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有追求稳定的习惯: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就会倾向于一直做下去。反过来,我们没有去做的事情,也许就会一直不去做。所以,要打破这种惯性路径,就需要给自己一个外在的推动力,让大脑意识到:我正在做的事情,是不是偏离了方向?需不需要调整一下?具体来说,可以试着养成这个习惯:时不时把注意力从外界拉回来,用一种第三人的角度「俯瞰」自己,把自己作为观察的客体,用第三人称来思考和分析。这可能有点抽象,我举几个例子:比如,工作的时候,可以时不时「抽离」出来,想象自己在观察着这个人,然后问一问:他是不是已经坐了很久?姿势是否不健康?是否需要起来活动一下?休息玩手机的时候,也可以时不时抽离出来,审视自己:他是否已经刷了很久手机?是否该做一点正事了?再比如,当别人向你提出一个很为难的请求,但你又不好意思拒绝时,试着这样做:想象从一个更高的角度「俯瞰」自己,然后问一问:他如果接受了对方的请求,将来会不会后悔?我是不是该帮他一把,让他能够勇敢地拒绝……当你对一个问题钻牛角尖的时候,不妨从一个朋友的角度看待自己:他这样做好像没有意义,我可以如何劝说他、帮助他,让他从这个问题里挣脱出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试一试,你也许会发现: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会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许多之前萦绕在脑海中的杂念和情绪,都会暂时被压制下来,变得能够冷静思考了。希望对你有用~ ——— 手动分割 ——— 公众号最近调整了推送规则,可能不少读者朋友看不到平时的文章推送。所以,我后面可能会时不时发一些纯文字,分享一些碎片知识点和想法,也跟大家刷个脸熟(捂脸),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新一期的智识营正在招生中,点此报名: 新一期智识营3.0,可以报名啦 本期上课时间:08月04日 ~ 08月24日。感兴趣的同学不要错过喔。 这是近期的文章: 能帮你提高50%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好方法一系列我践行了很多年的方法。 你不是没准备好,只是太害怕开始希望能帮你快速行动起来。 一种罕见的奇妙特质:测测你是否属于4%的少数派一篇关于「心盲」这个特质的全面科普。 谢谢你一如既往的陪伴,希望能一直共同走下去~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