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在这3种时候“无动于衷”,才是真正的高手

南方都市报 2023-11-21 23:30


"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智商、情商拉开的,更是“心力”拉开的

"


苏东坡曾说:“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人生在世,没有谁的生活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与诱惑。

只有内心坚韧,熬得住、挺得过,才不会陷入泥潭,迎来胜利的曙光。





面对奉承无动于衷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人往往喜欢听“悦耳”的话,但不能只听“悦耳”的话,那些喜欢说“奉承话”的人,往往更加需要提防。

你可能会觉得诈骗案中,骗子的行骗技术很拙劣,但凡有点警惕心,都不会被骗。

但往往骗子是通过一次次亲近,一次次说些奉承话,来降低大家对他们的警惕,最后对骗子的话,也乐意照着去做。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个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赞美是建立在事实上的,而奉承话,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事实上的。

真正明智的人,面对他人的“奉承”,不会心有波动。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水平,不是他人“夸出来”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



面对讥笑无动于衷

面对他人的讥笑,如果我们太过在意,就会让自己徒增烦恼,打乱了原有的步伐。

只有懂得过滤“讥笑声”,定得下心,才能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路。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但有些时候,旁人所看到的,不过是他们想要看到的。那些带着成见去看我们的人,又如何能够作出客观的评论呢?

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真正了解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

不因他人的“讥笑声”而质疑自己,才能活得踏实、坦然。

与其去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如静下心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也许,遇到某一个契机,他人自然就能看清真实的自己了。

面对他人的“讥笑”,不急不怒,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份胸怀,更是一种境界。



面对困顿无动于衷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有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困顿与顺境也是在不停的互相转化。

如果一旦处于困顿中,就怨天尤人、心有戚戚,那么,就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痛苦。

真正厉害的人,不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够守住自己的一颗清静、安定的心。

当我们处于困顿中,也许无力改变当下的处境,但是,我们却能够改变自己的心态与行为。

所谓“境随心转”,心态转变了,外界的一切,自然也会发生转变。

乐观从容的人,即使处于困顿中,也依然会保持原来的节奏,该吃饭时就吃饭,该睡觉时就睡觉,该学习时就学习,默默的沉淀自己。

等机会到来的时候,他们就会迅速抓住时机,“乘风而起”。

经历的事情越多,就越渐渐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智商、情商拉开的,更是“心力”拉开的。

唯有稳得住心,才能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人生海海,我们会遭遇许许多多的干扰。

面对干扰,唯有让自己的心“钝”一点。

修好“无动于衷”的定力,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来。


综合:@醒读哲学
图片:物道
设计:欧阳静
投稿邮箱:yedu@nandu.cc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图片)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