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几岁,会突然不过“双十一”
临近月尾,终于又到了紧张刺激的发工资日。这周虫虫和小伙伴们最开心的事之一莫过于——终于敢打开花呗/信用卡还款了!
看似已经过去了一周多的“双十一”,是真的已经下场了吗?还在火热推出各种返场活动的各大商家表示:如过。至少,我们惊蛰确实已经整理好「双十一限定群组」活动中收集到的投稿。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立省百分百协会🙅在所有小组中人数遥遥领先,占到参与投稿用户的四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对购物节日的热情开始下降,读者@七上上上说:“最后买了高达五件东西,单件最便宜的1.9元,最贵的高达4.26元”也有读者的昵称叫做“每次上一当,当当不一样”,回归理性、按需购买开始成为更多人的消费选择。回归理性不仅体现在消费上,也体现在生活中。在购物上的选择,亦是我们对生活的选择。正如读者@生活顺遂李悠米说:“感觉每年固定时间的大促就像是一种时间节点的戳印一样,标记在我人生的各个阶段。”从跟风购买,到找到自己的心仪好物、明确自身兴趣所在、与一家小店建立长久的购买关系……许多时候,我们对于购物所产生的压力与焦虑,其实并不在于消费本身,而在于我们仿佛拥有了更多,却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和喜好。如同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说,“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或许你在这次“双十一”中收获颇多;或许你为了凑单又买了一些无用小玩意……无论结果如何,无论一天的节日最终会被过成几个月的样子,“节日”总是要过去的,但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生活,并没有时间的期限。从“双十一”的狂热中恢复过来之后,又该是我们踏上新的旅程的时候了。
浅谈一下为什么会失败:今年某宝助力可以得红包,然后就得找人助力,今天我算了一下,花钱找人助力一共花了100多元,才得到55元红包,根本就是白搭,还亏了。有一次在平台上买东西,不知道怎么回事点进了一个界面,显示可以免单,我以为就是买完收货后直接退款免单,结果是返购物金,还是分期返,气得我好评也分期给了,后来再也不信这些花里胡哨的活动了。说到“双十一”,最深的感触就是远远没有前两年简单。现在的软件充满各种套路,哪怕是我这个经常趁折扣买运动鞋的老手,都翻车了。以前👉“双十一”海报上会直接写明是什么活动,而且各种凑单信息简单明了,店铺预售界面会写明凌晨前多少名半价。现在👉半价活动翻遍了预售海报也找不到,问客服才给你一个链接——1元购买半价资格!!!你说这谁能知道,而且资格还得买。现在👉先花钱买个折上折优惠券,然后各种凑单,最后发现差几毛钱或者某几件产品同时凑单不享受优惠。即使最后完美凑够,算完发现到手价还不如之前,等等党直接气死。今年“6·18”提前在某东加购电饭煲,正点秒杀,不到一周时间,降价20元!套路啊,还好价保退回来了。
我在某多多的百亿补贴看上了一个精华,3人团会便宜20多元。于是我就想办法找人帮我拼团,问了很多亲戚朋友都不需要。我想到了某书,然后加入了一个拼单群,把自己的链接发上去,结果他们都不需要这个东西。后来我私信了几个人让他们帮我拼然后成团之后再退货。我也用同样的办法帮他们。我终于凑成了那个单,但真的很浪费时间,就为了省一点钱。某多多买了纸巾,说是9.9元一大包,买了一看——迷你纸巾,真的坑。每年都要阶段性烦躁两次,一次是“6·18”,一次是“双十一”。为什么呢?因为一到这两个时间点就要开始在各个购物App上做不同的任务,然后在网上和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互助来互助去,每天为了完成任务少则花费几十分钟,多的甚至要几个小时,而且战线越拉越长,如此10多天的“兵荒马乱”之后,其实我们根本获利不了多少,可是不做这些吧,好像又不甘心。这次“双十一”一开始,我因为做任务又开始烦躁了,母上大人发现了就对我说:“你这几天怎么这么急躁?”听了这话,我决定摆烂不再卷了,任务也不做了。摆烂以后的这几天神清气爽,再也没有烦躁过。 一次性下单拢共2000元的衣服,思考一晚后又全退了。虽然货不到手,但购买欲很好地被满足了。
去年“双十一”,我买双Vans的鞋,原价400多元,搞活动200多元,然后我看直播间有下单备注返现活动,马上付了定金。之后付完尾款,以为很快可以发货,结果一直没给我发。一周过去,又找客服催了两次后,我实在受不了了,去平台投诉了,最后给我返了60多元通用券。好吧,十几块钱又拿下一件长袖。这双Vans相当于用一百二十几元拿下的,算是我购物生涯一次不能忘记的经历。在某宝用图片搜索商品,同款商品里面选择价格更低的!10月31日“双十一”预热,我领取补贴款、优惠券,再参加店铺满减活动,某东原价1654元的衣服,只花了235元就到手了,一共6件,约1.5折。同款衣服在某宝需要700多元。而且它家是有实体店的牌子,我逛过好几次实体店,都是折后都觉得很贵的价格,所以这次购物真的很很很满意!今年“双十一”在某宝通过凑单,23元入手了79元的乳胶枕,跟着羊毛群的群主买的,直接抄的作业。还有4.8元的库迪、7.9元的瑞幸、12.9元的CoCo百香果+珍奶,又穷又馋的人离不开团购😋
我一般“双十一”或者其他购物节都会买一些非常有性价比的东西,比方说买一些反季的衣服裤子、一些过时的包包,还有一些以前潮流的款式,因为我知道时尚是个圈哈哈哈,若干年后就又流行了。“双十一”反正是要努力做到极致凑单啦,但绝不为了凑单而买不想买的东西,用好各种券,有的产品纯属凑单就及时退掉。单凑好了,还蛮有成就感的。 鉴于购物平台太多,只认真在某宝购买了,毕竟脑容量不够用。当然,书是要在某东买的。很喜欢买一些小神器。比如洗衣服的手动脱水机、药片切割器、洗水果神器、防跷二郎腿踩脚凳、移床沙发万向轮、冷热敷毛巾敷脸巾、一次性地漏贴、睡眠卷发器、多功能加液刷子,等等。我在网上买的价值好物是一些国货日用品,价格实惠量很足,使用效果也不错。还有就是比较喜欢捡漏电子产品——关注了一些店铺,曾经以不到40元的价格买到了两三年前卖一两百元的耳机,使用体验还不错。以前买东西需要花很长时间对比。后来看了一篇文章,大概是说有时候选择太多不一定是好事,继续对比会找到性价比更高的商品,但消耗了更为重要的时间成本,其实不太划算。后来我买东西只对比几家就下单,并且坚信自己买的东西已经很好了,节省了好多时间。
从学生时代用到大叔,平价、好用。平时在美妆博主那里种草了很多润唇膏,最后还是觉得没必要! 就是最丑的那个,不要买它花里胡哨的款。这个确实是消费降级了,我从欧舒丹到资生堂再到美加净。平时做家务比较多,这个护手霜在家里洗手台、床头柜、沙发边都要放一个。看见就涂,一次抹半管也不心疼。虽然现在大家都有手机,可以在手机上看日期,用不着台历,但是父母用惯了,习惯在台历上写写画画记录一些东西,又对手机日历、日程记录的使用不熟悉,所以每年都要我帮他们买一份台历。这也成了我每年必须回购的一件商品。如果被种草了某一个新的东西,确保自己不是第一批用到的人,花至少半年时间在某书等平台上面搜索负面评价进行拔草。如果有平常就得反复购买的东西,会对它的价格段了然于胸,无论是立减还是凑单,基本都能够算出来有多少实际优惠。像给妈妈买的营养品,经过几次大促算出来,价格优惠以后最低就是275元左右,无论凑了多少盒。先有了买的必要性然后再选优惠。买了一个适乐肤的身体乳,上次买也是去年的“双十一”了,用到现在还没用完。这次再回购一次,它也是“双十一”唯一买的东西。但其实,是因为从10月开始就感受到囤货氛围,已经散买好几样别的了!
编辑 草莓脆
校对 赖晓妮
排版 Kyla
配图 pixabay
封面 《此时此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