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 30 岁,一群没结婚的女人会怎么过周末? 20 出头的时候,对 30 岁的想象有很多,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至少也会是个成熟优雅的女性。 如今,我们过的周末,是去米花新租的房子里涂指甲油、哄小猫出来见人、聊没有营养的天、一个又一个拿出手机拍照。而米花待客的礼仪是把三个空调都开了,我们在空调房里发呆,看窗外郁郁葱葱的树被风吹动。 每人点一份外卖一起吃,凑成了这一天的晚餐,谁也不需要劳作。我们相约好绝不提工作,把工作脑焦虑脑紧紧关闭。 这些生活和 20 出头时的想象完全不一样,至少以前是不会觉得 30 岁把杨梅的汁水滴到裤子上后,吱哇乱叫得想哭,说这条裤子买不到了。 我们长大了,也仍旧慌慌张张,手忙脚乱。可是,天真和快乐没有被收走,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这份幼稚的快乐不是建立在依然被管束的「小孩感」上,而是经济独立后,依然可以选择幼稚,并在长长的生活里,留下那些和自己一样的的朋友。 世俗意义上的成就我们似乎一无所有,可是走在回家路上的脚步却是如此轻盈。 之后,我们把这份周末的幸福发在「不把天聊si」的小红书上,意料之外的,我们遇到许多令人不快的评价。 我发现,当一张照片上全是一群年轻女性时,人们总要下意识评价,然后挑选「我喜欢那个紫色衣服的/我喜欢红项链的。哪个单身,我要在里面挑一个女朋友。」 朋友的聚会,在社交媒体上,变成一份可口的餐食,在那些评论里,「我」是评价的中心,不是表达对哪个女性的认同,而是「我有权利挑选你」。 也有更过分的,是娴熟地分裂女人。「这种我见过,后来有一个嫁了,后面没多久就又几个嫁了。最后剩下的那个人懵*了 。」 女人的合照,女人的友谊,总是会有一个「传说」,依靠着传说分裂并捏造女人的真实生活。 不想回复什么,只好默默删评,遗憾有人的世界如此狭窄,对未来的想象如此平庸,并用它来预测别人的结局。正是这份越界的揣测,才造就了两个阵营的争吵。 事实上,我们真心祝福结婚的女人,也祝福不结婚的女人。 想起上周我们在米花家看脱口秀时,45 岁的王小利说:「没有人知道 45 岁还不结婚的人会活成什么样,那我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反正无论我做什么,都是榜样。」 或许以前少人讲述女人三十岁了不结婚,少人讲述这么多女人聚在一起还能做朋友,少人讲述他们的周末可以是怎样的。我们来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