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绘本的人是什么样?

插画师 2023-11-22 08:30

翻开《做绘本的人》可以看到100位正活跃于当下的绘本创作者的438副插画作品,好像进入用绘本缔造的美术馆,水彩、彩铅、版画、拼贴、丝网印刷……争奇斗艳,不拘一格,每位创作者都在挥洒自己独特的风格。


即使一早就知道,绘本是一种艺术。

我们还是一次次被它们震撼,发现自己低估了美的力量。

《做绘本的人》:(澳大利亚)里拉·亚历山大 Rilla Alexander

《做绘本的人》:(葡)贝尔纳多·卡瓦略Bernardo Carvalho

《做绘本的人》:(法)安妮-丽丝·布坦Anne-Lise Boutin


作者:(意大利)西莫娜·穆拉赞妮Simona Mulazzani




人对美的想象有多少种,
绘本的美就有多少种

绘本这种无限丰盈的特点,提供给人们的不只是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更是“拥抱多元”的生活态度和宽广包容的视野。

对绘本的创作者来说,无论是刚刚进入这一领域,还是已经有丰富的经验,都可以通过尽可能多地接触风格各异的作品,不断突破创作的桎梏,汲取灵感。更重要的是,获得创作的自信——原来这样画可以,那样画也可以,并不存在什么“正确”的范式,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就行。

有了这种创作的自信,才好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

插画师“我最爱柚子”说:“只是随手翻了翻书,就非常感慨,他们画的多放松啊。”

《做绘本的人》:(英)劳伦斯·莫罗Laurent Moreau

《做绘本的人》的最后是书中所有创作者的网站。如果你真的点进它们,会发现创作者们从来没有停下过自我突破的脚步。

就拿这本书介绍的第一位作者贝尔纳多·卡瓦略来说,他的作品简直可以用变化多端来形容,甚至看画风根本想不到出自同一个人之手。浪花朵朵出版了他的三部作品——《海洋塑料》《大探险家》《追鸟的男孩》,每一部都屡获大奖(尤其受到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的青睐),每一部都肉眼可见的不同。


此外,正如前面所说, 《做绘本的人》中提到的创作者正活跃于当下。他们大部分是80后,我们身边的小朋友(也有大朋友),正在看他们新出版的书。

同为创作者,看他们的作品,会有种和同龄人交流的感觉,没有时代的隔阂,同时还能在“如何理解孩子当下的生活与情感”“如何引发孩子们的共鸣”“如何从新的角度诠释老故事”等方面,获取经验。


《做绘本的人》:(韩)金大中Dajung Kim

《做绘本的人》:(德)朱迪思·德鲁Judith Drews,笔下的街景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街景

《做绘本的人》:(法)玛约兰·勒雷Marjolaine Leray ,出生于1984年,她笔下的“小红帽”活泼又大胆,会让我们想到身边的女孩。

再加上,绘本的创作离不开印刷技术,很多创作者会亲自监督印刷的品质,包括色彩、用纸和工艺。创作者的意图能否百分百的实现,需要仰仗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展,甚至后者会反过来决定创作者的灵感。

回想一下——或者找出——我们小时候看的绘本,这种感受会更加明显。我们之所以在《做绘本的人》里看到如此丰富的表达,也是得益于印刷技术的进步。

《做绘本的人》:(法)拉斐尔·厄威勒Raphael Urwiller ,创立了一家小型出版社,出版精致复杂的限量工艺书。

《做绘本的人》:(法)刘易斯·里戈 Louis Rigaud




灵动又充满趣味的作品,
需要才华,更需要方法

《做绘本的人》收录了五篇关于绘本创作、出版的深度专访。

访谈的对象分别是比利时国宝级绘本作者凯蒂·克劳泽,林格伦纪念奖评委拉里·伦伯特,剑桥艺术学院教授、出版人马丁·萨利斯伯瑞,法国著名出版人约翰娜·布罗克-拉卡森和教师、绘本作者克莱尔·沃尔克斯。

他们都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分享了绘本从创作到出版,再到售出海外版权的经验。而这部分内容堪称《做绘本的人》的灵魂所在。


受访人

专访主题

比利时国宝级绘本作者凯蒂·克劳泽

童书作者和插画师的创作之路

林格伦纪念奖评委拉里·伦伯特

揭开林格伦纪念奖的评选奥秘

剑桥艺术学院教授、出版人马丁·萨利斯伯瑞

绘本的历史、构成和心理学研究

法国著名出版人约翰娜·布罗克-拉卡森

出版范畴的权利与授权许可

教师、绘本作者克莱尔·沃尔克斯

儿童绘本的教育特性


作为读绘本的人,我们一早就发现,绘本的美无比灵动,不时就会在某个细微之处,给我们拆到礼物般的惊喜。或是翻开时的惊艳,或是触动了某段记忆带来的悸动,又或是会心一笑的与创作者达成某种默契一般的微妙快乐。

《做绘本的人》:(葡萄牙)贡萨洛·比亚纳Gonçalo Viana

《做绘本的人》:(德)阿姆瑞·菲德勒Amrei Fiedler

但和大多数人想的不同,创作优秀的绘本不只取决于艺术家的绘画才能,还要仰仗讲故事的方法、对儿童的理解、对世界的观察,以及对市场的把握。

绘制插画和创作绘本,是完全不同的事。

马丁·萨利斯伯瑞指出:

“新人创作绘本最常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觉得创作绘本不难。相比其他领域,绘本创作领域最容易出现‘我也能画’的误解。还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就是先用文字写下故事,再绘制出和文字意思一样的图像。”

《做绘本的人》:格里·特利Gerry Turley

绘本的创作者要用画面进行讲述,要把包括文字在内的页面上所有信息都当成画面的组成,要考虑画面和画面之间的衔接,而不是“用一幅画翻译一段文”。即便有些绘本是先有文字,再有画面,绘者和作者不是同一个人,也是如此。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从画插画到画绘本,需要突破艰难的关卡。浪花朵朵在2018年举办了第一期原创绘本工作坊,一些年轻的绘本作者在工作坊里分享了完整的故事和分镜草稿。但这些故事的出版上市,像《春福》《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老虎,别怕》《小小的故事》《浣熊邻居》……却是在一年多,甚至3年之后。绘本的页数都不多,作者们的废稿却是厚厚的一摞。



其中《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被收录在单元动画电影《向着明亮那方》中,绘本和动画在同一时间创作,作者刘毛宁表示,做绘本比做动画还要困难,动画可以用一组连续的画面讲故事,绘本需要用一幅画牵引起读者的思绪。这一度让他想破了头,睡不着觉。

不过,创造者们也不是独自一个在战斗。正像凯蒂·克劳泽所说,绘本的出版要靠出版团队的共同协作,绝大部分时候,创作都是和出版人一起完成的。

作为创造者,她的经验是:

“真正的大问题经常会浮现在项目初期,要是你真的不喜欢项目的方向,有时候,还是尽早终止为好。”

在《做绘本的人》里,编辑约翰哪·布罗克-阿卡森则从出版方的角度,给出了建议:

“多多阅读,跑遍书店,搞清楚你的目标市场。尝试和童书的出版机构讨论你的想法,给艺术总监看看你的作品,和其他插画师、作者合作。”

同样作为童书的出版工作者,在我看来,这些建议非常精要。

《做绘本的人》:(西班牙)比奥莱塔·洛皮斯Violeta Lopiz




向绘本的创作者致敬

实际上,《做绘本的人》,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它的原名是《Little  Big  Books》,翻译过来是《小小的大书》,意思是“看似简单的儿童绘本,其实藏着大学问”。

但编辑们在反复阅读这本书后,认为它的焦点其实是那些创作绘本的人,它的线索是“创作者”,介绍的是作者,讲的也是绘本背后的灵感、花絮、理念。


如果你也喜欢绘本,可以透过这本书,看到做绘本的人。

顺便说,书里涉及了海一样的人名、地名、奖项名、作品名……为确保它们的准确性,编辑做了超级大的表格进行审校。其中作品有些被多次引进,版本众多,我们优先选择了国内的译名,方便读者检索。

而对书的内容,我们邀请了资深童书编辑、绘本研究者徐如梦(山猫)老师进行翻译,她查证了很多资料,补充了不少说明和注释。在此,也对山猫老师表示感谢。


做绘本的人都很特别。就像书的封面,亚历山德罗·桑纳(Alessandro Sanna)插画上的小人儿一样,形形色色,有着“有趣的灵魂”。



作者:柳无码
本文来自浪花朵朵,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购买指引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做绘本的人》

限时团购价格:

现货!90元全国包邮

团购周期:11月22日-11月24日(中午12点)

(青海、新疆、西藏、港澳台不发货。
不开发票。非质量问题不退)

限时团购,到时恢复原价,请尽早购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