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实
订阅
每天一个深度案例,聚焦社交增长策略
见实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该公众号

会员可查看最新的全部文章

^__^ 11 / 19
最近一段时间,见实陆续收到两个品牌的反馈:没加预算、只改了卡片形式,加粉率直接翻倍。这种结果在包裹卡体系里并不少见,但新鲜案例仍值得分享。下面直接进入案例:案例一|某大健康品牌:从8%→20%,刮刮卡一下突破天花板。这家公司原本长期卡在8%-10%加粉区间。奖品换了好几轮,加粉率仍然不见变化。参加完见实包裹卡提效共创营后,根据导师的建议,他们做了一件事:把卡片从“普通卡”换成刮刮卡。礼品只做微微升级,重点是把用户的“看一眼”变成了“刮一下”。数据也终于突破瓶颈:加粉率从8%升到20%。目前他们正在尝试下一步:异形撕撕卡——进一步提升“强行为触发”。案例二|某零食品牌:从3% →7.7%,3分钱的卡片也能翻倍。这个案例更有普适性,因为它完全没动预算。他们的原始加粉率是3%。听了导师建议后,他们将卡片进行了大改:把3分钱一张的卡片,换成了“抽奖玩法”的卡片,侧重信息结构与呈现。结果非常清晰:加粉率从3%升到了7.7%,并且是在一个月内实现的。为什么都翻倍?其实这两个案例有一个共同点: 把“普通型卡片”改成“强交互型卡片”。普通卡片逻辑:看到福利→考虑要不要→很多人直接略过。刮刮卡/抽奖卡逻辑:看到玩法→产生好奇→不参与不甘心。这种转变是:从“靠意愿加粉”,变成“靠行为驱动加粉”。在包裹卡体系里,互动卡片就是典型的“低成本高行为触发可规模复制”。也是最容易拉升加粉率的第一步。这也只是包裹卡体系中的很小一部分。在见实的包裹卡共创营中,我们拆过更多体系化提效策略,包括不限于:盲盒卡与组合卡的增效逻辑,加粉率与首单转化率如何联动提升,如何进行A/B测试找到卡片最优组合。这些不是“小技巧”,而是一套完整的可验证增长能力。接下来的2026年,我们也将重度推进该系列可量化、可验证、可复制的技能提升共创营,全年围绕“私域 · 全域 · AI”方向展开。第1期已经定了,1月在杭州进行,核心议题就包括包裹卡提效在内,还涉及公私域爆品打造、AI提效落地、付费会员等方向。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让你带着问题来,带着能验证的能力回去。欢迎你一起参与,评论区可以提前锁定1月活动名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