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藏:高清,无码,偷拍
以及万年不变的旁白,97岁高龄的大卫·爱登堡爵士。更重要的是《地球脉动》几乎汇聚了BBC过往自然纪录片的所有优势:
在各种深入极致的条件下拍摄,高新技术下带来的震撼场面,大量自然场景的“首次发现”,呈现闻所未闻的自然景观,还有从《王朝》以来沿用的独特情感叙事……现在的地球已经没有未知之地了,各种自然纪录片又那么多,《地球脉动》第三季还能拍出新意来吗?《地球脉动》代表了当代自然纪录片的最高摄制水准——这些壮美绝伦的自然风景,来自摄制组在1904天的拍摄时间里,在超过43个国家和地区拍摄的素材。罗伯格半岛当地因为洋流汇聚,有着一个“海狗吃鱼,鲨吃海狗”的生态链,摄制组惊喜地拍到了一个珍贵场景。周围一只只海狗,不顾自身的弱小,从四面八方前来支援,赶走了鲨鱼。
让观众大开眼界闻所未闻的场景,在《地球脉动》中比比皆是。
夜晚的非洲狮,利用经验和速度,能从空中直接薅住海鸟,大快朵颐。陆栖束带蛇,名字叫陆栖,但不在岸上逡巡,直接下水。它能够击中超过两米外的猎物,这眼神,这气力,说一句水下射手毫不过分。Sir丝毫不怀疑,在这些生物的种群里,有着自己的技艺传承方式。
在这些大小看似不值得一提的小脑袋瓜里,藏着生命为了延续下去千锤百炼出的独特技能。大自然的物种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种群都在对自己习性进行动态调整。但往大了说,是这个星球上数十亿年来生物进化的日常。
只不过,如今我们人类这一次,有幸发现,记录,参与。如果只是分享这个星球上的奇特物种和它们的生活习性,《地球脉动》绝对做不到类型最佳。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海岸有不少高盐度的泻湖,不少生物都不愿意踏足。每到繁殖期,火烈鸟们都会成群结队在这里筑巢产卵,因此也成为了北美地区最大的火烈鸟繁殖地。当火烈鸟母亲们不容易筑好巢穴,等候雏鸟一一破壳后。
雏鸟们在海水里挣扎,发抖,成年火烈鸟只能看着,无能为力。
大水过后,满目疮痍,到处都是无主的巢穴,和寻找孩子的家长们的哀嚎。南露脊鲸跨越数千公里,来到阿根廷一个海湾里育婴,产子,并且享受它们的家庭生活。两万多只珍珠章鱼会聚在这海底难得的高温区,而卵的孵化期竟然长达两年之久。章鱼不吃不喝,不会移动位置,用尽所有气力,不断给卵清洁、供养。制片人说,除了这一点,他们也要挖掘出更多自然界值得讲述的故事。所有这些故事要么都是关于捕猎的,要么都是比较悲伤的基调,或者都是关于母亲和孩子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我们需要一些多样性,我们需要一些不同元素的组合。
镜头下,狮子从埋伏,潜入,加速,最后一把薅住海鸟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但哥伦布蟹又不擅长游泳,在茫茫大海中,找房子、爱人的几率。
从它睿智的眼神里,Sir看到了远超过它承受重量的无奈。
因为红海龟,既能给它住的吃的(龟背上的藻类),还能带它云游四海。这种依托于真实发现讲述的趣味故事,能够不断挑动观众的情绪。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里,那么渺小的生命,都在努力改变,努力生存。
如果看自然纪录片多的观众,肯定都知道一个行业默契——
自然纪录片的拍摄者,出于真实记录的考量,不会去干涉被拍摄者。观众看到了被拍摄的动物遭遇的苦难和经历的痛楚,不忍心,难过,甚至因此去指责拍摄者的冷血。
这个问题被正视了,也是这个纪录片在前两季早已封神的前提下,让Sir惊讶的地方。《地球脉动》着墨的,是呈现不同的生物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如何通过改变习性,与人类共生。
这座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凯恩斯西北620公里的一处小岛。在一年的某几天里,会有成千上万的绿海龟来此筑巢产卵,一夜之间可能会产下数百万颗蛋。但是因为筑巢的海龟深入内陆,精疲力竭的母亲们返回海洋的过程中,总会造成大量的伤亡。被高温炙烤,缺水,呕吐,遍体鳞伤,最后死在海滩上。
而它们产下的蛋,因为海平面上涨,潮水内渗,有很多被浸泡,死掉。
更难过的是,因为海平面上涨,雷恩岛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消失。在幕后花絮里,他们努力地在沙滩上救援每一只搁浅的海龟,检查海龟卵的状况,针对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沙地不够的情况,他们甚至从上千公里外的澳洲直接运来沙子填充岛屿的安全筑巢区域。当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所谓的客观中立,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坐视不管。但也不是每一种生物都像绿海龟一样因为人类陷入濒危。这里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渔场之一,这里的捕鱼场面是这样的——一条船可以用一张长达一公里的大网捞起多达百万条的凤尾鱼。
如此多的凤尾鱼,也吸引到了大量的南美海狮聚集在渔网的周边。
它们学会了聚集在渔船周边,追逐渔网之外的鱼群,甚至学会了寻找渔网上的漏洞。
还懂得向人讨要蛋黄派,一狼演出了一部大型史诗片——《狗的进化历程》。
人类不可避免地介入了野生动物的空间,也势必影响到了它们的生活习性。
相比于渔网中的收获,被海狮吃掉的部分,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海狮还能够帮助驱赶鱼群入网。他们不少人会在起网的时候,敲打金属发出信号驱逐误入网中的海狮。展现的,是这种哪怕看起来还算不错的“共存”背后,依然藏着不小的风险——在攫取地球资源的同时,也能给其他生命的转变,留有一丝空间和发挥余地?
相对于不切实际地去呼吁人类不去伤害地球,保护环境。
他们在思考的,是如何在人类无法停止的破坏过程中,寻找一个给其他生物协同共存的机会。
或许,《侏罗纪公园》里的这句台词,才是《地球脉动》最应该传达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