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给你惊喜。
管理能力提升是企业捕捉未来“组织红利”的重要支撑。想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就需要内部管理动作的确定性来支持,其中“经营分析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抓手”,能让企业的经营情况清晰的显性化。
企业管理能力的基本功从何做起?开好“经营分析会”就是最好的入口。
作者:黄治国,原美的资深高管、美的学院创办院长,前美的小家电集团管委会成员
一般企业开经营分析会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不开经营分析会
有不少企业不开经营分析会,或者经营分析会时开时不开,很随意。为什么呢?
•或者说高管们的时间难协调……
问题二:不准时或不合理的时间开开经营分析会
一、是经营分析会的时间没个定数。月初月中月底随意性强,想到了要开就临时发个通知开会,而这种随意性往往导致与会人员不齐或不想参加会议的人借口已有其它安排,不能参加这个临时通知的会议,导致会议质量不高、大家对会议不重视。
二、是月中下旬开经营分析会。可能财务报表出得晚、可能月初大家忙工作、可能有其它会议占用时间…,到月底才开经营分析会,本月度的经营情况已基本结束,而布置下个月的工作又太早,已没有太多意义。因为月度经营分析会要兼顾对上月的经营总结与对当月经营的指导。
三、是季度、半年度甚至年度开一次经营分析会。为节约会议时间、或者认为可有可无、或者认为月度也分析不出什么东西、或者相关部门不愿意做资料准备…,一个季度、半年度甚至一个年度才开经营分析会,对经营情况分析一次。在当前变化如此快速、经营周期越来越短的市场环境下,一年对经营情况仅分析1-4次够吗?
▇03
可能因为:财务核算的问题、内部经营指标库的问题、历史数据缺乏的问题、不想把问题说清楚的原因、老大们不想面对数字只想听听决心口号的原因…不少公司的经营分析会都变成了见面会、碰头会、通报会、表态会…。我多年前就为断呼吁,经营分析会要上“数学课”,而不是“语文课”,更不是“活动课”,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先生也在讲,管理不能做语文题,要做数学题,是一样的道理。
▇04
问题四:经营分析会没有差距分析、没有红脸出汗
有些有数据的经营分析会,往往也是通报一下财务结果,大家了解一下情况,但是没有更深层、更系统地暴露经营问题,也没有对存在的分析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更没有追责到人、明确改善计划。
还有的变成了表彰会、晒成绩、表功劳,或者选择性的讲好的,对目标、差距、问题避而不谈。更谈不上各个部门之间的质询与专业诊断,如此一来,存在的问题往往还会继续,等到更迟的时间或以更大的矛盾暴露时才会引起重视,但往往为时已晚,或者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据华为高管说,如果汇报的时候谈成绩超过3句,就可能要被踢下去。他们认为,之所以不能晒成绩,是因为对公司真正有价值的成绩,公司已通过奖金和晋升机会奖励过,经营分析会就是分析差距及如何持续打胜仗。
经营分析会有什么用
经营分析会是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动作
企业里有很多经营活动,有各种项目,有各种目标,虽然可能有各种具体的工作会议、经营会议,但是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整体,不少部门、业务之间是有相互关联的,也有很多工作、项目、问题涉及到全局,因此必须通过经营分析会对整体经营情况进行全貌展示,也必须通过经营分析来进行检查、讨论与部署。绝对不能认为经营分析会可有可无、用其它的工作会代替经营分析会。
经营分析会是检查经营乃至战略的标尺
战略规划一般涉及到3-5年,有点遥远,如何观察战略动作是否在落实?一个年度的经营计划也很长,如何确认是不是在逐项落地?原有的经营逻辑与计划是否可行、配置的资源是否合理?
通过经营分析会,都能够做到精干、高效、有序地检查、落地,不至于让战略、计划成为空谈,或者公公通过年度会议来检查,往往很难真正检讨到位。
▇03
经营分析会能够树立绩效导向、数据说话的文化
经营分析会都是工作的“实打实”、数据的“硬碰硬”、问题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现实的逻辑与验证,能够使经营团队养成重视数据、重视逻辑、尊重目标的文化,而且要言必行、行必果,尊重计划的严肃性、执行的坚决性,养成良好的战斗作风。
经营分析会是提升组织效率、进而提升经营能力的有效手段
怎样开好经营分析会
▇01
经营分析会不是事后通报、不是自说自话、不能任由发挥,必须在一个轨道内进行,这个轨道,就是预算,也就是预先设定的经营目标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数据。
而预算则又是根据远景战略目标、当年经营计划,结合公司的经营实际而做出来的,预算提供了经营分析会的指引,经营分析会就要按照预算给定的框架来进行。因此,没有数据化的目标计划分解与预算管理,不论会议的组织多么完备、参会人员如何认真,都是开不好经营分析会的。
一般来说,经营分析主要是对比历史、对比预算、对比行业进行分析,没有对标,往往就是自说自话,不够深刻而系统。
关键二:根据经营计划的重点或者阶段性的重点工作,明确主题
一般来说,每个年度、每个阶段,或者涉及到多个经营单元的集团性企业内部的每个经营单元,经营侧重点可能不一样,那么,经营分析会的主题也应该有针对性。比如针对初创型的业务单元,关注什么?针对成熟的业务单元,关注什么?比如针对销售收入不太好的经营单元,关注什么?针对应收与毛利不佳的经营单元,关注什么?如此等等。
总之,找差距、找问题、打胜仗是经营分析会永远不变的目的,议题要牢牢围绕三大核心主题:
(3)下一仗的目标、行动是什么?
再到下一个月的时候,分析这些动作是不是有效、是不是到位,不断调整不断优化。
关键三:明确经营分析会的秩序
一、是明确经营分析会的周期是月度。季度、半年度太长,周、日 又太短,而每个自然月度本来就是财务上报表与数据统计的周期,因此,经营分析会一定要明确到月度,这样一年可以开12次经营分析会(部分可以与季度工作会、半年度工作会、年度工作会合并),相当于有12次经营检讨与回顾的机会,甚至相当于把一年的“长经营周期”变成了12个月的“短经营周期”,这是十分有价值的,更何况,现在外部的周期本来就越来越短。我将其称之为“用短周期对抗短周期”。
二、是明确每月经营分析会的时间。经营分析会一定要安排在月初召开,最好能够固定某一个具体时间,这样大家形成“时刻记忆”,都知道这个时间开,因此把每个月的这个时间点都留出来,其它时间则可以其它工作。同时,经营分析会要层层举行,明确一个日期,也为从下至上开经营分析会留足时间,避免打乱仗。这也要求财务部门把数据如期统计完成。
在瞬息万变、剧烈竞争的市场背景下,不开经营分析会的行为是无法理解的,不断提升经营分析会的质量,是一项低成本、高收益地改善经营管理的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