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喜欢被动一点

很帅的投资客 2023-11-20 21:50
(文末照例有一张图总结)
大家好,我是很帅的狐狸
今天我打算聊一聊
基金公司近期的 

明显变化

因为最近我发现哦
基金公司们越来越被动了

前几天跟老钱在聊,发现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指数基金份额在逆势上涨


叠加大盘的颓势,主动基金的规模跌了快15%——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投资者们开始增持指数基金?


Part 1

🤔 为什么指数基金在爆发?


我们可以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个层级来考量——

1. 需求端


其实类似的爆发趋势,我们在海外也可以看到,比如美国的情况——


美国的指数投资占比一直都在上升。
其中,有两个阶段斜率比较陡峭(也就是占比上升得比较快):一个是1995年到2000年;另一个是2015年之后

复盘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两个阶段恰恰是主动基金跑得不如指数基金的阶段——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我跟大家分享过我刷到的《台湾银行家》的一篇文章,里头也提到——
中国台湾地区的投资者们,在经历了「全民疯股」热之后,特别是经历了2008年金融海啸后,大伙发现把钱丢给基金经理,还不如投资指数,于是他们开始热衷于投资指数基金。


比如我今天刷到的一组天弘基金的数据——
截至9月30日,其场外指数基金保有金额增长了3.66%,保有份额+13.95%。
而其中,个人投资者的保有份额增长了15.65%


除了需求侧的变化,指数基金的爆发,也有供给侧的影响——

2. 供给端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一篇论文《The implications of passive investing for securities markets》,监管对基金等资管机构的费率进行了严格监管,这会让基金公司有动力去推出更多指数基金。
严格监管下,基金产品能收到的管理费变少了。


而指数基金产品遵循有效市场理论,更注重的是对指数的追踪。
换句话说,它的投研成本比主动基金会低很多。
所以基金公司自然有动力去推出更多指数产品,毕竟成本低点。


而中国目前的监管趋势也很类似——


目前已经有不少基金公司在费率上作出了调整——


所以我们也看到,今年开始,基金公司们在大力推广指数产品——


除了费率的因素,还有一个因素正在加速指数基金的发展——投顾平台的发展(来源:《指数化投资在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应用研究》,2023)。
现在我们用蚂蚁财富等理财平台,其帮忙配置的资产,有不少主推的都是指数基金。
像是其「目标投」工具,主要配置的就是指数基金——



Part 2

💡 这会带来什么影响?


参考美联储2018年的一篇工作论文,随着指数投资占比的提升,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影响——

影响1:流动性转换风险降低


指数投资的主要工具之一是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以前我们也科普过:ETF有一个特点是,申购的时候要用一篮子股票去换,反过来,赎回的时候则是换回了一篮子股票。
毕竟构成指数的一篮子股票,咱没个几百上千万的也拿不下来。

所以一般我们小散买ETF,都不是直接跟基金公司买的一手货,而是跑去二手市场(交易所)里头跟其他投资者买二手货。


因此,当ETF被小散们卖出的时候,往往也只是被其他投资者给接手了,ETF也就是基金本身并不会因此抛售它持有的股票。
这点不像大部分主动基金——主动基金的小散们一旦赎回了,基金也只能把股票给抛售了。
所以这对股票们的流动性转换风险会小很多。

影响2:资管机构集中度提高


对于指数投资来说,追踪同一个指数的基金的业绩一般差不了太多。


所以对于追踪同一个指数的基金来说,往往只会有少数ETF或投资基金比较好卖——
往往这些头部基金的指数偏离度会比较低,规模也比较大。
规模比较大还有个好处是——毕竟很多成本都是固定的,规模大了也有规模效应,可以把成本给降下来。


根据2023年的半年报,权益指数基金最多人持有的是天弘基金。
我搜了下,它的指数基金的费率确实是比行业平均低一些。

来源/ 金融界

影响3:资产相关性提高


最后一个影响,也很好理解——
指数基金买的毕竟是一篮子股票。
申购指数基金的资金入市后,相当于这些钱都在同步买入这一篮子股票。
相应的,这些股票的股价都会被推高。


反过来,赎回指数基金的资金变多的话,这些股票的价格都会被压低。
所以,一旦一个公司的股票被加入到指数里了,虽然说会带来不少增量资金,不过这个公司的股价也会跟指数里其他公司更为相关。
这有点类似板块里某个票一涨,其他的同行也会被带着涨一样——


毕竟现在还在市场低点,这时候去推指数基金,长期来看大概率可以有不错的业绩,所以今年以来指数基金变多也很好理解。


至于在投资的选择上,当你看上某个指数后,在挑选具体的指数基金时,有几个选择标准可以作为参考的——

首先,最重要的指标是跟踪误差
记得有次跟某指数基金经理下午茶,他提了个有意思的问题——


圈子里的共识是「不好」——
要追求超额收益的话,投资指数增强或主动基金就好了。
而且对某些类型的投资者来说,指数基金做出了超出指数的收益,反而会带来亏损
比如,如果我是用定投的方式在投资,超额收益可能会导致我加仓加在了更高的点位。
又比如套利投资者,买入指数基金后卖出成分股,可能会压缩套利空间。

第二个选择标准,是费率


第三,还得考虑下基金规模的事。
太小的基金,除了前面提到的「费率没优势」以外,更极端的情况下,是基金规模小到连维持运作的成本都覆盖不了。
持续亏本的话,这个基金很容易会被清盘。

总的来说,选指数基金建议关注费率较低、误差小的品种,同时注意基金的规模不要太小。

最后照例来个一张图总结——


P.S. 最近我更新得是比较低频,so,也欢迎关注我们团队每个工作日都更新的日报内容——


🤑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 相关阅读:ETF科普这可能是最划算的基金

图文/ 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

📚 参考资料/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2022年度联合研究课题系列报告-指数化投资在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应用研究(易方达基金).pdf》《指数与指数化投资》《指数基金又香了?申报数量大涨,天弘指数基金规模持续跃升》《指数投资风口大年!五张图透视2023年ETF的蓬勃发展_规模_公募基金_华夏》《最新“顶流”基金经理名单出炉:张坤反超葛兰,前三齐“掉粉”》《年内已离职331位!基金经理“离任潮”凶猛,明星基金经理减负成趋势》《基金降费又有新动作!》《逾七成公募基金公司已宣布降费 8月底前或全面落地》《稳步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每日商报-时隔六年再次提价 茅台股价引爆白酒板块》《The Cyclical Nature of Active & Passive Investing》《U.S. active vs passive mutual funds: net AUM 2022 | Statista》《"The Shift from Active to Passive Investing: Potential Risks to》《Financial Stability?"》《Degrees of Difficulty: Indications of Active Success》《Active Success: Still Elusive – Indexology® Blog | S&P Dow Jones Indices》《The Implications of Passive Investing for Securities Markets by Vladyslav Sushko, Grant Turner :: SSRN》《The implications of passive investing for securities mark》《BlackRock – The Next Generation Bond Market》
觉得对你有用的话,帮我点个在看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