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 • 10 / 30
              下周,我的新一届私董会要正式开班。这几天同事们在密集的和创业者伙伴们交流,收集他们关心的问题。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一个问题,几乎出现在所有创业者的问题清单中:组织能力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这是什么意思?很多创业者,包括年轻时的我,都曾经对一些“大公司病”心生不满。开什么周会?定什么目标?做什么考核?那么冷淡,都是一起战斗的兄弟,有什么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有什么是办公室吼一嗓子解决不了的?用激情感染伙伴,胜过一切管理。然后,我们通常会下定决心,等自己创业,一定要做一家简简单单、不用管理、没有办公室政治的纯粹公司。然后呢?然后通常就是一系列焦头烂额的问题。公司只有5个人的时候,确实可以不用管理。每个人状态如何,你心里门清。但到了20个人,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开始有人表演给你看了。你发现,电梯里总能偶遇到同一个同事,每天向你热情的打招呼,再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辛苦。你以为是巧了,但其实他是算准了你的上班时间,每天偶遇刷脸熟,就为了你在考核时的那一句“这个小伙子我有印象”。下班时间到了,大家伸头一看,哎呀,老板还没走。老板几点走,我就几点走。大家相视一笑,接着办公接着演。人人都是加班表演艺术家。规模再大呢?比如超过150个人,那就会发生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公司里开始有人你不认识了。遇到一个生脸,你都分不清究竟是新来的同事,还是溜进来偷商业机密的竞争对手。你想想,你所谓的“激情管理”,还能怎么搞?这样的团队,在业务扩张、团队规模扩大后,往往就是剧烈的内耗、组织成本急剧增加。没办法,只能裁员,再回到小团队。往往还要感慨一句:还是小而美好啊。然后呢,在吃了无数次亏后,才能反应过来,原来是自己的组织能力,没有随着规模配套提升。 到最后,那些我们曾经“厌恶”的管理工具,OKR、KPI、周会、目标管理、强制分布,最后一个都逃不了。复杂,是做大的代价。大公司规矩多,不是因为大公司蠢。只是因为大公司遇到的难题,小公司暂时还“没资格”遇到。而私董会的重要功能,就是帮这些从1到10阶段的创业者们,补上各自的“管理基本功”。组织能力,是“草台班子”和“正规军”的核心区别。我的“刘润私董会”,目前还剩最后几位学员名额。如果你对这种形式感兴趣,欢迎查看下面这篇文章了解详情,并联系我的同事。期待你的参与。《公司最大的天花板,永远是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