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直面人生低谷的样子,打碎全网的“上岸焦虑”

Vista看天下 2023-09-19 22:30

作为一个老呆在舒适圈里不出来的怂包,我经常会被那种“永远要给自己找罪受”的人震惊到。


比如,最近刷到的一位女性攀岩大牛,让很多不爱运动的年轻人都由衷感慨“这绝美的力量感”“姐姐‘杀’我”。


第一眼,吸引人目光的是她在岩壁辗转腾挪的轻盈体态,胳膊上、小腿上有点“拉丝”的肌肉线条。



但真正肃然起敬是因为被评论区科普:这是圈内数一数二的自由攀登者杨小华,两年前曾因为攀岩意外受伤,导致双腿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明明有一份四川旅游学院的讲师工作,但她依然选择重新回到岩壁上,尽管每次攀登都伴随着恐惧。


在央视纪录片里她说:“如果你总是在极限以下做事,那么虽然没有风险,但也不会有更好的成就。”



尽管“不冒险就不会输”在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但每次看到愿意冲着那条叫“极限”的线反复折腾的人,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心怀敬意。


“勇气之所以珍贵,恰恰因为这是只有少数人才拥有的东西。”



01

今年最让人羡慕的人,

都有同样的“精神状态”


说来有点矛盾,如今年轻人一边把“上班跟领导摆烂,下班在床上躺平”的人生格言挂在嘴边;


但另一边,又极其热衷于捧红那些爱去“撞南墙”、挑战Hard模式的人。


前阵子,“30+的攀岩女生”曾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相比在一次次攀爬中获得的肌肉线条,更让羡慕的是她们乐于挑战自我的精神状态。


“我上完这个班就已经精疲力尽了,她们还能在墙上摔它十几个来回。”



很多坚持到现在的攀岩爱好者,其实并非有钱有闲一族。工作日晚上的岩馆里挤满了刚下班的上班族,困于带娃琐事的年轻爸妈也有可能周末进山野攀。

今年刚满30岁的网友@笑笑,说自己爬墙几乎不拍照也不发社交媒体,因为朋友圈点赞带来的虚荣感,远远不如触摸极限、完成线路的状态令她感到满足。

“反复去摸看起来很远的点、尝试能力边缘的线路,从看似不可能到轻松完成的过程,那感觉简直让人上瘾。”

不仅是攀岩,笑笑在工作中也是个爱给自己“找罪受”的人。

最早进公司时做着一份不太需要动脑筋的文书类工作,但她却不愿只是把过往资料复制粘贴,天天琢磨着怎么写出更凝练、更好懂的文档。

后来部门开辟新业务组建团队,她又自告奋勇接下了担子。

虽然要面对陌生的工作内容的陌生,但笑笑觉得“把舒适区呆成瓶颈期,才是更可怕的事情”。



如今年轻人想干“不动脑子的轻体力活”,用“让领导觉得不堪大用的头像”,背后指向的都是一心求稳、不高不低的人生理想。

但总有人无法忍受这样的无趣感,更难以拒绝直面挑战、摸索能力边缘的诱惑。

正如大多数攀登爱好者在征服一座山的时候,都会把攀登北坡视为最高的目标。

因为山的北面往往是大山更难、更具挑战的一面,从北坡登顶,意味着直面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意味着在无聊和试图满足欲望的痛苦之间,有人永远选择后者。



事实上,这种态度不只体现在日常细节里,还贯穿于他们的人生选择中。

当“求稳”越是成为了一条被全社会默认遵守的人生观,就越是要选一条不那么稳的路。

你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人:当同龄人卷生卷死只为有个“养老岗位”,他们却偏偏要选择一个新兴的行业;

当“回乡工作”成为年轻人的主流选择,有人却拒绝一眼看到头的人生,坚持要留在大城市闯几年……

作为普罗大众的一员,我们往往一边拒绝这样挑战重重的生活,一边羡慕敢选的人。

毕竟大多数人都曾有过在分岔路纠结的时刻,只不过最终选择了放弃。或许是因为客观的因素,也可能是心理上对未知的畏惧。

但总会有人选择了坚持到底,接受挑战背后失败的危险,只为收获独特的精神财富。

而当他们最终“轻舟已过万重山”时,旁观者不会眼红,只会由衷说一句:“这好日子,是他该得的。”

02
走近他们,
才发现“勇气”不是凭空而来

在传统认知中,那些总是选择“Hard模式的人”似乎是天生就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不惧怕任何困难、挑战和风险。

但事实或许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开头说的杨小华在受伤之后重返攀岩,相比于攀登技术的退步,更难克服的是内心本能的恐惧。

在受伤前能轻松完成的线路如今举步维艰,“脚痛得要死”“爬得想哭”。


而恢复攀岩水平的过程,也是她尝试分析、拆解自己恐惧的过程——

担心坠落,就多加一个保护点,一点点重拾对身体、对设备、对搭档的信任。

后来,她把这些技巧也应用到了教学中,还开始组织“跟着小华姐姐去野攀”的公益活动。

除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攀岩这项活动中之外,也试图帮助大家战胜胆怯,拥有直面挑战的勇气。

杨小华带着陆毅一家攀登峭壁。*素材来源于网络

大多数勇敢者并非不畏惧挑战背后失败的风险、未知的道路。

只不过在那条“难”的道路上,有更想去追求和突破的事物。

去年有个名为“普通流浪汉的十年”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爆火,当事人阿左高中毕业后开始流浪,机缘巧合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极限登山运动员。


看得评论区都懵了:怎么回事,流浪着突然流浪到欧洲去了?


有网友猜测阿左是个“喜欢体验流浪生活”的富二代,但他当年确实只是个电子厂打工青年。

只不过受不了被束缚的人生,所以辞了职流浪——曾经用废旧轮胎做成筏子渡黄河,也曾去渔船上当船员出海。

后来他机缘巧合入职了一家登山学校,从库管变成助理教练、再到主教练,直到成为“可以把名字写在雪山上”的攀登者。


看似挑战极限、生死攸关的极限项目,但对阿左来说,非它不可的热爱,是生命意义的来源。

在直面挑战的过程中,有人为迷茫的生活寻找到了意义,也有人找到了人生的下一个站点。

越野跑运动员申加升,从13岁起就开始在市体校进行系统的长跑训练。

在当时的环境下,从市体校到省队,是所有运动员的主要出路,但他却在省队选拔时落选,即使背井离乡去到了另一个体工队继续训练,但直到22岁退役那天也没能转成正式运动员。


没想到却在越野跑项目中获得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春”,一次次取得了突破的成就。

今年9月,他在2023年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的CCC组用10小时22分30秒跑完全程。

在1650名参赛选手中斩获亚军,也是这项殿堂级越野赛上,中国选手在该组别的最好成绩和名次。

申加升后来在采访中说,他们当地的体校出过很多田径的功勋名将。

“这些人的大海报每天就挂在学校里,我从小就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有张海报挂在学校或者某个地方。”

在日复一日的自我挑战之下,他的愿望终于以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了。

作为“世界越野冠军”,申加升(一排左四)的照片也被挂在了墙上。

这些大神们挑战人类极限的故事,以前看起来往往很遥远。毕竟他们的天赋、体力、意志力,都不是你我常人所能及的。

但当日常中看到勇气越来越少,他们的人生反倒更加直白地诠释了——那些看似无法克服的挑战、困难,是如何在个体的坚持中被“打翻在地”的。

一位95后网友思浩就曾被阿左的故事所触动,当时他刚刚离开上海回老家不到两年。

离开一线城市是为了逃避压力,可在小城市依然在面对工作的烦躁,还要加上父母的催婚、复杂的人情关系。

某天思浩看到了一集以阿左为主人公的纪录片,里面讲到他有个相识很久的登山搭档。

两个人曾相约去爬海拔为6297米达多曼因卫峰,搭档却在一次雪崩中意外身亡。

这件事让阿左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来明明已经跟其他人来到达多曼因卫峰脚下准备攀登,却在前一晚突然丧失了全部勇气,选择返程。


但一年后他还是回来了,不仅成功完成了首登,还给这条线路命名为“再见快乐”。


看完之后,思浩突然觉得内心油然而生出一股勇气。自然界的山一直在那儿,人生的高山其实也从未移动过。

胆怯、犹豫是人之常情,重要的是你会选择顺从这份胆怯,还是直面挑战、翻过山,看到更大的世界。

最后思浩选择了辞掉了老家的工作、重回上海。只不过不同于刚毕业时的随大流的青涩,这次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普通人的一生总要有舍有得。如今我选择了这条更难的路,愿意承担可能的后果,也享受它带给我的可能性。”


03
直面北面,
才能翻越这座山

在面对看似难以逾越的“高山”时,决定绕开、逃避是很容易的。

然而山不止一座,每一次都选择退缩,只会把生活的可能性困在越来越狭小的空间中。

身为户外品牌The North Face的签约运动员,杨小华、阿左和申加升在不断挑战巅峰的同时,也都希望能用自己直面挑战的心态,激励每个不甘于平庸的个体。

在谈及自己内心状态的时候,杨小华和申加升都提到一个很有趣的细节——极限运动和攀登对自己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未知”和“不确定性”。


说来也巧,阿左曾在几年前给出过另一个答案:

“我觉得自己身上不确定的事情太多了,但登山让我不再迷茫,每次出发我都是为了完成这个山峰再回来。”


看似矛盾的两种表述,却凑出了“直面挑战”真正的意义和内涵——

只有心足够坚定、足够勇敢,才能坦然面对外界的不确定。


人当然可以选择生活在小小的、安全的一方天地,但所谓的“人生安全区”或许也没有想象中的牢固。

真正的勇者,会选择在挑战中锻炼出应对外界变化的能力,进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直以来,The North Face都在支持、鼓励那些愿意直面挑战的勇敢者。

“北面”的品牌名,恰恰来自山的北面——那是更冷、更陡峭的一面,但也是更值得挑战的一面。


人这一生就是不断越过极限、抵达巅峰,再向下一座山巅发起挑战的过程。

与其说山是阻碍,倒不如说是每一面可以折射自我、完成突破的镜子。

能从这面巨大镜子中看到自己的,不仅有不断冲破人类极限的运动员,也有不惧怕走出舒适区,愿意在挑战中获得精神财富的普通人。

今年秋冬,The North Face发布了全新Summit Series巅峰系列。

涵盖越野跑、高海拔攀登和滑雪三大品类产品,以更专业的运动表现,助力探索者们走进大山深处,直面大山严峻的一面。


Summit巅峰系列为探索者提供了安全、舒适、温暖的穿着体验,让探索者能够从容应对多变的极端气候,开拓人类的高海拔攀登新版图。


此外,Summit巅峰系列还有专为雪季地景与滑雪运动打造的产品,将保护、舒适与装备轻量化做了极佳的结合,为探索者在高强度的山地运动中保驾护航。


如果说直面眼前的山是每个探索者的坚持,那么The North Face始终愿意与勇敢的探索者同行,共同踏上他们向往已久的未知旅途,直面每个“北面”。

9月15日-9月24日,北面天猫年度会员日已开启三店联动、呈现众多会员专享惊喜。


杨小华在采访中说,“未来我还将去完成一个几年前就想要尝试的目标,相信北面会一直陪着我。”

无论中途经历多少成功与失败、鼓舞与挫折,都不会选择退缩逃避。而是抖擞精神、重整行装,向着下一个目的地坚定行进。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直面挑战,直面自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