好他人上。


平时没有力量为自己创造新生活,不敢迎接挑战,只靠幻想和自我催眠来逃避现实,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


以上任何一条,都能让人把自己的生活搞糟。


长以此往,工作没进步,得不到贵人青睐,就连朋友也交不到。自己将自己局促在一个小空间里,永远出不来。


我们这个社会里,弱者思维的人保守估计也有90%以上。


他们在家听家长的话,单位里听领导的话,学校里听老师的话,甚至交朋友也要听朋友的话。


这样的人基本到了中年,也没有什么人际圈子。认识的人只有亲戚,上学时候的同学,和单位里同部门的同事。


因为没有主动性。


就连其他班的同学和其他部门的人,都没想过主动去认识一下,更别提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脉了。


自己会的技能也只是学校里学习过的专业,毕业后没人告诉他要继续学习,于是就再也不学习了。


一旦遇到社会变革,单位改制,有一点风水草动,自己就茫然失措。


在外没有社会资源,在内没有个人能力,走进了困局。


这只是表面现象。


在精神层面,很多人总是期待他人带路,期待他人理解,期待他人谅解自己的不负责任,甚至期待他人为自己负责任。


因为这些期待都是妄想,基本无法满足,于是便会长时间活在愤懑中。


而中国重视人情世故的习惯,更加强化了人们的讨好心态和弱势思维。


很多人早年有可能学习成绩好,因为想迎合家长和老师,刚参加工作也会人情世故,一直觉得自己过得比较顺利,也就默认了自己之前的思维和方法没什么大的问题。


但是,隐含的问题已经埋下了。


到四十岁上下,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社会抛弃,同时两手空空。


这也就是为什么,青少年时期的学霸,有一部分,工作后发展得并不好。


因为没有主动性。





02

人到中年,要靠实力吃饭

在绝对实力面前

人情世故只是一戳就破的泡沫



之前你还年轻,一直被比你有能力,有经验的长者带着走。当你中年时,发现大佬们都去带新一波的年轻人了,没人再带你了。而此刻你又不能独当一面,于是开始迷茫焦虑。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的人生,是从四十岁开始走下坡路的原因。


可能有人会说,经济萧条,企业裁员,导致人们中年失业,其实那都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自己年轻时候忽略了实力的积累,光顾着讨好领导,顺从单位了。


你的同龄人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走,等你回过神来,他已经成为专业人士,而你的能力还在原地打转,只学了一身勾心斗角的精明,和巴结人的谄媚技术。


在你每天琢磨怎么送礼,找关系的同时,一部分同龄人一直在某个领域深耕,他们不是情商低,而是看透了搞人情世故没用,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实力上面。


所以当中年后,有些人会发现,怎么当初那个谁都看不起的傻傻的人,突然就变厉害了?


其实哪有什么突然,不过是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而已。


所以我们说,看一个年轻人智商高不高,就看他从幼年开始是不是就把大量精力放在琢磨大人心思上,青年时期是不是把心思放在察言观色,说话技巧上。


一个心机很多的人,智商一般不高。


那些看起来笨笨的人,很多不是没注意到别人的态度,而是注意到之后,思考了人情世故的无意义,那不是他想过的人生,觉得把精力花在这方面没价值,所以没专研。


时间久了,就看起来不精明的样子。


其实他们已经在高一层面思考问题了。


年轻时候再会察言观色讨好上级,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真正的价值是需要价值来换的,可能你巴结了半天也只能吃点残羹冷炙,根本进不了核心利益圈。但当人到中年,自己能够创造价值,那些需要你的人,自然会用他们的价值来交换。


人到中年,要靠实力吃饭。


人情世故,只适合没实力的人,所以只在没有足够积累的年轻人和底层群体里盛行。


有些我的同龄人对我说,这几年社会变了,靠送礼不管用了,得学点真本事了。


其实,不是社会变了,只是你走到了中年这个阶段,和你竞争的同龄人中,有些人实力够了,开始厚积薄发了。


在绝对实力面前,人情世故的技巧就像泡沫一戳就破。





03

习惯了满世界找父母的人

期待别人给自己想要的一切

最终只会荒废自己的人生,一无所获



很多人有一个特点,喜欢满世界找父母。


习惯性的,甚至自己都察觉不到。


以为只要自己哄得对方高兴了,对方就能喂给自己利益,包容自己的缺点,理解自己的痛苦,纵容自己撒娇,自己就可以为犯下的错不负责任。


按照以前的经验,你以为只要回到孩子状态,就能找到温暖。


其实,别说给你利益了,除了父母,别人连疼爱你的义务也没有;别说疼爱你了,连理解你的义务都没有。


巨婴心理不是一个特殊的、明显的状态,而是绝大多数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点这样的心理,只是程度深浅不同。


有的人抱怨世界冷漠,看到别人不理解自己,就着急上火,甚至发怒。


对方又不是你爸妈,爸妈在你成人之前要担负起支持你理解你的责任,其他人谁都没有这个责任。


很多人期待他人理解,希望通过讨好别人,能得到对方的关爱,包容。


内心深处还是没让自己进入成人世界里,还觉得自己是坐在原地等待哺育的孩子,外界的所有人都被你幻化成了一个客体:父母。


并没有把父母和其他人分开看,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独立的个体”这种意识界限不明。


闭着眼睛看不见他人,外界只有幻化成的“父母”。


从小没得到的情感,向外界伸出手就想抓到,恰巧被索取的人一定会赶紧躲开;从小积累的委屈和痛苦,不分方向地向外界输出,被误伤到的人也会躲开。


最后发现自己独自坐在角落里,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


那些所谓很成熟的,精明世故的社会人,看上去很老道。


实际上,就算他们满脸皱纹,头发花白,只要他们还想靠讨好他人,巴结他人,通过勾心斗角来获取利益,就说明他们还没有摆脱巨婴心态。


他们不是和别人平等的交换价值,而是通过摇尾乞怜获得怜悯和施舍。


在国内,孝道培养的就是讨好型人格。


越是社会底层的人们,越信奉这一条生存法则,觉得人情世故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一开始就不重视提升自己的实力,重视的就是锻炼人情世故,把油腻腹黑性练得炉火纯青,后来也只能靠这个技能喝点剩汤,然后他们说,还是人情世故有用啊。


那是因为他们没尝试过站着挣钱的滋味,一生已经荒废了,没能力尝试了。





04

精明无用

只有自己跋山涉水,克服无数困难

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强者和弱者的区别,不是人格独立不独立的问题,而是发现自己身上残留着一些问题,是否愿意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根源之后,是否愿意主动解决。


强者会想,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哪怕这个问题不是我自己造成的,但是为了自己能生活得更好,自己也要想办法用有效的方法解决它。


二十五岁以前的生活自己不能做主,二十五岁以后的生活,是否要治愈伤口,还是整天揭开伤疤体验疼痛和鲜血,让他迟迟好不了,都是自己选择的。


弱者会想,我要让外界的“父母”幻象知道原因,我的问题不能怪我,你们看我多可怜,所以你们要理解我,关爱我,否则就是你们的问题。


然后自己就可以继续沉溺下去。


内心深处觉得,因为自己现在有伤,软弱,所以才有向别人索取关爱的借口。所以我并不希望我的伤痛好起来,因为一旦好起来,就没有理由再索取关爱了。


到时候世界会不会冷冰冰?


实际上,人类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当你向别人索取的时候,别人和你一样,也想索取,也想交换。


所以,人们会远离一个只知道索取的人,靠近一个可以获得价值,起码和你互相交换的人。


因为你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所以,祈求得到他人怜爱,并不能让自己得到温暖。最后你会在处处碰壁的、孤独无依的世界里逐渐萎缩,甚至冻死。


尽快解决自己身上的问题,变成一个有能量的人,只有这样,愿意靠近你,和你交换能量的人才会多起来,那时候,本来丰盛的你,就会快速地更加丰盛。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这句话出自《圣经·马太福音》,它神秘而晦涩,千百年来很多人误解了它的含义。


其实这句话中暗藏了一个秘密:


凡有能量的人,将被赐予更多,变得富足;

没有能量的人,连他所有的也要被夺走。


强者和弱者,在这个社会上就像两个不同品种的动物,他们有明显的界限,有各自的人际圈子,强者和强者合作,弱者和弱者抱团。

‍‍‍‍‍‍‍‍‍

甚至会是两个不同的圈层:全是弱者的圈层会诋毁强者,全是强者的圈层会逐渐甩掉弱者。



如何让自己站立起来,变成强者?


靠独自苦思冥想没有用。每天默念“我很优秀,我很美好,我很丰盛”,是现在某些身心灵的惯用方法。可以辅助改善感觉,但不能实际解决问题。


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只有一个方法:通过付出自己的努力,做出实实在在的价值。


通过一个考试,承担一个项目,办了一家公司,做好了单位交代的工作,而不是伺候好领导。


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独立自主的力量感,亲眼看到自己的个人价值,才能完成向强者思维的转变,否则只是暂时催眠自己而已。


受伤的野外生灵,窝在角落里没完没了的舔伤口是舔不出健硕的身体的,随便找个动物当妈妈抱抱自己,也解决不了问题。


必须进入森林里,草食动物就为了自己的生存寻找水草丰美的地带,肉食动物用自己的谋略和力量追逐猎物。


你要跋山涉水,克服了无数困难,练好了一身肌肉,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一个受伤的人,首先要停下来包扎伤口,等待愈合。但伤口愈合后虚弱的身体想要恢复,躺在病床上是等不来运动员的体能的,必须慢慢下床,逐渐锻炼,走在路上,开始练习,最后才能健步如飞。


欢迎看更多文章:

1、“急什么?你又得不到你配不上的东西!” l 反焦虑、反内耗必看

2、33岁,给你个赚钱建议
3、高认知穷人(深度)
4、一个人怎样才算见过世面?
5、一个人注定越混越好的三种标志



END


突破 3400 人了!

我写了 8 年,如今想带领更多人写作

不是让大家都来搞写作变现、搞自媒体

而是,我真的发现

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学习成长工具

锻炼思维、提升逻辑

洞察本质、总结提炼

逼着自己每天学习、思考、吸收

写作 8 年,让我扎实快速成长

欢迎加入,一起成长!


限时福利,加入就送 4 门课+一本书

再送粥左罗畅销书《学会写作2.0》

声明❗️三天无理由退款,任何想试试的,

不用纠结,欢迎进来看看😘 限时特价!

更详细的介绍,点击链接查看2800人已加入!这个写作社群,业界天花板!

看完记得关注@粥左罗
及时收看更多好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