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亏损超42亿元!时隔近两年港股再迎AI独角兽

芯榜+ 2023-09-19 20:15

中国最大的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公司第四范式计划于9月28日正式以“6682”为股票代码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范式IPO之路略显波折,曾四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刺。

在极度“烧钱”的AI行业中,即使是备受市场关注的“AI四小龙”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也迟迟未能摆脱亏损的境地。因此,行业内很多公司单靠正常经营,短期内很难充分“补血”,再加上宏观经济处于下行趋势的影响,诸多AI公司纷纷IPO,寻求上市“输血”。

ChatGPT掀起AI狂潮

2023年开年,ChatGPT成了全球最受关注的科技创新和领先潮流。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是马斯克创建、微软投资的OpenAI研发。ChatGPT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微软计划将旗下产品全线整合ChatGPT,包括搜索引擎必应、Office和云计算平台Azure。

微软率先出击,谷歌也不甘落后。2023年2月6日,谷歌宣布将推出聊天机器人Bard,并率先向“可信赖的测试者”开放,并计划在“未来数周”面向公众。

在谷歌之后,百度也坐不住了。2023年2月7日,百度官宣文心一言在三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

ChatGPT开启“狂飙”模式,引起新一轮疯狂的技术升级、产业重构、资本狂潮、巨头逐鹿。起初,随着这波技术热浪席卷全球而心情起伏不定的普罗大众。

亏损逐年扩大

据介绍,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年9月,是企业级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

招股书显示,第四范式2020年到2022年营收分别为9.42亿元、20.18亿元、30.83亿元。从营收规模来看蒸蒸日上发展潜力大。

与营收同频第四范式毛利分别为4.29亿元、9.53亿元、14.87亿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营收和毛利在节节攀升,第四范式2020年到2022年运营亏损分别为5.6亿元、11.73亿元、10.26亿元;期内亏损分别为7.5亿元、18亿元、16.53亿元。换句话说,营收越大赔的越多。 
来源:第四范式招股书

第四范式2023年第一季营收为6.44亿,上年同期的营收为4.82亿;经营亏损为1.25亿,上年同期的经营亏损为1.23亿元;期内亏损为3.04亿元,上年同期的期内亏损为2.68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经调整亏损为6513万元。

为什么在ChatGPT掀起AI狂潮,世界主要科技大国展开人工智能竞赛的背景下,第四范式依旧亏损扩大?主要原因是公司研发投入过高,侵蚀利润空间。

研发投入超过毛利

“高研发、高亏损”已经成为AI行业内企业的一种常见现象,在研发过程中存在关键技术未能突破,新产品研发失败或者投入市场的新产品无法如期为公司带来预期收益等情况,其经营业绩都有可能会继续亏损下去。

2020年到2022年第四范式研发费用分别为5.66亿元、12.5亿元、16.5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42.88%,研发强度保持在50%~65%的区间。相较之下,2022财年微软研发强度为12.83%,谷歌为14.19%。

以2022年来看,研发投入超过毛利水平,是营收的一半以上。

第四范式创始人兼CEO戴文渊在今年上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这波大模型的投入上没有一个明确上限,只要是现金流可以接受的范围,我们就会加大投入。”

高研发投入下,第四范式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45.61%增至2022年的48.23%;销售成本占营收比重逐年减少,从2020年的54.39%减少到2022年的51.77%;净亏损率在2022年收窄至-53.64%,较前几年同期显著改善。

从行业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技术与产品性能不断升级迭代,对AI企业的技术储备以及持续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内企业需要对行业下游乃至终端应用的需求发展趋势快速响应,并配合行业需求调整创新与研发方向迅速进行产品迭代。可以预见的是,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很可能会令AI行业的一些资金实力不够强大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持续亏损的局面。

金融板块对营收贡献下降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可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四大类别:决策类人工智能、视觉人工智能、语音及语义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机器人。

第四范式专注于决策类人工智能业务,选择了“以平台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赛道,帮助企业实现人工智能快速规模化转型落地。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以2022年收入计,第四范式在中国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占据最大市场份额,市场份额达到了22.6%。

举例而言,第四范式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成功帮助银行提高反欺诈识别准确率,帮助零售商预测销量制定精准营销策略,帮助制造商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及帮助能源公司进行设备异常检测和故障预警。

第四范式2022年最大收入来源来自能源与电力板块,收入为6.27亿,占营收比例为20.3%。金融板块带来的营收占比逐年降低,2022年为5.2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6.9%。
来源:第四范式招股书

第四范式2022年来自运输板块的收入为4.05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3.1%,2022年以前,第四范式这一领域收入为0。2023年第一季度最大收入来源为运输,占营收的比例为30%;来自金融版本的收入来源为1.3亿元,占比为19.8%,来自能源与电力板块的收入为7320万元,占比降至11.4%。

今年上半年,第四范式展示其大模型产品式说3.0,该软件瞄准的是企业销售管理软件、财务管理、采购软件、研发的软件,以及制造企业的CAD软件等场景。

剑指“AIGS”

4月26日,第四范式首次向公众展示其大模型产品“式说3.0”,并首次提出AIGS战略(AI-Generated Software):以生成式AI重构企业软件。

式说将定位为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新型开发平台,提升企业软件的体验和开发效率,实现“AIGS”。

第四范式CEO戴文渊认为,要做到AIGS,大模型未必需要是知识广博、十项全能冠军的通才,更重要的在于模型具备Copilot(副驾舱),和思维链CoT(Chain of Thoughts,多步推理)的能力。

此前发布的式说2.0的Demo中,门店员工通过语音、文本等交互方式向式说发起指令,式说理解后,联网门店监软件调出后厨未戴口罩的图片,并直接将图片以对话框的形式输出给员工。

第四范式将AIGS的路径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Copilot 调动不同的信息、数据、应用,作为助手完成用户的指令。相当于在所有企业级软件系统里,配备一个指挥官。指挥官听用户的指挥,比如「把照片亮度调亮 20%」。

第二阶段,Copilot + 基于企业规则的「知识库」,AI 能够参照规则做复杂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对话框」的能力。比如 AI 查询了「人像美化」知识库后,能执行把照片修好看的步骤。

第三阶段,Copilot+CoT(思维链)。软件系统的使用行为最终会被大模型学会,形成 AI 针对这个领域的思维链,意味着「把照片处理得更好看」这种复杂指令,AI 能自动地按照步骤完成。

AIGS战略就是指基于大模型背后的Copilot+CoT能力,把企业软件改造成新型的交互范式,并在新型交互上不断地学习软件的使用过程,形成领域软件的“思维链”。

最终,由于新的交互形式的出现,企业软件的开发效率变得更高。

结语

近些年虽然AI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AI公司却难以实现盈利,不仅仅是寒武纪,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商汤、云从科技、第四范式等厂商都是如此。

或是AI产业的市场价值可能被严重高估了,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技术确实可以赋能千行百业,然而它却更偏向于一个辅助手段,作为各个行业的一种新动能,在目前来看它并不是不可或缺。

另外虽然现在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非常领先,也找到了很多应用场景,然而人工智能作为一门高级技术,需要耗费的成本太高了,尤其是人力成本,这也造成一些公司营收可观,然而到最后各种费用高昂,盈利呈现亏损状态。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技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多便利,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然而目前对于人工智能企业来说,还需要不断探索实现盈利的方法,不然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难以持续。


9月以来,芯榜展开了《2023中国最具潜力人工智能/AI芯片企业》榜单评选,报名通道已同步开启,欢迎AI 芯片企业踊跃报名。

参选企业标准

深耕AI芯片某一细分领域,近一年内研发成果具备硬实力。

技术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效解决卡脖子问题,促进完善供应链自立自强并产生效益的创新产品。

评选规则

由芯榜和亚太芯谷研究院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及企业报名,并基于数据统计及人为根据市场和参数条件变化的分析研究和专业测评。从企业技术特色、生态链布局、研发团队、企业估值、融资情况、市占率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分,并基于TRIED模型进行量化与分析。

评审委员会由数十位半导体行业专家、企业家、投资人共同组成。

每位评委根据候选企业名单进行评分,单项0-20分,总分最高100分。以最终分数排名发布榜单(榜单不体现分数与名次)。

榜单最终结果将于10月中旬发布,芯榜旗下媒体平台账号同步,最终解释权归芯榜所有。

榜单申报方式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申报成功后,将进入“待评分”阶段,不可修改或撤回。
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董老师,15510602852(微信同号)

欢迎加入芯榜——人工智能技术交流群,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