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跟北京的朋友聊,聊到他读 7 年级的儿子,最近在跟外教,一对一练口语。我在那感叹,人和人的竞争从很早就开始了,我们县城这么大的孩子,大概率还只会专注提升「考试」,而不会太考虑口语。基本是学校安排什么,孩子就学习什么。想起了有次我回山东,我表妹问我两个问题,我当时上一年级的外甥:一是应不应该报辅导班,他们同学很多都在学篮球、足球、乒乓球,但她认为没大用,反而增加了孩子的负担。二是应不应该开始学英语,按照他们学校的规划,直到三年级才会开始学。但是我表妹觉得,她当年就是学晚了,直到初二才开始学,导致完全跟不上,高考才考了七十多分。我说当然应该啊,篮球足球这些都可以当爱好,如果家长完全教不了,小学还是应该开始上一点辅导班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全程投入,知道孩子哪里有薄弱点,有针对性得帮他强化,千万不能觉得上了辅导班,就万事大吉了。另外,应以要尽量早学,虽然现在不学英语的呼声很高,但是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学的。一方面能够养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也让你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学一门语言,倒不是说单看成绩,而是在为他丰富未来的可能性。旁边有亲戚心疼孩子,觉得孩子太小了,现在学英语未免太早了,到时候跟着学校一起呗,现在不都反内卷嘛。我说不能这样想,很多北京孩子从很小就开始卷了,你未来就是跟这些人竞争,更何况早学早受益,读书虽苦但又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当然要早早布局。我还记得我在北大读研究生时,听我们有个老师分享,他的孩子一直在上国际幼儿园,有次全程英语演讲竞选班长,而且是即兴的演讲,讲他的可合作性、团队理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当时就想,如果同龄同台,跟这样的孩子竞争,我怕是会输得很惨。未来要跟这些卷王竞争,确实如果你不一起卷,那就很容易被甩下去。还有人说,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所以不必大学特学英语了。我觉得这种观点简直太蠢,中国发展好,确实应该让大家更重视语文,但不成为取消英语学习的条件,因为世界上不仅仅只有中国,中国也需要继续跟其他国家交流沟通往来。有的人说,英语有用但也应该从必要科目,减为选择性科目。我对这一点不置可否,但是我知道依然会有很多家长,会继续选择重投入,孩子还是会非常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