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能源车企还在赔本赚吆喝,但不可否认,新能源化还是大势所趋。徐昌明也表示,当前车市,“油降电涨”的结构性变化速度比想象中来得还要快。就像本次广州车展,参展车数量上燃油车是占了大头,但一位资深车圈人士认为,展车数量不代表什么,还是要看新车的新能源占比才有说服力。而据「市界」观察,车企发布的面向未来的产品、战略,还是围绕着新能源展开。在今年9月领克08上市活动上,吉利汽车高级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就表示,上半年,领克已基本停止了燃油车的投入,全力转向智能新能源。林杰认为,做燃油车的企业必须要进化,进化最好的路径就是运用混动技术。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294.36万辆,其中,纯电车销量为200.6万辆,同比增长22.25%;混动车销量为93.5万辆,同比增长翻番,达到了105.73%。这一数据很能体现当前中国消费者的购车心理。相比于纯电车,插混车不仅能解决用户里程焦虑和补能焦虑,还兼顾了使用经济性。在驾驶体验上,插混车也可以无限趋近于纯电车的特点,如加速性能和静谧性。如今,自主品牌正加速布局插混市场,比亚迪DM-i、长安汽车的蓝鲸iDD混动系统、奇瑞的鲲鹏混动系统、吉利的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以及长城的柠檬DHT混动系统等等,混动技术的价值也因为参与者规模的扩大,得到了更大的释放。同时,插混市场的快速增长,也能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向上。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产品开发周期不断被缩短,厂商想要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争做“六边形战士”。因此,无论是厂商还是用户,对今年车市最大的感触就是“卷”,卷颜值、卷风阻、卷空间、卷续航、卷车身材质。以前只被少数用户关注的智能驾驶技术,如今也成为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的“重头戏”,各厂商纷纷发力。“就像你买了一个二三十层的楼房,它是有没有电梯的差别。”理想汽车CEO李想认为,未来在中高端车市场,车企能否提供城市NOA,直接决定了消费者买与不买。曾经有观点认为,燃油车无法实现智能化。造成这种观点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燃油车的小电瓶电量下,难以满足智能设备的功耗需求;二是内燃机是一套复杂精密的结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都不如电机。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认为,智能化跟驱动方式关系不大,而是因为传统的电子电气架构是分布式的,几十个电子控制单元来自不同的供应商。不同的硬件有不同的嵌入式软件和底层代码,难以统一调度。倘若油车+大电池+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化体验不会比电车差多少。今年5月,蔚来能源副总裁沈斐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个观点。他认为燃油车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但有重大难题要解决,最大难题之一便是发动机时间延迟。而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要投入更大的计算能力,相较而言,把内燃机换成电机,开发智能驾驶的成本更低,是条捷径。同时,也有资深电子电气架构专家指出,燃油车在感知、算力、高速通讯网络、智能低压管理等方面确实有一定缺陷,电动车的智能化上限会更高。无论是从成本角度还是长远角度,新能源汽车的路还是比燃油车长很多。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称,“现在合资企业都在追赶新能源汽车,之前他们对形式的判断有些偏差,现在也在追赶。例如别克、凯迪拉克、宝马、奔驰等,都有推出国产电动车,只不过追赶速度慢一点而已。”(杨俏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内容来自授权转载,不代表TechWeb观点,转载请联系市界(ishijie2018)—【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