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国家基金,也评不上职称?

社科学术圈 2023-11-21 18: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越来越难中了!
很多科研单位都把基金作为职称评选的必要条件,
因此,对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来说,
基金不中,意味着职称升级遥遥无期。

如今,高校青年教师申评职称难,获国家基金项目仍排队择人。


近期部分高校教师职称评选落幕,一批青年教师获得国家级项目和成果,却无缘晋升职称,引发热议。其背后反映了部分高校的职称评审仍存在“论资排辈”现象。


国家自然基金有多重要?

 

对于青椒们,获得副高级职称是他们职业生涯的重要里程碑。在研究众多高校的教师职称评定规则后,我们也能够发现国家级项目是他们晋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当前申请副高级职称的教师中,几乎没有未曾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级项目的。这种情况在顶尖大学中更为明显。实际上,有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经验已经成为了这些大学评选副高级职称必不可少的条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高校采用“合同制”、实行“非升即走”的背景下,获得副高级职称对于35岁左右的青年教师来说就像一条生命线。如果到了35岁时还没有承接过任何国家级项目,则可能无法晋升到副高,并且可能面临事业停滞甚至失业风险。
现在在高校里评职称究竟有多难?

 

随着博士毕业生数量增加,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竞争日趋激烈。达标并不等于过关,实际评审还取决于“人脉”和“运气”。即使取得国家级科研成果,青年教师也要排队等待。教师普遍感叹,年轻就是最大硬伤。




来源:知乎

这主要由几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评审职数有限,名额紧张;二是评审分多轮,结果看人脉;三是设有年龄门槛;四是注重资历成果,不看实际贡献。在非正式规则影响下,青年教师即使成果突出,也难“跳级”晋升。

近年各地推进职称改革,采取措施减少非理性因素影响,对青年教师实行更灵活的政策,部分高校开创破格晋升通道。


图 | 江苏省进一步职称改革

职称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让青年教师按实力竞争、走上学术路,是激励人才、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小木虫、PaperRSS、青塔、知乎等平台,版权作者或平台所有,仅用于学术分享。
声明:社科学术圈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平台所有,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本号。


精彩文章推荐

投稿邮箱大全 最新版北大核心 |  网友反馈 | CSSCI | 免费论文下载 | 英文文献 | 外文期刊资源 | 投稿 | 论文选题 | 关键词 | 摘要 | 论文逻辑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开题答辩 | 毕业答辩 | 科研工具 | 学术网站 |港澳台论文 | 研究生 | 大学 博士 | 学术圈避雷指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