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外同学
订阅
圈外同学商学院官方公众号(原名圈外孙圈圈),提供个人发展的所有干货,做你口袋里的职业规划导师,陪你成长!
圈外同学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该公众号

会员可查看最新的全部文章

^__^ 1 / 03
为什么学历能力都不差的人,往往混得一般?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人,把在学校拿高分的法则、顺延到了社会和职场上。在校时、弥补低分科目就能拿到高分所以毕业后依旧会无限关注自己的缺点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到一个机会时,首先浮上来的念头不是兴奋,而是:我有什么样的缺点,我不太适合说个典型的例子,常有学员问:圈圈老师,我非常内向,如果做副业谈单,我聊不来怎么办?这个案例非常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正确的思路,你应该思考的是:我如何把“内向”的特点,结合到我想要的机会中比方说,我们有个i人同学,叫小农,普通话不标准,去人多的场合会不好意思说话但他做操盘手副业谈合作,一天之内就能签下他的前司大老板因为他谈合作时有一个特点:坦白自己是个i人,更擅长托举、不会“专注汇报和画饼”,让对方相信自己会专注于做事如果从“抓住机会”这个角度出发,大多数人拥有的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而是特点从需求出发,结合你的特点,才能形成你的优点应该抓住的机会,有什么样的特点 1、试错成本低、投入成本低全职和兼职做个自己副业,本身成功率没有明显差异,影响普通人成功率的只有试错成本对于普通人,可以先从线上找方向。除了时间,不需要任何成本 2、做增量不要做存量我们有个学员做了5年多的财务,觉得财务没发展,就报了一个插画课,想业余时间学点插画去接单这就非常离谱, AI 未来会改造哪些岗位我们没法完全预估,但现实是AI现在已经替代了一部分的设计师了但如果你是在做增量市场,市场扩大的速度是足够包容新手小白入局的话句话说,你掌握的技能的回报值,不取决于你的水平,而是技能的稀缺性如果你是在自己岗位工作3年以上的职场人,有想法做副业、转型或者找到另一条自我提升路径,欢迎点此添加小助手的微信,领取一份《不同行业职场人从0-1副业经验案例》和《操盘手入门万字手册》可以参考与自己背景、情况相似的学员,思考如何拓展自己的发展曲线,所有的案例都是今年以来我们拿到成果的真实学员案例而《 IP 操盘手入门万字手册》可以让你快速判断,IP操盘手是否适合自己这是我过去三年带了上万人去探索各种各样小而美的生意,成功率远超其他的岗位,一定要领取一份一年时间里,有300多人全职成为个体操盘手,30多人开了自己的工作室,还有更多人将操盘手作为兼职,开启了更多可能
^__^ 1 / 02
建议大家尽早投资自己的生存技能想分享一个观点:绝大多数人都混淆了生存技能和生活技能的概念。举个例子,我常被问的一类问题是:我自考了xx证书,还学了xx插画,但是没有变现怎么办。没有变现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技能都属于“生活技能”,他们的特点就是直接作用于提升你的专业。比方说,自学心理咨询课程并且拿下了证书——证明你有一定的心理咨询能力;学了插画课程——证明你有一定的绘画能力。但专业能力≠搞钱能力。也就是说,当你学完课程/拿到证书的那一刻,并不意味着你就拥有了足够匹配你专业能力高度的“付费用户”。所以,真正的生存技能其实是:告诉别人你有专业能力的声量。我一直有个观点,声量对专业技能有加持作用,足够大的声量甚至会对你的专业能力产生额外的增益,比方说:直接塑造影响别人对你的认知。这里的声量,不是说你要成为某个行业里的头部大佬、让你被业内人人敬仰,不是的。而是说:你要想办法在某个或某几个行业的圈子里面,让别人知道你,认可你,信任你,愿意跟你「合作」。你必须有能够让别人知道你、接触到你的机会。简而言之:一件事情、一个需求,如果很多人都可以做,那么为什么要选择你?你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我现在有一个需求,需要找能够满足的人,那么我怎样才能找到你?怎样才能相信你能做得好?很多时候我们说一个人「专业」「优秀」,其实未必是指他的能力多么出众,而是说他能够让多少圈子里的人知道他,相信他能够把事情办好,愿意去推荐他。你再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找到愿意跟你合作的人,那么,一拍即合。如果你是在自己岗位工作3年以上的职场人,有想法做副业、转型或者找到另一条自我提升路径,欢迎点此添加小助手的微信,领取一份《不同行业职场人从0-1副业经验案例》和《操盘手入门万字手册》可以参考与自己背景、情况相似的学员,思考如何拓展自己的发展曲线,所有的案例都是今年以来我们拿到成果的真实学员案例而《 IP 操盘手入门万字手册》可以让你快速判断,IP操盘手是否适合自己这是我过去三年带了上万人去探索各种各样小而美的生意,最终测试出成功率远超其他的岗位,所以一定要领取一份一年时间里,有300多人全职成为个体操盘手,30多人开了自己的工作室,这些人已经脱离职场,还有更多人将操盘手作为兼职,开启了更多可能
^__^ 12 / 31
说一个比较反直觉的事情:大多数人的成就往往是低谷期带来的。前段时间和我们一个老师沟通,她是个95后,26岁后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促使她拿到现在这个成就的根本原因不是努力、而是她刚毕业前两年就被连裁3次,她发现打工这件事不靠谱了、于是从个体户开始干起、一路走到现在。我知道,今天绝大多数职场人都恐惧“裁员”这个字眼,但通过这个案例我想告诉你,越早被裁越是件好事。因为无论是职场还是人生,低谷期只是一种提示信号,在警示你原先的路径走不通了。当你不断努力向前的过程中,你会匮乏向外看的视角,会自然忽略掉自己是否在悬崖边疾驰。只有暂停下来,你可以开始去思考,我现在做的事情到底能不能走下去?我将来还要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我的老粉应该还记得,21年的时候,我们公司亏钱亏得特别厉害、新一轮融资也失败。投资人本来已经跟我签好了协议,最后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办法打钱了。现在回想一下,如果当时我选择继续去融资,我觉得圈外还会继续原来的烧钱的模式,其实我是停不下来的。但是正是因为那个时候融资被断,我才开始正视当时的模式是有问题的。我开始重新思考我现在做的事情到底是不是对的?我是不是应该去调整我的商业模式?所以,后来我们才完成系列的转型,才回到了今天这样一个非常健康的一个业务状态。进一步说,遭遇低谷不躺平,你是能取得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成功。你需要且唯一必要的就是动起来,因为当你在谷底了,往哪个方向都是上升的。而且你会发现,无论是个人、公司、还是行业,基本都是遵从这个规律:现在的大多世界百强公司,都是全球经济低谷期生长起来的。现在大家都说大环境卷,但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反而是最不卷的时候。因为当大多数都信心不足、低迷的时候,你还在做、你就在进步。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扩散自己的视角,让自己看到更广阔的路面。如果你是在自己岗位工作3年以上的职场人,有想法做副业、转型或者找到另一条自我提升路径,欢迎【预约】我在1月2号晚8点的直播这场直播是新年第一次大直播,会专门讲解这一年多来,我看到的职场转型方向和小个体机会内容都是结合我这一年与各行业小个体、老板交流出的心得与信息,非常干货,预约来听来可以对明年职场规划有一个全局的了解,直播干货程度抵得过市面上的百元课,不要错过
^__^ 12 / 30
所有关注圈圈的读者们粉丝们,2024年就要结束了,想要对大家说几句话。我知道这一年很多人过得并不容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有些人努力无望,于是选择彻底躺平,而另一波人却不断努力、仍然想要对抗时代的洪流。不知道大家更认同哪种选择,但对于我而言,我更倾向于站中间。因为我并不认为在这个时代,彻底躺平会获得真正的内心宁静。但我同样也并不认为,一味努力会有结果。因为对于我们很多普通人而言,对于成功的想象都是错的。很多人觉得,自己不成功是经验不足,方法不足,胆量不足,能力不足,其实原因可能没那么复杂,只是因为没有见过成功而已。在面临时代的选择时,纠结选左还是选右,可能是因为你没有看过远方。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站在中间,去看哪些人拿到了结果。这1年,我看了很多生意,很多行业,有大家都看好的身心灵、大健康、青少年教育、美业,也有大家普遍觉得很卷的电商、消费、教育,看到了这三年到底是哪些人拿到了结果。所以,1月2 号,想跟大家直播分享我在2024年的成长,和2025年我的看法。我并不觉得自己能够预测未来,但当你对成功的感觉有了一个具象的样子的时候,你的下一步就不会再内耗了,你也就知道你的最优解既不是选左也不是选右,而是应该勇敢而且正确的向前走一步。 1月2号是个开端,后面春节还有系列直播。一年开始的状态,决定了一年的运气,所以,到我的直播间来,给大家一些好运!
^__^ 12 / 29
和朋友聊天聊到一个话题:不自信应该是优秀人群的常见病。这也是99%的职场人都存在的问题。这里的一个点是:绝大多数完成大学教育、能够在不错的公司里工作的人,都是从大量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从数据上而言,是绝对的优秀人群。但恰好是这种不断胜出的机制,导致大多数职场人害怕失败、在思考“做点自己的事”时、变得畏手畏脚不自信。因为商业世界里大多数的成功,不来源于一直成功,而是不停失败、不断试错。你可以这样理解:成功概率=1-(1-一次就成功概率)^试错次数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人的做法都是错的:每个事情尝试一次,然后得出结论说自己不适合。或者更常见的心态是:XX获得成功是因为有资源/背景/专业,我什么都没有。但如果代入上文我们提到的成功概率公式,你会发现别人一次成功概率越大、代表你的成功概率也足够高。就比方说我的一个朋友、他做过筋膜枪的生意,做过牙齿矫正的生意、开过健身房的生意、还做过上门厨师的生意,但是他是学体育的、也没上过大学。当然,并不是建议大家都去做实体店,而是说你会发现一件事情的你是否能做成的概率、与你的专业、背景没有决定性关联,唯一的决定因素就是:这件事别人的成功概率是多少。这背后暗含的其实是哪些领域存在大量需求、需求带来机会。其实非常成功的人的共同点都是“找到大量需求”,然而更多人同样拥有优秀的表达、逻辑、思考能力,但却只意识到自己渴望成功、一定要尽量避免失败,却没意识到他们的想法往往和成功背道而驰。但实际是:如果在某个领域里,你真的尝试多次依旧失败了,也许该值得庆幸,这代表你排除了一个机会正在不断减少的领域。所以,多关注哪些领域能够让你“最小代价持续试错”,而不是犯错本身。如果你是在自己岗位工作3年以上的职场人,有想法做副业、转型或者找到另一条自我提升路径,欢迎【预约】我在1月2号晚8点的直播这场直播是新年第一次大直播,会专门讲解这一年多来,我看到的职场转型方向和小个体机会内容都是结合我这一年与各行业小个体、老板交流出的心得与信息,非常干货,预约来听来可以对明年职场规划有一个全局的了解,直播干货程度抵得过市面上的百元课,不要错过
^__^ 12 / 27
前两天在和朋友聊到一个话题: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岗位都要求候选人35岁以下?很多人说什么年龄大了体力下降,但是一种很少被人看到、但是可能才是直击本质的是:一个岗位要求35岁以下,是因为公司默认35岁以上的人,在这个岗位上就没有成长了。换而言之,我只需要70分的执行熟手,你是90分的细节高手?但我这个岗位只要求熟练就足够了。因为绝大多数公司目前在做的业务根本就没有创新,只是基于一个信息差或者商业模式,就把这个生意给做起来了。换而言之,未来更多的公司可能只需要极个别的人去做决断和沟通,然后一群熟手做执行。那么,如果你处在30-40这个阶段,或者即将来到这个阶段,该怎么办呢?提供2个思路: 1、尽可能去聚焦着“人”做事,而不是聚焦“技能”做事。什么意思呢——老板需要获客、专家需要知名度、甚至于普通白领也需要求职,这些都是有需求的人群。那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具体的需求点:业务需求:互联网和短视频愈加发达,线上获客成为新途径情感需求:经济下行期的迷茫和不确定性,身心灵,玄学等娱乐需求:失去向上渴望进入躺平状态,游戏,文化活动等单身需求:没有家庭责任更多自我取悦,美容,学习等银发需求:初老有闲有钱人群的需求,兴趣,养生等风口会消失、红利会消失,但用户的需求,不会随便消失。 2、尽量服务“有钱”人群同样的能力,你的服务对象不同,支付能力不同、你的收费就是不同的。举个例子:这两年什么星盘、紫微斗数很火,你服务一个大学生可能最多收500,但如果服务一个老板,你可以收到1万。最重要的是,两者的时间成本不同、期待不同,所以同样的付出成本,老板群体会觉得“更值得”。如果你是在自己岗位工作3年以上的职场人,有想法做副业、转型或者找到另一条自我提升路径,欢迎【预约】我在1月2号晚8点的直播这场直播是新年第一次大直播,会专门讲解这一年多来,我看到的职场转型方向和小个体机会内容都是结合我这一年与各行业小个体、老板交流出的心得与信息,非常干货,预约来听来可以对明年职场规划有一个全局的了解,直播干货程度抵得过市面上的百元课,不要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