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阿秀
订阅
与优秀的人一同成长,做牛逼闪闪的职场青年!
进击的阿秀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该公众号

会员可查看最新的全部文章

^__^ 11 / 10
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热爱才能带来卓越。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这是错误的,绝大多数人不是因为热爱而卓越,而是因为卓越才热爱。就是你得把这件事干好,你才会觉得有意思。就像你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如果上来就上强度,那你很快就会气馁、厌烦,进而放弃。但是如果你能轻松考到年级前十,收到家长老师明星式的礼遇,你会瞬间对数学感兴趣。有成就,才会有「多巴胺」。这是大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它是因为一些快乐行为,被大脑刺激分泌出来的。《上瘾》这本书就说过,很多人对某些行为上瘾,比如烟、酒、性、游戏,这些行为刺激大脑,产生了多巴胺让人快乐,因而上瘾。从这个角度严格来说,人是对多巴胺上瘾,而不是对具体的行为上瘾。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几乎都是在几个舒适状态里,来回地重复。比如每天走同样的路线,吃差不多的早饭,下班后固定的刷短视频、打游戏。甚至有些游戏,他们玩得也是固定的角色,玩固定的套路,玩固定的打法。你看这个人,打游戏打得极其上头,但如果认真观察,发现每天的套路似乎差不多。于是你就好奇,他为什么不腻?因为本质上,他们习惯了用这些东西,来产生多巴胺,只要还有多巴胺,他们就会感觉快乐。但是这类行为有这么几个问题:一是都属于消耗性动作,很难产生有价值的积累,产出很低。二是很容易上瘾,对其他的事情丧失兴趣,每天只想躺着、打游戏、刷抖音,这些能产生多巴胺的行为。三是会收缩他们的视野,他们只会关注自己爱玩的东西,其他的机会、变化,统统看不见。所以追求掌控感,追求自我娱乐,时间短了没什么,时间长了人就会变消沉,疲惫。那该怎么解决呢? 1、全面戒断「快乐」,在 30 天内停用一切,能让你消磨时光的东西,比如社交媒体、游戏、短视频、黄色、酒精等等,让你的大脑重新适应没有多巴胺的生活。甚至要让你感受无聊,因为只有当你无聊,你才会探索新世界,会学到更多东西。 2、每天走一万步,早中晚餐后各走 20 分钟,通过运动提升睡眠质量,控制血糖,减少你坐在那里寻找多巴胺的可能性,同时也是重新激活你的身体。 3、让自己感受「痛苦」,这里的痛苦不是自残,而是学习和成长带来的痛苦,比如你可以读一本比较难的书,或者学一个新技能,拆解一个新账号并模仿,这会重新激活你的大脑的思考能力,而不是一遇到困难的工作,就想睡觉、刷手机、打游戏。
^__^ 11 / 09
之前我看一个博主的粉丝留言,说自己现在年薪 80W,但自己是外派工作,一年跟家人在一起待不了一个月。他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儿子、丈夫、父亲的职责,对家人非常愧疚。另一方面,他受够了无穷无尽的应酬,更受够了曲意逢迎的职场。所以他问,自己是不是应该回家考公,但是有很纠结,辞职吧舍不得高工资,不辞职吧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这种对家庭的责任心当然很好,但是要让我说,这个男士实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先不说他能不能考上,就算真的考上了,曲意逢迎、委曲求全、身心俱疲,也未必就会少到哪里去。很多人以为,体制内工作还停留在 90 年代,一上班倒杯茶,摊开报纸混一天,然后就可以坐在家里数钱了。实际上很多体制内的工作,是非常辛苦、非常压抑的,尤其是在当下全民内卷的阶段,想轻松是很难很难的。何况那么多精力体力俱佳的年轻人,考个三五年的都比比皆是,中年人考不上也是正常,错过了再回头可就没那么容易了。退一万步说,每个成年人都必须要知道一个真相:没有附带金钱的陪伴,是质量最低的陪伴,如果两者非要评一个优先级,那也肯定是钱先情后。房贷、车贷、育儿、养老、日常消费,这些支出把你架在高处,稍微懈怠可能你就负担不了,更不要说未来形势不清,手上没钱心里就没有底气。虽然这么说很残酷,但是每个成年人都要抱定一个信念,不要有任何后退的想法,更不要有任何安逸放纵的想法,就是坚定的往前走,努力的把自己的存款做厚。就像我一个朋友问我,自己在家躺平两年,存款还有不少,现在有一份工作,工资不错但工作辛苦,虽然知道自己应该重回职场,但是又很抗拒承担压力。我说不用担心,再过两年等你四十岁,可能这种工作也没有了,你就再也不用担心职场压力了。朋友说,那如果我要去创业呢,不回职场会不会好一点。我说那就更惨了,如果说打工人是奶牛吃草挤奶,那老板就是自备粮草还得挤奶,甚至有时候还得流血。每个可能成功的老板,都必然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而且不允许你有任何懈怠,哪里没关注到,哪里就会出问题,而且是真金白银得亏。所以有机会的时候,要紧紧把握机会,不要想三想四,更不要贪图安逸。尤其是现在这个环境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抛弃幻想准备战斗,停止矫情,但凡是有一点光就发一点光,有一点热就发一点热,毕竟谁也不确定,未来你还有没有机会发光发热。
^__^ 11 / 07
昨天刷到一个买房视频,这个女生的经历还蛮让人唏嘘的。这个女生十多年前来到北京,她有个执念就是,一定要在北京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她跟老公,攒了很多年的钱,终于在 20 年,花了一百多万首付,在国贸商圈的最边边,上车了一套 40 多平米的小开间。后来房价下行,这个女生本来还心存侥幸,觉得这是北京,自己的房子又在核心商圈,价格肯定不会跌。但是扛了将近五年,价格还是跌了近一半,加上利息之后,房价已经略高于剩下的贷款了,这套裸价不到 400 万的房子,已经亏了 200 万了。本来这个女生还想继续抗,但无奈老公失业,两个人还房贷压力激增,再加上房价回暖遥遥无期,只好咬牙卖掉。在面对买房博主的时候,这个女生说了一句很心酸的话:为什么北漂就这么难,想要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就这么难?其实我挺同情这个女生的,在大城市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确实是很多人的执念。这个执念本身,没有什么不对。但在这个整体下行的时期,你的执念越强,你为它付出的成本,就会越高。在过去的几年里,其实房价已经非常明显地,在走下坡路了,但还是有很多人不信邪,觉得早晚会涨,现在不上车就来不及了。可实际上房价已经持续 38 月下跌了,目前依然看不到底。有人说 26 年是底,有人说 27 年是底,还有人说跌中无底,未来会有更多的四代新房问世,现在的二手房都将无人问津。有人说刚需不需要考虑价格,但是房价下跌可是跌的你六个钱包,奋斗 40 年的财富。有人说不卖就不会被割,但其实你买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割了,你不卖只是没找到原价能买的接盘侠,但又不舍得吃亏而已。有人说家的感觉价值万金,但是你真的会为一个「感觉」,搭上 30 年贷款和六个钱包么?有人说居住万岁,只要能在这住,管他房子多少钱,但其实很多房子,即便是卖掉也抵不过房贷了,而且可能未来还会更低,极少数人真心愿意,花 800 万的钱,住别人 300 万就能买到的房。这一切可能都源于一个「有房」的执念,而你为这个执念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可能还要搭上未来 20 年的人生,这个成本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了的。
^__^ 11 / 06
人要想变强,其实只需要两步。第一步,是戒断情绪价值。总需要别人哄着你,说好听的话,需要别人鼓励你,你才能够行动,你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因为人生道路太难了,愿意一直提供情绪价值的是少数,你必须学会自己鼓励自己,你才能走得更远。 我更鼓励大家,把自己往机器人的方向培养。怎么培养呢? 1、内心无我。不要太关注情绪、状态,而是机械化执行。到点就起床,到点就工作,到点就学习,而不是一直纠结,我今天状态不好,我很累,我心情不好。别扯那些没用的,干就完了。 2、心外无物。别纠结别人怎么想,你就把自己的事情干好了就完了。因为你那个完美无瑕的形象,是你根本不存在的,你做得再怎么好,也一样有人看你笑话。所以与其纠结别人怎么评价你,不如想想,你的目标是否完成了。第二步,是提供情绪价值。我们前面说了,自己对自己,一定要高要求,要戒断情绪。但是对于别人来说,我们要学会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 1、嘴甜是第一生产力。很多时候,会说好话能解决 80%的问题。就像有个女读者跟我说,她老公不愿意出去跑外卖,她就不让老公吃饭,结果两个人打得天翻地覆。我说或许你是对的,但是你的策略太硬了,一个成年人为这个家也没少付出,因为拒绝一份自己不爱干的工作,就被要求不能吃饭,让我也得掀桌子。 2、少输出负能量。很多人觉得,凭啥我得说好话,别人却可以不用说呢?因为如果你对自己的要求够高,那么情绪价值,也不过是你实现目标的一个工具而已。学会哄着别人、说好听的话、鼓励别人,别人就会把你奉为瑰宝+人生导师+人生知己。每个人都喜欢情绪价值,这能帮你更低成本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__^ 11 / 05
普通人很难知道,这 3 个社会真相。第一个真相是,这个社会不是「理想温室」,而是「竞争丛林」。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应该遵守规矩,温良恭俭让,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单位听老板的话。我们一贯被告知,当个老实听话的人,社会自然会给你回报。但真实的社会并非如此,更像是一个「竞争丛林」,只靠听话守规矩,期待什么都不表现,别人自动给你回报,是绝不可能的。只培养听话的能力,显然是不够的,你还需要这些能力:有时候需要撒娇,有时候需要说软话,有时候需要装脆弱,有时候需要扮黑脸,有时候需要道德绑架,有时候需要掀桌子。这不是教你变坏,而是说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丛林,什么样的工具你都得有,才不会 变成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傻白甜。第二个真相是,人际关系的本质不是「感情」而是「价值」。随着阅历增多,我就越来越发现,只谈感情不谈利益,在成年人的世界有多难得。成年人会越来越功利,有用的多亲多近,没用的见面不识。这其实挺没意思的。不过从这个点,我们可以得出这么几个结论:首先,不要试图吸引或者挽留任何人,要专注你自己的价值,当你开始发光,所有人都会向你靠拢。其次,弱者不要期待尊重,甚至这件事根本就不重要,因为没有实力的尊严,完全是虚幻的,你的任务是变强大。第三,生活中遇到一个善良真挚的人,是非常难得的,遇到了一定要万分珍惜。第三个真相是,「正确」并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真理也会被压制,何况你还未必是真理。我们在学校里待了太久了,就会有一种错觉:有理走遍天下。但实际上这是很幼稚的想法,真理就算要胜出,也要经历漫长的曲折斗争,并不是你说了一个自认为对的答案,所有人就立即臣服口呼万岁了。就像有个家长跟我抱怨,为啥跟孩子讲道理,明明是自己闯荡社会悟出来的真理,但他就是听不进去呢?我说就算是布鲁诺宣扬日心说,还被教会烧死了呢,你这点真理不被理解,那还不是很正常。更何况你这些感悟,也未必算得上真理。从这个角度我也分享三点感受:首先,再怎么正确的道理,也需要经历无数挫折打磨,才有可能被周围人接受。其次,很多道理十分正确,但是应用起来千难万难,有一颗向道之心并不难,难的是为这个「道」走十万八千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第三,不要试图说服任何人,有时候不是你的道理不对,而是你「人微」所以「言轻」。
^__^ 11 / 04
曾国藩说过,每临大事有静气。就是说每次遇到大事,都应该保持平静心气。刚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后来发现保持静气。因为能在大事面前保持静气,就意味着你日常有持久的忍耐和专注,而且不容易被情绪扰动,能够坚定而沉默地,向着你的目标前进。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自己也有这种静气。判断的标准就是,你有没有大量的人生阅历,如果没有,那你以为的静气,可能只是麻木,或者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因为缺乏阅历的人,很难培养出这种静气,不经历世事捶打,人的耐受性就很难提高。那要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静气呢? 1、多经历、多体验,不要盲目追求稳定。不要被自己的恐惧打倒,多走出平静的生活,去感受大世界的风浪。只有饱经风霜的人,才有可能养成这种坚韧、专注的能力。每天坐在办公室感受岁月静好的人,从来没经历世事磋磨的人,幻想自己面对大事有静气是很幼稚的。 2、锻炼自己「停止聚焦情绪」。我之前分享过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就是「大脑可塑性原理」,发现人的大脑是可塑造的,如果行为不对,它就会负向加强,反之它就会彻底改变自己。比如你内心现在出现了负面情绪,你越是关注这个负面情绪,想要解决它,它反而会被强化,你会越来越负面。 3、所以停止关注情绪,马上解决问题。每到有扰动你内心能量的事情发生,你需要做的不是纠结情绪该怎么办,而是马上去解决当下的问题。没钱了就赚钱,考砸了就好好学,没做好就努力做,只有当你继续工作,你才会对负面情绪免疫,你的工作手感才会维持,你的时间才不会被浪费。 4、多给自己洗脑,告诉自己前程远大。如果说负面能量,能给你洗脑让你如坠深渊,那么我们可以主动地,用正能量给自己洗脑,告诉自己前程远大、生活美好、人生可期。反复给自己洗脑、打气,你会发现困难的日子,其实也没有那么难熬,熬着熬着你也就走出来了。如果你能够再多花心思,解决具体的问题,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能量越来越强,对外界的抗击打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你才能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