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习惯把时间排得特别满。哪怕是碎片时间,也要刷手机、看信息、听东西……仿佛不把时间占满就吃亏了。但这其实并不高效。更好的做法是:每天留出一点时间,什么也不做,让大脑放空。为什么呢?最核心的原因是:这样可以促进大脑去回放。我们当下学到的知识,并不会立刻被我们吸收,而是需要经过一个回放的过程,才能被大脑巩固。什么是回放呢?当我们获取了一个新信息之后,如果有意识地「什么也不做」,大脑就会在后台倍速反复播放刚才学到的新信息,这就是回放。研究发现,经过回放的信息,比没有回放的信息,记住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许多人读书、听课、看文章,学了很多东西,但什么也记不住,其实很可能就是缺了这一步。由于回放只会发生在获取新信息之后,因此最好在学习之后,留出一段时间让大脑放空。这时大脑看似什么都没做,但其实它正在后台辛勤地工作着。这段时间不用很长,一般十几分钟到半小时就足够了。信息越多,时间越长。我个人的建议是:利用每天的碎片时间来回放。比如通勤、做家务、工作间隙的休息……尤其是在公交地铁上的时间,与其拿来看东西、听东西,不如放空大脑,给大脑更多回放的机会。如果有条件,可以把回放跟散步结合起来,利用午休或下班后的时间,一边散步一边回放。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大脑更活跃地思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注意力得到休息和恢复,有益于身心健康。要注意的是,当我们什么也不做的时候,大脑也有可能会激活 DMN(默认模式网络),从而让你陷入负面情绪和记忆的反刍。为了避免这一点,我的建议是:在回放之前,有意识地看一些你想记住的、比较复杂的信息。整体看几遍,确保有个比较确切的印象,然后再去休息放空。这可以让给大脑一个指令,让大脑用回放去抑制 DMN,更好地巩固你想记住的信息。试着养成这个好习惯,你会发现你的学习效率成倍增长,同时,对生活也会有更强的充实感和幸福感。希望能帮到你。 ————另外,也欢迎看看之前的文章: 习惯一旦被打破,就很难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怎么办?近期很满意的一篇文章,很值得一读喔。 梳理4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对几个跟自我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点和方法论的梳理。晚安~

L先生说 2025-08-11 21:3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