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特斯拉来说,印度这块蛋糕虽大,却一点也不好下嘴,仅关税一项就有众多知名车企被印度政府薅了个遍。2021年9月份,由于无法克服高税收成本和市场挑战,福特正式关闭印度工厂并放弃了其在印度市场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扩张努力。在此之前,通用汽车、哈雷戴维森等美国车企都已经顶不住纷纷撤离了印度。首先,汽车制造业离不开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但是印度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选择跳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传统模式,直接进入“农业—服务业”发展模式。因而国内制造业产值仅占14%,在主要经济体中占比偏低,吸纳劳动力不足,大量就业人口仍滞留在第一产业。同时,种姓制度导致国民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劳动者职业技能普遍不高,难以从事中等技术水平的工作。而且,种姓制度带来的阶层固化,让印度工人缺少中国工人那种,为实现阶层跃迁而奋斗的动力。其次,供应链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都会阻碍电动汽车本土化生产。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估计,印度近65%的电动汽车零部件是进口的,包括电池、磁铁、半导体等许多关键零部件。以占据主要成本的电池为例,印度EXIDE集团、阿马拉拉贾工业集团(Amara Raja)等本土电池生产商供应主要以铅酸电池为主,而锂电池的核心电芯仍需要从中国、韩国、越南等国家进口。基础设施方面,印度的发电水平低且存在大量电力损耗,电力损耗达到22.7%,部分地区更是高达50%。有机构预测,印度政府要完成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需要配置公共充电桩数量290万个。截至2022年6月,印度全国只有约5254座电动汽车(EV)公共充电站,远不能满足需求。塔塔电力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其充电站网络从大约4500个扩张到25000个,但是其工作效率至今仍然无法令人信服。最后,就是营商环境。众所周知,印度素有“外企坟场”之称,营商环境算得上地狱级难度副本。一方面,印度希望像当年的中国一样吸引外资,用市场换技术。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将市场拱手让人,渴望产业自主,这就导致印度当局经常“选择性执法”。再加上印度社会充斥着经济民族主义的影响,使得印度政府经常恶意逢迎社会情绪,对外资企业进行安全审查。何小鹏在多次赴印考察后提醒同行:“进入印度市场特别困难,不要相信第三方,也不要仅看市场规模,一定要选择政治商业环境友好的国家”。但对于特斯拉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或许,只有比谁更能熬下去了。[1] 肖阳. 经济民族主义因素对印度对外经贸合作关系的影响研究[2] 张皓洁, 许冠英. 印度道路交通电气化发展趋势研究.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3] 特斯拉的“亚洲之旅”:矿业、锂电和印度"巨坑" 星船知造[4] 相爱相杀七年,特斯拉新厂要选印度?|视知产研院[5] 头铁还是特斯拉,“汽车坟墓”也敢进 樊舒琪 汽车公社[6] 特斯拉被伤千百遍,仍待印度如「初恋」?马肉肉 电动湃
创业邦旗下「毒舌科技」与你一起勘查未来科技新场景与新动向,追踪数字化世界建设最前沿。每晚22:00,不见不散


欢迎订阅汽车出行产业日报,精选行业新闻,帮你省时间!👇
喜欢的话,点赞+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