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 • 9 / 01
当你阅读学习的时候,不要立刻做笔记,而是延后一段时间再做。以我为例:我读书的时候,不会一边读一边做笔记,而是以知识点为单位。读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可能几页到几十页),休息一下,在脑海中咀嚼和回想刚才读到的内容,用几个关键词记下要点。再继续往下读。等到晚上,我再对白天记下来的要点进行整理,梳理成一页完善的笔记。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它可以「迫使」大脑努力去记住更多的信息。大脑有一个习惯:出于节能,如果一段信息被我们写下来了,大脑就会倾向于把它从脑海中清除掉,因为大脑会觉得它已经被妥善保存起来,不需要再去记忆了。所以,如果你总是学到什么立刻记下什么,那么其实你记下的信息只会留存在笔记上,很难好好地被大脑记住。第二,它可以人为制造记忆的「回放」。我在之前的分享里讲过:学完一个新信息之后,大脑需要一段休息放松、什么也不做的时间,在脑海里回放这个知识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记住。(关于回放,详见:一个每天都能做,并且能让你收获巨大的好习... 而人为制造一段休息和延后的时间,就是给大脑这么一个机会,引导它去充分回放信息,更好地加强记忆。第三,它可以抵消大脑对新鲜信息的渴望,避免自己把新信息一股脑全都记下来,缺乏重点。很多朋友问:读文章、读书、看视频时,经常觉得每一句话都很重要,都想记下来,怎么办?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新信息会激发奖赏回路,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所以,大脑对新信息会有一种渴望感,渴望把它们全部记下、消化。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用这个「延后笔记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经过这段延后的时间,大脑的新鲜感会削弱,你会更加清楚地发现:哪些内容是你感兴趣的,需要详细研究;哪些内容是你不太感兴趣的,仅仅知道就可以。那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前者去巩固加工。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给你一些帮助和启发。—— 手工分割线 ——近期的推送,如果你还没看过,欢迎阅读: 如果你有这种特质,请一定好好珍惜它也许这会是你的隐藏竞争优势。 7条越早知道越好的道理一些我这几年的感悟和心得。 分享一个很小众、但值得每个人培养的能力培养认知灵活性,能让你更好地应对压力。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