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 • 9 / 13
本来不想再写西贝公关的,但从昨天下午到晚上,看了罗永浩的直播,再到今天上午,「餐企老板内参」还有一堆大佬朋友圈转发背书,还是忍不住想说两句。公关真的很努力了,但效果确实很烂。再厉害的公关也管不住自己老板的嘴。我昨天还吐槽:这嘴要真管不住,就捐出去吧。当然,这话当脱口秀段子听听就好。我是觉得,这件事本质上是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事。消费者吐槽了,品牌乖乖回应、整改就行了。要搞清楚,我们的客户是谁。如果西贝真在乎客户,就该把预制菜哪些用了、哪些没用,像老乡鸡一样亮出来。透明是一种手段,更核心的是心态,你到底是把对方当客户,还是当敌人。一开始就带着负面动机的假设,品牌动作就会出问题。尤其老板心里怎么定义这个假设的。在我看来,如果一开始不做「假设」,把对方当成一个普通用户,尊重用户用餐体验,哪怕客户有误解,解释清楚,再补偿一个新的体验,这事就能往另一个方向走。这才是真诚的力量。只顾自己的愤怒和面子,那不是把客户放在第一位了。我始终没想明白,老板为什么要上纲上线。之前不少老板因为类似的「上纲上线」吃过大亏。罗永浩是不是「黑嘴」、是不是「网红」,那都不重要。他是消费者,他觉得吃得不好,说两句不满意,本来是合理的。品牌整改一下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硬扛?问题在于,昨晚直播之后,这事已经超越了罗永浩个人的抱怨,是把你所有问题彻底暴露到公众视野。此时,西贝面对一帮消费者群体的疑惑。这应该去解决的,你不去解决,还在表达自我。更讽刺的是,我看到一些人更激烈了。说为「预制菜」正名,起诉罗永浩。我认为这是非奸即坏。他们心里想的并不是客户,而是自己的名声。因为对象是老罗,他们第一反应是「老赖」和「诋毁」,完全没有顾及对方糟糕的用餐体验,这种自损一千,伤兵八百的做法,我真无法共情。是不是到了老登年纪,很多老板就变得易怒,不愿接受意见,容易冲动?说到底,品牌和客户是什么关系,取决于老板初心。客户是谁并不重要,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罢,核心是:他在你这儿的体验是真实的。所谓柔性公关,应该把重点从「自证清白」转向「价值重塑」;从「法律对抗」转向「情感共鸣」;从「预制菜之争」转向「手工技艺」的叙事。哎,万事终究都有代价。。。作为消费者,我真看不懂,但表示尊重;我昨天的文章:西贝遇上罗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