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 • 10 / 18
《经济学人》的调查显示,全球约90%的跨国企业将英语作为官方或工作语言。有研究表明,互联网商业内容中以英文语言撰写的占比超过50%。中国企业出海的品牌 PR,积累英文商业报道内容是绕不过去的门槛。我们细看报道中国的各种英文内容,又可划归为三类: 1️⃣ 用英文写中国本土,关注的是中国特色的事情。中国的宏观经济、中国的历史文化,甚至老外来中国体验中国旅行、品尝中国美食,这些都包括。但对于海外英文受众来说,如果他们对中国就是不感兴趣呢?那么这些内容将与 TA 完全无关。 2️⃣ 用英文写中国企业出口的产品,关注的是具体产品的营销。无论是智能硬件、软件服务、医药设备、汽车出口甚至奶茶餐饮,都需要用英文做产品推广,以促进海外销售、扩大市场份额。对于海外英文受众来说,即便他们对中国本土发生的事情不感兴趣,他们也需要关注这类信息,因为这些产品和服务已经出海,且就在他们身边。 3️⃣ 用英文写中国企业的全球品牌,关注的不是具体产品,而是公司作为整体的品牌故事。这类内容是中国企业在英文世界被认知、被识别的基础。这个故事可以是企业参加一回海外会展,发布一个海外新品,签订一个海外战略合作,也可以是针对企业创始人或高管的一次深度专访,还可以是企业(如果已经上市)的业绩公开发布与投资人沟通信函。对于海外英文受众来说,无论是作为中国企业的客户、供应商、投资者,还是海外本地的政府监管机构,都需要关注这类信息。因为具有“全球品牌”的中国企业,将有能力显著地融入海外,成为全球本地化(Glocalization)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中国企业全球品牌的英文内容积累过程,就像一本本讲述企业故事的“书”,不断地被放进英文商业内容这个“图书馆”的大池子里面。通过持续的内容沉淀和运营,我们让这些“书”连成一个完成的“系列”,并让这个“系列”能排在书架更靠前的位置,当海外受众需要查询时,可以快速地检索、读取、理解中国企业的“连环画”。 36氪出海认为,中国企业全球品牌的漫漫征程,应当以这样的姿态迈出第一步。 @36氪出海与英文媒体 KrASIA(kr-asia.com)持续关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欢迎与我们建立联系,或添加36氪出海作者微信:wow_vickyy(请注明公司及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