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阿秀
订阅
与优秀的人一同成长,做牛逼闪闪的职场青年!
进击的阿秀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该公众号

会员可查看最新的全部文章

^__^ 11 / 25
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人还没注意。前几天我发了篇关于俞敏洪的文章,很多人在后台怒骂,有人说你知道俞敏洪经历了什么才有今天,有的人说我迎合年轻人,有的人说看不顺眼就辞职……其实我想说的不是具体的对错,而是想说整个社会,发生了极其显著的变化。第一个大变化,就是社会「观念民粹化」。越来越多的人,鼓吹平民百姓拥有的权利,并把这种权利放在极高的位置,反对一切形式的精英、权贵、资本。过去 20 年互联网生态中,民粹主义越来越盛行,年轻人反资本、反权威、反炫富,甚至到了无脑反的地步。俞老师这次的热点,也是很多大佬的缩影,君不见福布斯排行榜前几名的那几位,多久没有发声过了。就拿自媒体来说,如果说十年前,炫富、精英、二代身份、创始人 IP,还是最值钱的资产,现在就可能随时反噬。比如雷布斯,最近负面缠身也急了,其实他什么都没做错,就是单纯社会在转向。第二个大变化,就是社会的「风险保守化」。现在人们承担风险的欲望,在大幅度降低,虽然还是有不少人在创业、开店、投资,但这些人正在减少。就像前几天有新闻说,股市站上 4000 点,但散户反应很冷淡。这种风险偏好的弱化,会影响很多方面。就拿买房来说,很多人问,什么时候 xx 地区房价会好?他们的潜台词,是什么时候能继续炒房。很多投资者的心态已经变了,以前有 300 万,你可能会砸锅卖铁,凑钱去大城市买套老破小,争取 10 年房价翻一翻,最少做个纸面富豪。现在你有 300 万,可能会找个 4 线城市,安心享受生活,不再追求那些浮云了。时代变了,创业、投资、置产的逻辑都变了。第三个大变化,就是社会的「原子压抑化」。这是当年日本提出来的概念,就是人们社交圈、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同时越来越低欲望。前几天我看一个妈妈抱怨,20 岁的儿子不恋爱,觉得恋爱既麻烦又花钱。 现在00 后进入婚姻的欲望正在变低,对感情和家庭的态度也更加洒脱。一方面就像峰哥说的,大家都在经历 x 压抑,但是另一方面,大家似乎也越来也能忍受这种 x 压抑。就像有个大学城的民宿老板说,10 年前他开店,钟点房都得排队,甚至师傅还在维修房间里的空调,小情侣已经进来抱在一起了。但现在一天没几个住户,民宿要倒闭了。整个社会,都在转向低欲望、更保守、更封闭,如果还拿着过去的经验,做生意、做业务,大概率会踩巨坑。
^__^ 11 / 24
有些行业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最近刚带领会员,读完了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我发现古人说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跟查理芒格的不少理念高度一致。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好业务,不管是创业做生意,还是炒股票,甚至谋一份好工作,都要求你在苦念内功的前提下「静静等待」。很多人耐不住寂寞,认为什么都不做的痛苦,甚至比亏钱还让ta 难受,于是就乱出招,最后亏大钱。就像我最近刷到一个宝妈,全职在家带孩子,觉得这样的生活太安逸,必须要证明自己。于是她在毫无开店经验的情况下,顶着全家反对的压力,掏空家底又借了 15 万,拿了 60 万去做餐饮,希望一天赚 2 万,从此让家人对她刮目相看。不出意料,赔得毛干爪净。就像股民说的,管住犯贱的手,起码多赚一倍。王兴说他曾经跟,一个参与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大佬聊过,大佬说大多数人以为战争是由拼搏组成的,其实不是,是由等待和煎熬组成的。当然等待也不是「傻等」,而是一个战胜人性的盲目,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安静准备,静待大机会降临的过程。另一方面,很多人会说,普通人那有那么多大机会,等来等去早就饿死了。这些人就容易陷入另一个困局,就是因为根本不相信有「开张吃三年」的机会,于是每天都要营业,但是只能赚到时间成本的一点点溢价。这样做的问题就在于,每天都得开张,人就很容易被卷入非常实际的问题中,思考今天怎么才能有饭吃。人就会变得十分功利、短视、焦虑,同时还得承受很高的风险波动,因为「按时出摊」虽然很能锻炼意志力,但是今天到底是阳光明媚,还是雨雪冰雹,你完全控制不了。有这么几点启示分享给大家: 1、不够好就不出手,即便是你现在无事可干。很多人因为失业、无聊,就想着开个店好歹有个事做,结果赔了躺平 10 年才能花完的钱。这些人普遍觉得躺平是耻辱,但这是很肤浅的理解。殊不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倒霉的时候上强度,只会倒霉加倍。 2、想清楚你要做的这件事,是高风险低回报,还是低风险高回报,如果不是后者,宁可再等等。比如很多人创业就想着开饭店、咖啡馆,都是盈利有上限(空间固定、出餐能力固定),但是亏损无下限,一脚踩进来输掉裤衩。 3、不要太在意短期的领先或落后,很多事情拉长时间线,谁赢未可知。甚至都不应该关注「输赢」,因为真正的高手参与的是无限游戏,在意的根本不是一时胜负。
^__^ 11 / 21
我从小到大,读了上千本书,看了几千部电影,上学成绩也还算不错,但神奇的是我的眼睛一直不近视。我最开始保护眼睛的方法,就是远眺+眼保健操+阳光照射,效果非常不错。但我最近几年做自媒体,长期盯显示屏,虽然依然不需要戴眼镜,我还是感受到了视力在下降。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哪些方法有效: 1、首先必须说明白,基因对视力的影响非常大,有些人很年轻就近视了,不完全是因为用眼过度,纯粹是有这个基因,这个是很难改变的。我们无法改变基因,只能在保养上下功夫。 2、保持体重健康,要少吃高盐、高油、高糖的食物,尤其是要避免高血压、糖尿病,因为不稳定的血压和血糖,都会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我有个朋友的妈妈,虽然人很瘦,但是喜欢吃高盐食品,以至于血压很高。自己对此一无所知,经常说自己眼睛容易模糊,后来才确诊高血压,医生说高血压升高了眼压,导致她视力受损。 3、增加阳光照射,或者提高办公空间的亮度。我之前读过一篇论文,说现代人近视眼的一大原因,就是阳光照射不足,导致视力受损。我以前的书房灯亮度不足,每工作到晚上九点左右,就感觉实现一片模糊,而且眼睛非常干涩。于是我就换了一盏超亮的大路灯(避免做广告,就不说牌子了),从此眼睛一片清明。当然我这也不完全解决问题,推荐大家每天固定出去散步、晒太阳,增加对阳光的接触。 4、适量摄入叶黄素。虽然叶黄素没有证据证明,能够防控近视,但是能够有效缓解眼睛干涩和疲劳,还能够过滤电脑显示器的有害蓝光,减少对眼睛的氧化损伤。我有一段时间,因为用眼过度,老感觉眼睛干涩、痒,就买了叶黄素,吃了两个月左右,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5、每天固定时间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虽然不能恢复视力,但是能够很有效的缓解眼疲劳,每天下午大家可以拿出几分钟,做做眼保健操,对于保护眼睛是非常有效的。 6、结合番茄钟,进行远眺。就是每工作 1 小时,就进行 5 分钟的远眺,简单来说就是看远方的东西。因为眼睛长期盯着近距离的电脑屏幕,远眺可以调节你的视力聚焦点,这样就能够有效防止近视。我从小课间就会远眺(其实也有偷懒的意思),但是无意之中,对视力起了很大的保护作用。 7、可以尝试站桩,每天 3 到 5 分钟。这个我自己没试过,但我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有老师说每天站桩 3 分钟,气血通畅了很多,眼睛也变清亮了,疲劳感也消失了。大家可以试试。
^__^ 11 / 20
昨天在网上看到,诈骗的几个常见手法,想起来几年前有个新闻很出名,就是清华有个教授,被电信诈骗了 1760 万,刚得到的卖房款,当天就全部被骗走。当时有一个热搜,就是为什么清华教授这么聪明的人,还会被骗这么多钱?实际上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被诈骗,甚至还有不少是很简陋的骗局。昨天有篇文章就说,10 年间 47 家公司骗走了 2.3 万亿,每个受害者平均损失 47 万,这些骗局,往往有这么几个典型特征。 01 嫁接热点,用故事驱动。有些热点事件,是全国人民都知道且关心的,把诈骗包装在热点故事里,很容易立即被大众接纳,消除警惕心理。比如俄乌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我有个亲戚就差点被骗,那个项目说中俄有战略关系,但国家不好公开支持俄罗斯,所以整了个民间公司,来吸纳存款援助大鹅。这个故事虽然是假的,但能够自圆其说,很多对大鹅持有同情立场的人,就会买单。 02 推出权威,自动背书。大家可以去回顾各种骗局,最开始时骗子都会拉一个「权威人士」出来站台背书。因为大多数人一听到「高层」「权威」「退休老干部」,就会觉得这件事非常可信。我有个同学当年差点进入诈骗团队,就是因为这个公司对外宣传,是有一大批退休的老干部、老将军,集体投资建立的公司,有很多不可言说的利益。大家一定要警惕,任何没有完全言明的东西,不好表明身份的退休干部,不可言说的的某领导二代,大概率是不存在的。 03 利用社会财富热点。你会发现骗子很会搭便车,他们会把一些社会上大热的财富热点,拿来包装成自己的项目,比如中金讲新能源,诺亚讲海外资产,恒大讲房地产投资,全都是社会热点。这些「热点」项目,让那些想发财但没有门路的人,犹如久旱逢甘霖,不用拉就上车了。 04 有信息优势。很多骗局,在骗你入局的时候,会铺天盖地的宣传,各种大佬站台,各种高端场所发布会,官方媒体报道……心理学上有种纯粹接触性假设,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你经常见,甚至对方都不需要说什么,就会对对方产生好感,天然就会消解你的防备心。 05 先送小利,引诱上钩。很多诈骗分子,会在骗你之前,提供很小的一些利益,比如给老人送鸡蛋、免费旅游,这会极大消解你的警惕性。查理芒格在误判心理学中讲过,越是善良、聪明的人,越有一种「绝对公平」倾向,就是拿了别人的东西,就会想尽办法回报对方,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实际上人家就是用这个滴水,换你涌泉。
^__^ 11 / 19
「压力」其实在悄悄摧毁你。最近在会员群分享《自驱型成长》,有个很有意思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够上进、积极、自律,归纳成自己「懒」,实际是你面临巨大的「慢性压力」却不自知。这种慢性压力毒性很强,但是又不易察觉。 70 年代有个压力转轮实验,就是把小白鼠放在一个转轮里,并给转轮通电,只有小白鼠跑起来才不会被电击。这个小白鼠,受到电击的压力就猛跑。哪怕把电给断了,它也会下意识地跑。研究人员甚至发现,如果把小老鼠从转轮里拿出来,它会极度焦躁甚至走向抑郁。如果把小老鼠放回转轮,它的焦虑值会下降,但长期活在这种压力之下,它最终还是会走向抑郁焦躁。这个人是一样的,如果长期生活在压力之中,反而会对压力产生依赖,任何想要把你拉出来的力量,都会让你觉得邪恶,你会死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你生活在压力中的时间越长,你就越容易走向抑郁焦虑,更不用说消极、不自律、不上进了。因为人的大脑工作机制是这样的:前额皮质掌管自律、积极、上进、理性思考,但是需要多巴胺、肾上腺素达到微妙平衡,才能正常运转。杏仁核作为情绪器官,一旦能带来压力、紧张的事件发生,杏仁核就会分泌肾上腺素,如果压力状态过长,肾上腺素会进一步分泌皮质醇,皮质醇又会抑制海马体的活动。海马体作为抗压力器官,能够分泌多巴胺,帮你缓解压力、感受快乐,但是在皮质醇的抑制下会停止活动。皮质醇上升,压力感增加,多巴胺下降,快乐感减少,前额皮质和海马体都受到抑制,于是你就不可能自律、上进、积极了,最后就有可能走向抑郁,甚至有些人因为情绪压抑,会走向心脑血管疾病。那怎么改善这种压力状态? 1、固定作息,增加睡眠。睡眠不足是长期压力的重要原因,而睡眠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息不规律。你可以给自己规定严格的作息时间,即便前一天晚上熬夜,第二天也要定点早起,这样可以在第二天早早入睡,回归正常节奏。 2、尽可能摆脱「控制欲」强的人。阿德勒说九成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研究也发现「被控制感」是压力最大来源之一,简单说就是要尽可能远离,那些控制感过强,一直在否定你的人。 3、保持主动,自己做一些决策,哪怕失败也没关系。比如吃什么、穿什么、去哪玩,尝试践行自己的想法。 4、多尝试不同口味,比如换造型,不要老吃一样的东西,换回家路线,偶尔步行去周围菜市场咖啡馆,让大脑从长期固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__^ 11 / 18
最近俞敏洪的一封员工信翻车了,大意是在新东方 32 周年之际,正好俞敏洪在南极旅游,发了一封全员信,感谢新东方员工的付出。但是员工不太买账,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你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旅游,我在周末的公司加班到晚上八点半。现在这个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很热,可能俞老师没意识到,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了。一方面,这个新阶段里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吃情怀那一套了,咱们别讲理想、伟大、宏观,还是多讲讲你能给我多少工资,不要试图用未来绑架我。因为这些年,大家都看透了,说什么梦想未来,到最后打工人的血汗,成就了老板的豪宅跟劳斯莱斯,但是普通员工得到的很少。另一方面,年轻人在也不接受只谈风险不谈回报,可以接受短期回报低,但要是一直这么低,就别怪大家翻脸了。只不过以前形式好,大家总觉得,努努力踩上一个台阶,自己乃至整个家族,也就实现跃迁了。但是现在这个情况,别说跃迁了,就算是能够保住自己的饭碗,已经非常困难了。这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跟年轻人说你再忍忍,未来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豪宅房车也会有的,年轻人不暴走才怪。这不是悲观,也不是躺平,而是说大环境变了,社会的观念风向变了,年轻人追求的生活模式也变了。这跟 10 年前,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已经天差地别了,那时候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所有人都在谈理想、谈创业、谈融资。大家都知道如果成了,老板吃肉员工也能喝汤,所以全员猛干,希望付出 10 年青春换来半世荣华。但现在这个环境,别说吃肉喝汤了,能吃糠咽菜的,也算不上多差了。但是吃糠咽菜是一回事,老板如果还是一直纯画饼,就难免会遭遇舆论反噬。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新媒体圈里,做炫富、精致人设、企业家 IP,都特别容易翻车的原因,因为当下的年轻人发现,你剥削压榨我也就算了,你怎么还想着教育我,更别说用情怀绑架我了。 10 年间,换了个人间。