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克弘
连岳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五线城市的孩子母亲,50岁,今年退休,目前有一份收入不高的副业。丈夫是一国企工人,每月到手收入3000+。家有一子,今年26岁,普通本科毕业,在本地国网上了4年班。孩子一直想出国读研。
2019年,疫情开始之前就想到日本读语言学校,之后考修士(因为日本学费低)。他用两年时间考了:日语、托福、托业,包括专业课。因为经济原因加上疫情,没有成行。为此我很懊悔,一方面经济能力不行,不能帮到孩子很愧疚,另一方面看到孩子为这件事闷闷不乐,像是成了心病,很担心。
出国读研这件事前前后后经历了4年,除了孩子上班收入还好。我和他爸爸收入没啥变化,每年存不到5万元,很难支撑孩子出国读研的费用,很无奈。想到这件事,我心里像压了块石头。我们没有途径和能力了解国外留学政策等相关信息,引导不了孩子,为此烦心不已。
孩子愿意学习是件非常好的事,而且他能吃学习的苦。当时为了备考日本的修士,一年多每天学习到半夜2点。他能为他的目标努力。他很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很想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为之奋斗。
他目前工作稳定,收入在当地来说还好,比我和他爸爸这样干了一辈子的人来说工资收入都高。像我们这种家庭,他就这样可能是最稳妥的。可孩子一心想走出去,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我们做家长的不支持他,也会遗憾一辈子。也担心他出国之后,结果会不会比目前好。因家庭收入不高,也不知他可不可以靠打工完成学业。因为无知,所以有很多担心,也不知这些担心有没有道理。
请教连岳老师,指点迷津:像我们这种家庭,作为家长能不能支持孩子出国读研?如果可以去,去哪些国家合适?
祈盼连岳老师指导!
祝好!
一位不该如何是好的母亲
一位不该如何是好的母亲:
读书是为了什么?绝大多数人是为了有个工作,有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收入。各种提升学历,读到硕士、博士,其中有学术能力,能在研究上突破的人,也是极少数。多数人的目的仍是为了工作。很多假装读书的人,比如没有能力在国内高考,花钱去国外刷个水文凭的,其目的也是为了找(骗)个工作。你孩子普通本科毕业,今年26岁了,他不是有科研天赋的人。他读书的目的达到了,国网的工作,很多羡慕人的,不是那么容易有的。再去日本读书,纯属画蛇添足,花几年时间读完,家里一点钱全读没了,可能还得负债,年纪也到了30岁,别说找国网这样的工作,到时有没工作都是一回事。家里穷得叮当响,没有工作,年纪又大,说句残酷的,他连恋爱婚姻的资格都会丧失。一步错,步步错。这个结局不是你们当父母愿意看到的。
孩子有了不错的工作,收入比自己高。你们的养育任务就完成了。此时,你们人生的重心应该转移。一是督促孩子按人生的节奏成家,成家了人更踏实,才会真正成熟。二是存好钱,保养好身体,让自己的下半生质量更高一点。孩子去日本读研之类不切实际的想法,大胆否决。当父母,不能当得太自卑,要有原则,该支持的支持,该反对的反对。不然的话,也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做什么白日梦父母都买单,买不起就内疚——像你一样——那孩子不就永远长不大,永远不会体谅他人,永远不想承担自己的责任。真正爱读书的人,对文凭未必那么在乎。毕竟,证明自己爱读书的,是脑子更聪明,是生活得更好,是更受人尊重。一个书呆子,拿了再多文凭,没有创造,没有工作,也是废物。
日本这个国家,本世纪以来,20多年的时间里,不考虑通胀因素,人均工资下降了15%,考虑通胀因素,则下降了22%。这是一个停滞的、衰退的国家。有什么可学的?学萎靡不振?学当美国人的狗?学对侵略战争死不认错?有些少数暂时领先的本事,更不会让别人学。你们一家三口可以去日本走一走,看一看,花不了多少钱,只要你们还有一点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戴着精日的变形滤镜,就会发现,日本从软硬件,全方位不如中国了。
挺起腰板来。作为中国人,要挺起腰板。作为父母,也要挺起腰板。
祝开心。
连岳
(《少年问答3》,适合小学生到高中生,点击下图可购买。)
上文:一个被投资毒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