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智库
订阅
MBA智库是经管类专业学习成长平台,为提升全球企业管理者的能力而努力;影响百万经管人,成就更优秀自己。旗下拥有百科、文档、智库课堂、资讯、商学院、培训、智库达人、智库帮帮等频道。
MBA智库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该公众号

会员可查看最新的全部文章

^__^ 10 / 24
发现一个真相:生病并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缺德事,而是你做了太多对不起自己的事。一、我们的身体,远比我们想象中更爱我们。 心理学上有个「第三人效应」,意思是当你濒临绝境时,身体会启动最后的保护机制来挽救你。1933年英国探险家弗兰克在独自攀登珠峰时,在极端天气中耗尽体力。就在他即将放弃时,突然感觉到身边多出一个人,默默陪伴他完成最后一段攀登。而当他登顶后,这个神秘同伴却消失了。 这就是"第三人效应":当身体达到极限,意识濒临崩溃时,大脑会启动应急系统,创造出陪伴者或指引者的幻觉,帮助我们突破生理与心理的极限。我们的身体从未放弃,所以请好好爱它。比如,在每次感冒前,你一定会先经历一段睡不好、吃不好的日子;或是胃痛发作前,总是连着几天三餐不定、压力山大。这都是身体在提醒你,“看看我,我需要休息。” 二、人最该善待的,是自己。 很多人对外人客气周到,对自己却格外苛刻。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做到,答应自己的休息却一拖再拖。 认识一位全职妈妈,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老公的需求永远排在第一位。直到某天送孩子上学时,她突然在校门口晕倒。检查后发现是长期过度劳累导致的。醒来后她说:“我一直觉得要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庭,却唯独对不起自己。” 这话让人心疼。我们总怕亏欠别人,却不怕亏欠自己。可你知道吗?这世上唯一会陪你走完一生的,只有你自己。如果连你都不善待自己,还能指望谁呢? 三、慢下来,才能走得更远。 现在的人总怕落后,把生活过成了赛跑。其实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给生活留白。 朋友小关曾经是工作狂,直到他被头晕的厉害,被查出颈椎严重变形。医生警告他必须改变生活方式。他开始每天强制自己散步一小时,周末尽量抛开工作多休息,同时做康复训练。起初他觉得浪费时间,后来却发现,正是这些“慢下来”的时刻,让他思路更清晰,很多idea也在此时产生,他的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 就像种地要休耕,土地才能保持肥沃。人也需要定期“休耕”,给身心充电的时间。 最后想说,生病也许不是惩罚,而是身体在用它的方式爱你——它在提醒你,该回头看看自己了。 从今天起,试着对自己好一点: - 累了就休息,别硬撑; - 想哭就哭出来,别总忍着; - 偶尔偷个懒,天不会塌。 记住,对自己温柔,不是懈怠,而是为了让生命走得更稳、更远。
^__^ 10 / 20
今天聊一点扎心的:三四十岁的你,也许正处在人生最忙碌的阶段——事业爬坡,孩子尚小,父母渐老。但你是否算过,如果按平均寿命来看,人生余额还有多少?可能还能吃40多次年夜饭,度过2000多个周末。这个数字听起来宽裕,但仔细一想,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我们总说“等以后”——等孩子大点,等工作稳定点,等房贷轻松点。可时间从不等人。我一位36岁的朋友上个月突然查出甲状腺问题,她说:“我一直以为中年离我很远,直到看到体检报告让我清醒。” 人生没有无限续航。认清余额,不是制造焦虑,而是提醒自己:不要把美好都寄托在遥不可及的“某一天”。想陪父母旅行,想培养个爱好,想换个活法——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 这个年纪的你,可能已经尝过职场的起伏,见过人情的冷暖。该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在意,不是所有事都值得你纠结。 我的朋友阿肯曾因工作群里无休止的争论而心烦意乱,直到某天他突然意识到:“与其在这里争对错,不如陪孩子下楼打场球。”他退出了争论,找回了亲子时光的宁静与快乐。 确实,三四十岁最该学会的是“精力管理”。把时间留给真心相待的人,把精力投入真正重要的事。远离消耗你的关系,放下无意义的较劲——你的情绪和时间,比什么都珍贵。 如果说二三十岁是在为别人活——为父母的期待,为家庭的责任,那么到了三四十岁,是时候把自己也放进人生的议程了。 把自己放在重要位置:定期锻炼,保证睡眠,学会说“不”。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你在意的人。 持续投资自己。别让“太忙”成为停止成长的借口。每月读本书,学个新技能,发展个兴趣爱好。这些投入未必立刻见效,但会让你的内心始终保持活力。 学会取悦自己。周末看场电影,午后泡杯好茶,约好友聊聊天。这些小小的快乐,是支撑我们走过忙碌日常的重要力量。 三四十岁,不是青春的尾声,而是人生新篇章的开始。你比二十岁更懂自己,比五十岁更有精力——这是独一无二的优势。 看清人生的余额,但不焦虑;知道时间有限,更懂珍惜。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人身上,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事上。 愿你在奔忙中不忘自己,在时光里活出温度。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值得你用心对待。
^__^ 10 / 16
活到一定岁数,慢慢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所有事都适合拿出来跟人聊。有些话,说出去的时候以为是分享,后来才发现,可能是给自己埋了颗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响的“雷”。尤其是下面这四件事,最好能放在自己心里,守住了,生活会省心很多。第一,别谈你的经济状况。钱财的厚薄,是人际关系的试金石,也最容易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你手头宽裕,旁人知道了,真心祝福的少,暗中嫉妒或盘算着如何得些好处的人,可能更多。原本单纯的关系,容易因此变味。你若经济拮据,向人倾诉,换来的实质性帮助有限,却可能招来无意的轻视或有意的疏远。财不外露,困不乞怜,让自己的经济状况保持一点模糊,不是虚伪,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智慧。过得好不好,自己知道最重要。第二,别谈家庭的纠纷。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夫妻争执、子女教育、婆媳关系……这些关起门来的事,一旦拿到门外说,性质就变了。你掏心掏肺的倾诉,在别人听来,可能只是一个故事,甚至成为社交场上的谈资。外人无法真正体会你的处境,给出的建议往往隔靴搔痒,甚至可能火上浇油。家事的对错,本就难以厘清,向外求援,常常是问题没解决,反而增加了新的尴尬与困扰。家的围墙,需要从内部修缮,而非从外部打破。第三,别谈还没做成的大事。心中有了宏伟的计划,在它落地生根、长出幼苗之前,最好秘而不宣。过早地宣扬,至少有两个坏处:其一,会提前消耗掉那份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激情和动力,仿佛说出来了,就已经完成了一半;其二,给自己架在了过高的期望之上,万一事与愿违,当初的豪言壮语就成了沉重的负担,徒增笑耳。真正的成熟,是让成果在沉默中孕育,然后用事实说话。成功的果实,远比播种时的宣言更有分量。第四,别谈过往的恩怨。谁的生命里没有几道旧伤疤?那些曾经受过的欺骗、遭遇的背叛、感受的不公,若反复提起,无异于将已愈合的伤口一次次重新撕开。倾听者或许会报以短暂的同情,但更多的,是可能感到疲惫与无措。而你,则在不断的诉说中,反复咀嚼着过去的痛苦,让往日的幽灵持续消耗当下的心力。放下过往的恩怨,不是选择了原谅,而是选择了善待如今的自己。让往事安息,心灵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慎言,不是沉默寡言,而是懂得何为分寸,何为界限。在这喧嚣的世界里,为自己保留一片不被打扰的内心净土,那里生长着的,是真正的从容与安宁。有些话,不说出来,就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智慧。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